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86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沙漠干热环境下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各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AS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伤后各组血清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h出现第1个高峰,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分别于伤后8h和12h出现第2个高峰。沙漠干热组和常温组分别于伤后4h和8h开始出现肝细胞的坏死和超微结构的明显变化。结论:沙漠干热环境下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发生均较常温组提前,提示在沙漠干热环境下腹部火器伤更要及早对肝损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索采用大鼠牙胚细胞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牙齿的可行性及在体内肾被膜移植的成牙能力研究。方法:采用出生后4d SD仔鼠磨牙牙胚细胞,培养传代后将牙胚细胞与牛真皮基质蛋白溶液混合构建组织工程牙胚,利用注射器植入SD大鼠肾被膜下,2wk后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物中的组织成熟情况,Masson’s三色法观察组织工程牙胚的成牙能力。结果:组织工程牙胚移植后2wk可在肾被膜下形成乳白色矿化组织,HE染色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进行重组,形成典型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组织和釉质样结构,Masson’s三色法可见绿色矿化基质形成并包绕牙乳头样组织。结论:牙胚细胞仍保留了牙齿发育的位置信息,采用牛真皮基质蛋白溶液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有助于牙胚细胞相互作用并重新排列,构建的组织工程牙胚具有进一步成熟、矿化并形成牙齿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ECO-Biolog微平板法,分析了以无玉米秸秆还田为对照(CK),6000 kg·hm-2(S1)、9000 kg·hm-2(S2)、12000 kg·hm-2(S3)和15000 kg·hm-2(S4)四个秸秆还田量的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也随之增加,24~96 h的AWCD值变化迅速,96 h后进入平稳期,S4处理AWCD值始终大于其他处理;秸秆还田对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与CK相比,S4处理Mc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了57.5%(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S1、CK、S2和S3处理在PC1和PC2上出现显著的分异,糖类、多聚物类、羧酸类碳源是研究区域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因此,在东北黑土区增加玉米秸秆还田量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提升黑土肥力。  相似文献   
104.
川西北高原是典型的生态气候敏感区,其植被状况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2001—2020年MODIS-NDVI数据集和气象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地理探测器模型、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川西北高原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川西北高原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86.8%的区域植被稳定,12.6%的区域NDVI呈弱持续性上升趋势,0.6%的区域NDVI呈下降趋势,全区生态环境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差异大,总体呈由西南向东北上升的趋势,并有显著的立体变化。海拔1350 m以下,NDVI随海拔升高而上升;海拔1350~3650 m,NDVI无显著变化;海拔3650~5900 m,NDVI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4750~5900 m快速下降;海拔5900 m以上,几乎无植被。川西北高原的NDVI受多种自然因子交互作用影响,热量因子(月最高气温极大值、月最低气温极小值、植物生长期、年均温、生长期均温)是主导气候因子,除月最高气温极大值外,其余温度因子对NDVI均以正贡献为主。NDVI对气温指数的响应高于降水指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温暖指数对川西北高原植被生长尤其是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及改善以促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5.
【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硫酸软骨素快速提取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先高温蒸煮后加稀碱与酶解相结合 ,并用氯仿反萃取的方法提取硫酸软骨素 ,与其它提取方法相比较 ,缩短了一半工艺流程 ,同时提高了纯度和提取率 ,减轻了碱法提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7.
CO2浓度倍增减轻UV-B辐射对大棚番茄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CO2浓度倍增(700 μmol·mol-1)条件下,以5个不同剂量的UV-B辐射对大棚番茄的光合作用及SOD、POD、CAT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倍增能够明显提高番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在CO2倍增条件下,低剂量UV-B辐射(<1.163 kJ·m-2·d-1)可以刺激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与CO2的正效应有叠加现象,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高剂量的UV-B(>1.163 kJ·m-2·d-1)辐射使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对植物产生胁迫作用,CO2倍增与UV-B辐射复合处理可以减弱和部分抵消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红松幼苗对CO2浓度升高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研究了用开顶箱控制CO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缺硼与低温对黄瓜幼苗—些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缺硼明显降低黄瓜幼苗植株的生长量,植株叶片细胞质膜K 的渗漏增加,细胞结构受损。此外,叶片中蔗糖和还原糖都明显积累。缺硼的上述反应在低温胁迫(7-8℃,FX25-28℃为对照)时表现更为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硼对于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供硼可以减轻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