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目前关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中医体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对其研究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而关于少数民族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开展较少,但对少数民族之间和汉族之间中医体质的比较研究及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联系将能更好地说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对中医体质形成的影响。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少数民族中医体质的研究一方面可为少数民族人群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医体质形成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化疗敏感性不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寻找可反映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在高敏感组中高表达的埃兹蛋白(Ezrin)进一步行免疫印迹验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临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化疗高敏感和低敏感大B细胞淋巴瘤差异表达蛋白质凝胶2D图谱,鉴定了28种差异表达蛋白,发现Ezrin蛋白在化疗高敏感组表达高于低敏感组,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Ezrin的这一表达状态。结论:Ezrin蛋白表达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差别,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许多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衰老相关标志物如p14ARF、p15INK4b、p16INK4a 和p53 在G1 细胞周期阻滞和癌基因诱导的衰老中意义重大。这些关键的调节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经常发生突变或是缺失。在本研究中将探讨这些因子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在本研究中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4ARF、p15INK4b、p16INK4a、Bcl-2、p53 表达,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p16INK4a 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0%(2/20)表达阴性,在大部分CIN 和宫颈鳞癌中表达阳性,其中在85%(17/20)CIN 和75%(15/20)鳞癌中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CIN 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CIN 和宫颈鳞癌的间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15INK4b 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65%(13/20)表达弱阳性,在100% (20/20)CIN 和95%(19/20)宫颈鳞癌中表达弥漫性阳性,各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14ARF在40%(8/20)正常宫颈上皮细胞中表达呈弱阳性(1+),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90%(18/20),在45%(9/20)CIN中表达阳性,各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 在20%(4/20)正常宫颈上皮表达呈弱阳性,在18/20CIN中其表达强度和比率均增加,阳性表达率为90%(18/20),Bcl-2 在鳞癌中700%(14/20)呈强阳性和弥漫阳性,CIN 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CIN 和宫颈鳞癌的间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53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正常宫颈上皮为表达为20%(4/20),在大多数CIN25%(5/20)和鳞癌中核阳性85%(17/20),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和CIN 病变(P〈0.05)。结论:宫颈鳞癌变涉及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在内的多种信号分子表达异常,这些分子可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穿刺和传统细针吸取穿刺在甲状腺肿块性质确定中意义。方法:使用B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穿刺(UG-FNAB)和传统细针吸取穿刺技术(C-FNAB)对225例甲状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组织切片诊断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确诊率。结果:在UG—FNAB检测病例中59.3%的结节位于甲状腺右叶,40.7%肿块位于左叶和峡部。87%的患者甲状腺机能正常,结节最长径平均为2.8±1.1cm,部分病例符合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学改变。在本研究中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细胞学和组织学特点均符合甲状腺癌形态学特点。在225例研究病例中,总确诊率为72.89%(164/225),其中UG-FNAB组确诊率为90.58%(77/85),C-FNAB组确诊率为62.14%(87/140),两组确诊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研究数据显示比较C—FNAB,UG—FNAB在诊断甲状腺复杂性结节中具有更高的确诊率,特别是在C—FNAB方法不能得出明确诊断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mRNA的表达、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IL-8表达,ABC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比较胆囊腺癌和慢性胆囊炎标本组织中IL-8 mRNA表达和TAM计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IL-8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IL-8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其侵犯胆总管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24.89±0.84)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犯胆总管、肝脏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高于未侵犯胆总管、肝脏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腺癌组织TAM计数,其中侵犯胆总管和发生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显著(P0.01)。IL-8 mRNA阳性病例的TAM计数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TAM计数与IL-8 mRNA评分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748,P0.001)。结论:IL-8和TAM计数与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IL-8可能在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 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 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 例乳腺肿块进 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 例,非典型性导管 上皮增生(ADH)32 例,导管内癌12 例,浸润性癌28 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 95.83%(46/48),ADH 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 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 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 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 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例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例,非典型性导管上皮增生(ADH)32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癌28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95.83%(46/48),ADH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 和MIP-1-alpha的表达、TAM 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 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 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 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 MCP-1 和MIP-1alph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MCP-1、MIP-1alpha 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均明显 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高分化胆囊腺癌中二者的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低分化胆囊腺癌,其中MCP-1 mRNA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MCP-1、MIP-1-alpha-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胆囊腺癌组织MCP-1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胆总管及发生 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IP-1alpha-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肝脏显著相关。胆囊腺癌组织中,TAM 计数(24.89± 0.84)明显 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 0.66),有显著性差异(P<0.01)。TAM与MCP-1、MIP-1alpha mRNA 表达评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 分别为 0.580,0.567)。MCP-1mRNA 与MIP-1alpha-mRNA评分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8)。结论:MCP-1、MIP-1alpha的表达增加及TAM 计 数升高可能调控和影响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MCP-1、MIP-1琢可能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Septin 9作为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相关标志物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在低敏感组中高表达的Septin 9进一步行Western Blot验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eptin 9在临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显示Septin 9蛋白在高敏感组表达低于低敏感组,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与蛋白质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Septin 9蛋白表达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差别,存在化疗敏感性越高Septin 9表达越低的趋势,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1α的表达、TAM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MCP-1和MIP-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MCP-1、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高分化胆囊腺癌中二者的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低分化胆囊腺癌,其中MCP-1mR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CP-1、MIP-1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胆囊腺癌组织MCP-1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胆总管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IP-1α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肝脏显著相关。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24.89±0.84)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0.66),有显著性差异(P〈0.01)。TAM与MCP-1、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0,0.567)。MCP-1 mRNA与MIP-1α mRNA评分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8)。结论:MCP-1、MIP-1α的表达增加及TAM计数升高可能调控和影响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MCP-1、MIP-1α可能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