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3 毫秒
71.
编码人精子膜蛋白YWK-Ⅱ基因在人睾丸组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人精子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YWK-Ⅱ,能引起人精子凝集和抑制体外穿卵,并发现在睾丸组织中至少有4种形式的mRNA对应于YWK-Ⅱ抗原,可能是同一基因转录而不同方式剪切的产物.从人睾丸λgt10 5’Stretch 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1个4kb大小的cDNA,命名为 C211.在 C211的 5’变异区和 3’相对稳定区中选择了2段.DNA分别作为转录探针的模板,5’端为943 bP和3’端为1.5kb的片段,将以上二个片段与含SP6和T7启动子的PGEM3Z载体进行重组,采用体外转录,地高辛标记的方法,分别合成2,tRNA探针,对人睾丸组织进行原位杂交.人睾丸YWK-ⅡC211基因片段地高辛(Dig)标记的5’端和3’端Antisense cRNA探针均与支持细胞质中的mRNA杂交,证明YWK-Ⅱ抗原蛋白在Sertoli细胞中合成,并又镶嵌在生精细胞膜上,最终定位于精子头部赤道极.  相似文献   
72.
INTR0DUCTI0NIn0urprevi0usstudy0fV5andVKfromfouranti-TCSIgEhybrid0masestab-lishedin0urlaboratory,wefoundVKfr0mallfourcl0nesusedfragmentsfromthesamegermlinegenefamilyVK21,andabiasintheuse0fJk1genefragmentwasalsoobserved.Ontheotherhand,thegeneusageofVHwaJsquitediverse.WespeculatedthatinIgEresponsest0TCS,thelightchainmayplayam0reimpor-tantroleinspecificbindingtoallergenicdeterminant0nTCS[1].However,duet0thelimitationofhybrid0matechnology,itisdifficulttoachievealargenumberofanti-TCSI…  相似文献   
73.
高山林线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林线是郁闭森林与高山植被之间的分布界限,作为重要的生态过渡带,对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的反应极为敏感,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理想监测器.高山林线研究从最初的形态描述到林线成因假说都是为了寻找高山林线形成的原因.迄今出现的高山林线成因假说都能够在局地尺度解释高山林线成因,但仍然缺乏可以普遍解释全球高山林线现象的假说.温度是林线分布的限制因子,低温限制了林线树种的生存及生长,但是低温影响了哪一个生化过程仍不明确,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高山林线形成机理,特别是对低温对高山林线植物光合特性、养分特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未来林线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藏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增温与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宁  柴曦  石培礼  蒋婧  牛犇  张宪洲  何永涛 《生态学杂志》2016,27(12):3739-3748
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增温显著,其中冬季升温最明显.而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全年增温,对冬季增温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高寒草甸地区增温和氮素添加影响研究的不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和氮添加试验,研究长期增温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地点在西藏当雄高寒草甸区,共有3种增温方式:对照、全年增温、冬季增温;每种增温处理下设置5个氮素添加梯度:0、10、20、40、80 kg N·hm-2·a-1,系统研究气候变暖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2012—2014年,增温与施氮处理均显著影响群落总盖度:全年增温处理降低了群落总盖度;在不施氮处理下,冬季增温降低了群落盖度,但在施氮处理下,随着氮剂量的提高群落盖度逐渐升高.增温与施氮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影响不同,增温处理降低了禾草与莎草植物盖度,而施氮提高了禾草植物盖度.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群落总盖度与生长旺盛期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导致的土壤含水量降低是群落盖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半干旱区高寒草甸土壤水分主要受降雨的调控,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时空格局的改变会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盖度及组成,且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植被群落的影响也依赖于降雨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本研究以根癌农杆菌C58为材料,鉴定其甲基趋化受体蛋白(methyl-accepting chemotaxis protein,MCP) MCP1912能够识别的配体,并研究该蛋白在调控根癌农杆菌趋化响应中的具体功能。【方法】通过异源表达MCP1912的配体结合结构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获得带有His标签的LBD蛋白(LBD1912)。利用基于荧光的热位移测定法(fluorescence-based thermal shift assay,TSA)筛选出LBD1912的潜在配体;通过等温滴定量热(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进一步确定筛选出的潜在配体,并测定LBD1912与配体结合之后的解离平衡常数KD。利用基于同源重组的精准DNA片段删除方法,敲除根癌农杆菌C58中编码MCP1912的基因atu1912,获得MCP1 912  相似文献   
77.
以辽东山区次生林4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2014—2016年连续3年对样地进行乔木优势树种幼苗调查和半球面影像拍摄,分析森林更新过程中林下乔木幼苗和冠层结构的动态,研究幼苗的天然更新规律及其对冠层结构变化(以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来表示)的响应.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冠层LAI先减少后增加,且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12种乔木优势树种幼苗对冠层结构变化存在明显的响应,且不同树种幼苗的响应明显不同;中性树种幼苗的相对多度或频度一般会随着冠层LAI的减小而增大;阳性树种幼苗的相对多度或频度一般会随着冠层LAI的增大而减小.2014—2016年乔木优势树种幼苗的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优势树种幼苗的数量组成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年际间的差异逐渐减少.调查期间优势树种幼苗指示种发生明显变化,也反映出其对冠层结构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78.
三唑酮对玉米弯孢病菌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唑酮(triadimenfon)属于麦角甾醇类生物合成抑制剂(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EBI),具有较广的抗真菌谱,明确其对玉米弯孢菌发育的影响可为该杀菌剂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的结果表明,玉米率孢菌经三唑酮处理后,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菌落生长速度减慢、菌丝分枝增多,且不观则地肿大和缢缩,出现许多瘤状突起,处理菌丝明显畸形。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唑酮可引起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特别是菌丝顶端细胞壁增厚尤为明显:菌丝细胞隔膜发育受阴而表现畸形;菌丝细胞外有大量电子染色深的外渗物质。细胞化学标记定位结果表明,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的含量在药剂处理后发生很大变化,其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对照菌丝,表明病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论文对弯孢菌受三唑酮影响后胞壁成份变化与其它真菌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陕西省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来在陕西吴起沙棘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为了解其种群空间结构,有效控制危害,利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对不同坡向和疏密度沙棘纯林中的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化蛹的高峰期为8月中旬,雄性幼虫较雌性幼虫平均早3.7 d化蛹;蛹在阴坡的东南向和阳坡的西、北两方向分布比例最大;在距沙棘树基部30.00—75.00 cm范围处分布密集。由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分析得知:阴坡密林、阴坡疏林、阳坡密林、阳坡疏林中,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95.609、47.379、79.238、42.415 m,空间变异值分别为0.760、0.561、0.649、0.407;且在阴阳两坡向的密林中均呈聚集分布,疏林中均呈随机分布。用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的空间分布图显示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边缘效应,且方向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80.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南京主城区重要生态斑块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用地极为紧张的大都市,识别重要的生态斑块对其进行保留和修复不仅对控制大城市的城市过度扩张、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撑下,(1)将景观阻力分析和网络分析相结合,定量表征研究区的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网络,寻找生态节点;(2)对城市中生态斑块的特殊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筛选出具备河流生态防护、隔离工业污染和居民休闲功能的生态斑块;(3)对生态斑块的规模进行分析,提取面积较大的斑块。综合分析后识别出7个重要的节点斑块,建议对其进行立法保护和修复,划定为永久绿地或永久生态空间,并对其建设方向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