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野生和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黄鳍鲷的消化道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学研究表明,食道粗而短,胃呈V形,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胃与肠的连接处有4条幽门盲囊,肠道在体腔内迂回两个回折。野生黄鳍鲷牙齿更为坚硬锋利,体腔中脂肪较少,消化道更为粗短。野生和养殖黄鳍鲷的肠道系数分别为0.71±0.03和0.94±0.12。(2)组织学研究表明,食道黏膜上皮由扁平细胞层和杯状细胞层组成,杯状细胞发达。胃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胃体部胃腺发达。幽门盲囊组织学特征与肠相似,上皮为柱状上皮,其中的杯状细胞少于肠。肠中,前肠杯状细胞最多,中肠次之,后肠最少。直肠杯状细胞多于肠。野生与养殖黄鳍鲷组织学的区别在于,消化道相同部位养殖鱼的杯状细胞多于野生鱼,野生鱼的肌层厚度大于养殖鱼。黄鳍鲷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和食物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52.
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无性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进行丝状真菌的分离,然后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单因子法研究其无性繁殖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了4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一株丝状真菌HP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无性繁殖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P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分枝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呈棒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并迅速游离;能够产生第二孢孢子;新孢子囊以内层出的方式产生;藏卵器呈球形,与雄器同枝或异枝。菌株HP的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多子水霉菌株Arg4S(GenBank登录号GQ119935)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HP为多子水霉(Saprolegnia ferax)。此外,菌株HP在5°C-35°C、pH 4-10范围内均能产生游动孢子,产生游动孢子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0°C和7,而且5-25 mg/L福尔马林和0.25 1.25 mg/L二硫氰基甲烷对菌株HP产生游动孢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鉴定了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并确定了其无性繁殖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气调包装生鲜冷却牛肉贮藏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普通包装和气调包装(65%O2和35%CO2)生鲜冷却牛肉在贮藏(4°C)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方法】通过16S rDNA V3区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和16S rDNA克隆分析法研究生鲜冷却牛肉中微生物菌落结构及菌相变化规律。【结果】初始菌相主要有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贮藏过程中,普通包装和气调包装生鲜冷却牛肉中优势菌均为Brochothrix和Pseudomonas。气调包装冷却牛肉中细菌种类较少,两种包装生鲜牛肉在贮藏前期菌相变化明显。【结论】不同包装冷却牛肉中微生物菌落结构有较大差异,气调包装中CO2对Pseudomonas等细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采用法瑞地植物学派的样地调查法记录了澜沧江中上游河谷中一独特的硬叶小叶常绿阔叶林类型——锈鳞木樨榄、清香木群丛。该群丛由南向北分布于1300~1900m的河谷下部,对群落外貌、生活型与生长型、植物种类科属的组成、分布区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群落结构简单,物种数平均为18种;(2) 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居多,生长型以草本居多;(3) 群落中计有维管植物116种,隶属于39科,84属;(4) 植物科级、属级水平上均显示出了热带性质,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反映了与古地中海硬叶小叶林的历史渊源。该植物群丛适应澜沧江干热-干暖河谷气候,分布区域狭窄,是一类值得重点保护和深入研究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55.
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干扰后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受2008年冰灾破坏的广东始兴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地统计学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连续3年(2008-2010年)对林冠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8到2010年,林冠开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以及林冠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均在逐渐减小,且后两年较为接近;(2)受灾当年冠层结构由随机因素造成,其半方差拟合函数属纯块金模型,后两年冠层结构则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其半方差拟合函数属球状模型;(3)受灾当年冠层结构不存在空间自相关;随着时间推移其空间自相关越来越强.说明冰灾后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会逐渐恢复到灾前水平,体现出天然的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56.
记述采自云南省突眼蚱属 1 新种,即龙陵突眼蚱 Ergatettix longlingensis sp. nov.。该新种近似于拟齿股突眼蚱。主要区别为:1)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之下;2)前胸背板沟前区侧隆线略收缩;3)前胸背板后突到达后足股节顶端;4)后翅到达后突顶端;5)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具二叶状突;6)后足股节下侧外面非黑色;7)后足胫节暗褐色。文中附有中国突眼蚱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现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7.
膏桐饼作为生物柴油产业中产生的最大宗副产物,其高蛋白、低纤维含量的特性有望使其开发成为一种优良的蛋白饲料,但毒性限制了其直接作为饲料利用.发酵是多种饼粕脱毒的常用方法.分离、纯化膏桐根际微生物并分别发酵膏桐饼,用甲醇提取发酵膏桐饼的毒性成分并溶于水中,通过鲤鱼存活时间来评价不同菌株发酵膏桐饼的毒性,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在膏桐饼上快速生长并能有效脱除膏桐饼毒性的短帚霉.脱毒小桐子饼组的小鲤鱼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长了1.22倍.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ULBP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析ULBP2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5% (35/40),正常胰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8.1% (2/11),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差异显著(x2=21.865,P<0.01).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x2=4.322,6.400 P=0.038,0.041).结论:ULBP2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ULBP2有望成为胰腺癌免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应用彩超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彩超确诊的肾脏恶性肿瘤1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138例患者彩超影像显示瘤体内具有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结论:彩超检查可以明确肾脏肿瘤的性质和范围,以供临床决定手术方式,也可用于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的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于我院行剖腹探查,右肾巨大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肝肾功能正常.术后3个月复查CT:左肾区与术前比无变化,右肾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巨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的患者,手术治疗仍可作为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预后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