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海南产木薯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呋喃(1)、肥牛木素(2)、3-吲哚甲酸(3)、3,9,13-megastigmanetriol (4)、穗花杉双黄酮(5)、yucalexin P-21 (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4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医学进修是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开展了”神经内科高级研修培训班”,选取高素质的医师进行个体化培训.已培训学员112名,其中16人成为医院或当地神经内科系统学科带头人,35人成为学术骨干;建立专科专病门诊(中心)38个,建立疑难病会诊中心21个;申请省市级课题36项,国家级课题18项.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临床、科研和学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表达对低氧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p53、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在41℃温浴1h诱导HSP70高表达,然后低氧培养,Western-blot检测细胞HSP70、p53、p-p38的表达。结果:温浴可以诱导HSP70高表达;HSP70高表达可抑制p53和p-p38表达。结论:HSP70保护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p53和p-p3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胶质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利用MTT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化疗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实施个体化化疗。方法:3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WHOⅢ级)的新鲜标本,制备肿瘤单细胞悬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与7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血浆峰值浓度(PPC)条件下作用72小时,MTT法标记存活的肿瘤细胞,用酶标仪检测光密度值(OD),计算出抑制率(IR),检测不同肿瘤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和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另选取同期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20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VM-26加DDP方案经验化疗,化疗4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影像学,按照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分为稳定(SD),进展(PD),缓解(PR)。结果:32例临床标本的原代培养及药敏试验,其PPC下的抑制率(IR%)>50%者,DDP有20例;VCR有9例;VM-26有12例;VP-16有17例;Procarbazine有7例;BCNU有6例;Taxol有3例;其敏感性依次为:DDP>VP-16>VM-26>VCR>Procarbazine>BCNU>Taxol。根据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29例,肿瘤缓解率为47.2%,对照组为29.4%,2组x2检验统计P<0.05。结论:7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均有耐药的情况,进行化疗药物的敏感测定可以避免耐药药物的使用。根据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化疗与对照组相比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5.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产酶培养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产酶基本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了优化,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丝氨酸羟叫基转移酶(SHMT)活力对培养基主要成分的二次回归模型,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84。得到的最佳培养琏主要组成为:葡萄糖29.5g/L、硫酸铵18.1g/L、玉米浆3.79g/L。SHMT活力最高达到113.7U/ml,比优化前(77U/mL)提高了47.7%。优化后的酶液经酶促反应50h,能催化产生10g/L的L-丝氨酸,比优化前(6g/L)提高66.7%。  相似文献   
76.
石蒜生长对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石蒜(Lycoris radiata)对群落杂草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蒜的生长能减少群落中物种的种类,降低群落中杂草的密度,并减少商陆(Phytolacca aeinosa)、蹄盖蕨(Athyrium fricellia)及禾本科(Granmeae)几个物种的数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群落均匀度提高。群落相似度与没有石蒜分布的群落相比显著降低。说明石蒜改变了杂草的群落结构,有利于限制杂草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  相似文献   
78.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对人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hBMP)12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U2OS的作用,分别用hBMP12重组腺病毒(AdBMP12)以及含重组hBMP12(recombinant hBMP12,rhBMP12)的条件培养液干预人骨肉瘤细胞MG63和U2OS,利用台盼蓝拒染法、TUNEL法、吖啶橙/溴乙啶(AO/EB)荧光双染法、Transwell小室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与相应对照组相比,AdBMP12和含rhBMP12的条件培养液的干预致两种骨肉瘤细胞株细胞存活率降低,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凋亡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穿膜数均明显减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干预3d后开始逐渐增加,至第9d仍可观测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无论是以腺病毒介导基因转入还是重组蛋白直接作用方式,hBMP12都可以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U2OS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和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9.
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以此为基础研制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Goldkey和.PC/Gene软件系统,分析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二级结构、抗原性、B细胞表位,并引人氨基酸抗原性指数,综合评估其B细胞优势表位。Fmoc固相合成表位多肽,高效液相层析方法纯化,毛细管电泳分析其纯度。与0.2ml佐剂完全乳化后,按5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进行动物水平的免疫效果评价。取免疫小鼠血清,与HPV11 DNA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的疣体上清液结合,鉴定免疫后小鼠所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发现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第426~439位和第487~501位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且该抗体与人尖锐湿疣的疣体组织上清液呈阳性反应。说明所选这两个肽段为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但是否具有功能特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条件必需氨基酸谷胺酰胺可上调细胞中热激蛋白(hsp)的表达,为观察谷氨酰胺是否对hsp 家族成员grp75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以PC12细胞为模型用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 等方法检测谷胺酰胺对grp75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并以MTT法观察谷氨酰胺对PC12的细胞和grp75低表达的PC12细胞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可以上调grp75的表达,特别是对缺糖细胞的上调作用更显著;但这种上调作用与谷氨酰胺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并未显示出有明显的关系。MTT检测显示,谷氨酰胺使细胞在缺糖条件下的存活率明显上升;grp75低表达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这种保护效应明显降低,说明谷氨酰胺通过调节grp75的表达对缺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