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HD组(n=70)和HD+HDF组(n=7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握力(HS)、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HD+HDF组患者MIS明显降低,ALB、PA、Hb、HS、TSF明显升高(均P0.05),且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HD组(均P0.05);治疗后,HD+HDF组患者相比于治疗前和HD组治疗后,CRP、IL-6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HD联合HDF较单纯HD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2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根据改良的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10分)以及营养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指标差异,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营养正常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BUN、hs-CRP及Kt/v1.2的比例均显著低于营养不良组,Hb、BMI、Alb以及Kt/v≥1.2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透析时间25个月、Kt/v1.2均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年龄、透析充分性以及透析时间长短均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MHD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并结合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等手段综合评估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MQSGA评估显示,营养正常组50例(41.67%),轻中度营养不良组61例(50.83%),重度营养不良组9例(7.50%)。不同营养状况组患者间Alb、PA、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Kt/V1.20、年龄≥60岁、透析龄≥3年及hs-CRP≥3 mg/L是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中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较大,Kt/V1.20、年龄≥60岁、透析龄≥3年及hs-CRP≥3 mg/L是其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生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饮食干预联合左卡尼汀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BMI)和体重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G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联合左卡尼汀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不良的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