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一种以多个浅表的角化性皮损,边缘轻微嵴状角化性隆起为特征的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往的研究将该病基因定位于12q23.2—24.1区域(DSAP1)和15q25.1-26.1区域(DSAP2)。本研究对2个无关的六代DSAP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在D12窝4位点的最高累积LOD值为8.28(θ=0.00)。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致病基因位于12q24.1-q24.2(D12S330和D12S354)之间8.0cM的区域内。该区域与DSAP1的致病区域部分重叠。对重叠区域内6个候选基因(CRY1,PWP1,ASCL4,PRDM4,KIAA0789和CMKLR1)的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在DSAP病人中未发现突变位点。提示该6个候选基因可能与这2个DSAP家系的发病机理无关。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由19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在全国22个省市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 中国南北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型组成有较大差异, 南方人群的多态性明显高于北方人群, 而后者中的单倍型仅包含前者的一部分, 其中单倍型H7, H10, H11和H12仅出现在南方群体. 这一观察结果与中国南北少数民族人群间差异相符, 提示现代人类自南方进入中国, 随后由南向北逐渐迁移. 同时对携带南北人群共同的单倍型个体在3个Y染色体微卫星标记位点进行了基因组分型, 据此估算了现代人类进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18 000~60 000 a前.  相似文献   
3.
3200年前中国新疆哈密古人骨的mt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疆哈密五堡古墓地出土的3200年前的古人骨进行了mtDNAD环高度可变区的多态性分析,结合人类学头骨形态分析数据,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种鉴别研究。结果显示。在3200年前,新疆哈密地区就有蒙古人种存在,并有可能发生亚、欧两种不同人类种群混居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致艾滋病患者产生严重的系统性霉菌病并发症。基因组学的研究和RNA干扰技术,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基因和致病机制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可能。我们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一个新基因Fus3,它是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为了研究Fus3的功能,我们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链RNA干扰技术构建了Fus3 RNA干扰菌株(Fus3-i)。RNA干扰的活性是由木糖诱导的启动子xylP控制的。Fus3基因活性下降后影响了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包括孢子的生成,细胞壁组分的合成。实验表明,Fus3基因对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细胞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研究真菌疾病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