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6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唇芋兰根茎的诱导与块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 Hance)Schltr.) 材料类别:块茎培养条件: (一)诱导根茎的培养基:H BA 2mg/l(单位下同)。根茎继代培养基:H BA 0.25。均添加2%蔗糖,0.8%琼脂,pH5.8,每日用日光灯加光10小时,于26±1℃培养室中培养。 (二)块茎形成:将根茎转接于H BA 0.25培养中继代扩大培养,待根茎增殖达到高峰后,生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SCB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SCBV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扩增引物,利用构建的标准品建立和优化针对SCB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稳定性、灵敏性等的测试,随后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将含有SCBV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质粒进行梯度稀释制成标准品,利用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获得标准曲线y=-3.482 1x+37.264,相关系数r~2=0.999 9,说明CT值与反应起始模板数量呈线性关系,可进行准确定量;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在0.19%~1.68%之间,表明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重组质粒/μL,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使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采集的90份甘蔗叶片样品进行检测,常规PCR检出53份阳性样品,荧光定量PCR检出56份阳性样品,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较常规PCR敏感性高,且准确性高。本研究建立的SCB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为构建甘蔗健康种苗体系提供了一种高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量天尺(火龙果)品种根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采集GHL-1、GHL-2、GHL-3、ML-1和DL 5个量天尺品种健康根部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归类。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菌株117株,总体分离率为25.71%,分别隶属于13个属,其中TrichodermaFusariumChaetomiumPhoma为量天尺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4.79%、35.04%、10.26%和10.26%;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GHL-2、GHL-3和DL 3个品种中分离频率最高的内生真菌类群为Fusarium,GHL-1和ML-1分离频率最高的类群为Trichoderma;多样性分析结果反映出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水平存在差异,其中GHL-2的3项指数均为最高。表明品种差异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牛染色体G、C带核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在水牛方面,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时有报道,而国内甚少,尚无应用分带技术对染色体作进一步的分析。为了积累我国家畜染色体资料,探讨水牛种质以及为开展水牛遗传病的检查提供依据,我们对水牛的染色体核型和G、C带作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体单臂间歇运动对发汗调定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系在微小气候相对恒定条件下,对10名健康男青年每人进行四项实验。实验 Ⅰ 为测定双侧腿足浸入43℃水中,诱发左前臂屈侧显现定量汗点时的口腔温度(舌下)阈值,作为发汗调定点参考值(ToSSP);实验 Ⅱ 为 Ⅰ 附加右臂间歇轻负荷运动(77W)时测定 ToSSP,部分对象还记录了皮肤电反应;实验 Ⅲ、Ⅳ 为 Ⅰ、Ⅱ 均附加4.5m/s 气流(22—25℃)直吹头面部,再分别测定 ToSSP。实验 Ⅰ 与 Ⅱ 同体对照22人次,Ⅲ 与 Ⅳ 同体对照24人次。结果表明,实验 Ⅱ、Ⅳ 的 ToSSP 均值及其潜伏期均值分别较 Ⅰ、Ⅲ 者降低(P<0.01)或缩短(P<0.001);Ⅰ、Ⅱ间的 ToSSP 均值差、潜伏期均值差,分别与 Ⅲ、Ⅳ 之间者无显著差异(P>0.2);Ⅱ、Ⅳ 的ToSSP 均值各与其实验开始前的口温均值亦无明显差异(P>0.5)。此结果支持运动时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论点,并提示在研究体温调定点活动时,以 ToSSP 为指标较用发汗速率为优越,因 ToSSP 不为许多干扰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6.
袁爱萍  陆建荣  丁立生   《广西植物》1990,10(4):369-371
采用气—质—计算机联用法对云南柠檬草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22种成份,占全精油含量的98.23%,鉴定了其中的15种成份,其中主要成份是:月桂烯(14.61%),顺-β-罗勒烯(0.61%),芳樟醇(1.98%),香茅醛(0.65%),柠檬烯氧化物(6.43%),反-柠檬醛b(35.24%),顺-柠檬醛a(36.69%)。  相似文献   
7.
何若天  覃伟   《广西植物》1990,(4):329-342
单盐(KCl, CaCl_2或MgCl_2)和混合盐(KC_1+CaCl_2或KCl+MgCl_2)对植物原生质体完整率、存活率和膜透性等均有明显影响。K~+、Ca~(2+)或Mg~(2+)等单种阳离子明显降低原生质体膜完整率和存活率而增加其物质渗漏量,其中以单价阳离子K~+的影响为甚。上述单种阳离子还明显降低小麦幼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只有由单价和二价阳离子组成的平衡混合盐才能使原生质体维持较高的完整率、存活率和较正常的膜透性.并能使细胞维持较高的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认为单盐毒害机理可能是首先引起细胞膜发生不正常的膜相变或细胞累积较多的有害氧自由基,引起膜脂发生过氧化或脱酯化而破坏膜结构。在离子平衡混合盐作用下,膜系才能维持正常液晶相,具有较高活性的SOD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物保护性酶系是离子拮抗作用之原因。  相似文献   
8.
万煜  高成芝   《广西植物》1990,10(3):177-180
<正> 1.百色黄精新种 图2(百合科) Polygonatum longistylum Y. Wan ex C. Z. Gao,sp.nov. (Liliaceae) Haec species P. cathcartii Baker affinis, sed laminis foliorum apice circinatis,filamentis apice non sacciformibus,stylo ovario fere(?)-plo longiore facile differt.  相似文献   
9.
无机砷的细胞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检测,以评价化学毒物对职业接触者染色体损害方面的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砷的细胞遗传毒理研究多为离体动物试验,为了探讨砷对人类的遗传效应,我们在对砷作业者进行职业性体检的基础上,应用上述两  相似文献   
10.
野生稻对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知识》1992,29(1):5-7
采用国际水稻所制定的《水稻系统评价标准》,对广西1400多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对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鉴定,明确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中的药用野生稻绝大多数对褐稻虱和白背飞虱具有强的抗性,而普通野生稻则多为感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