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6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2974篇
  816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象山港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古菌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象山港网箱养殖区及其周边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应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象山港网箱养殖区及其周边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古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构建克隆文库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测定沉积物各项理化因子,通过PCA和RDA分析了古菌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泉古菌是港口沉积物中的优势古菌群,占古菌群落的50%以上。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古菌群落结构较非养殖区简单,多样性降低。非养殖区古菌群落随深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营养盐类和pH是造成养殖区域古菌群落结构区别于非养殖区域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2.
湖南柿竹园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植物吸收特征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矿区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寻找和发现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是矿区植被恢复和污染土壤修复的前提。对我国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区调查发现,该地区选矿厂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普遍比尾砂库严重。选矿厂土壤砷、镉、铅、锌严重超标,尾砂库周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胁迫效应影响着植物物种分布,选矿厂物种分布较少,相比之下尾砂库的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柿竹园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表现为富集型(如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和苎麻Boehmerianivea (L .) Gaud.)、根部囤积型(如攀倒甑Patrinia villosa和木贼Equisetum hyemale)和规避型(如蔓出卷柏Selaginelladavidii Franch和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lerss)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3.
2000年至2002年冬季,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越冬期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结合RS和GIS在多个尺度上对其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因素存在差异,影响因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在微生境上,影响因子主要是坡度、乔木盖度以及坡向余弦值与灌木高度的相互作用;在115 m尺度上,关键因子是灌木林、阔叶林和针叶林的面积;250m尺度上,主要因子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面积及针叶林与阔叶林面积的相互作用;对于距离因素,到河漫滩和到农田的距离是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根据回归分析和AIC及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发现,在较大的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有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叶林和灌丛面积的相互作用、到河漫滩的距离以及到农田的距离.  相似文献   
24.
浙江黑麂栖息地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毅新  郑祥  葛宝明 《生态学报》2006,26(8):2425-2431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分析黑麂栖息地的地形、植被、水系和人为干扰等地理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栖息地分布、栖息地质量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黑麂潜在栖息地3172.6hm^2,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栖息地丧失501.5hm^2,目前尚存的黑麂适宜栖息地2671.1hm^2。它们主要分布于上寮坑、九龙山、内北坪、外九龙和大岩前附近区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有黑麂潜在栖息地4635.75hm^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丧失栖息地1118.11hm^2,目前尚存的黑麂适宜栖息地3517.64hm^2。它们主要分布于青尖、古田山、巧观尖、催顶尖附近区域。目前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黑麂栖息地基本上处于多斑块破碎化状态。为了使黑麂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对这两个研究区域黑麂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5.
城市绿化竹子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城市绿化竹种要求,选择生长和抗性指标,用集对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华安竹种园200个丛生竹和散混生竹种(或变种)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丛生竹种中,黄竹、小叶琴丝竹、糯竹、花竹、乡土竹、妈竹、青竿竹、泰竹等在华安生态适应性好,银丝大眼竹、孟竹、大绿竹、麻竹、白节勒竹、撑篙竹、石角竹、大木竹、小刺竹、勃氏甜龙竹、鱼肚腩竹等竹种生态适应性较差,其它竹种适应性中等.而散混生竹种中,衢县苦竹、实心竹、南平倭竹、矮若竹、乌哺鸡竹、毛竹、高节竹、红哺鸡竹、毛环水竹、斑苦竹、满山爆竹、斑箨茶秆竹等竹种适应性较好;缅甸方竹、四季竹、玉山竹篌竹、花毛竹、金镶玉竹等竹种适应性较差,其它竹种适应性中等.  相似文献   
26.
于2016年6月20日至8月10日在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开展,采用基于量表的个性评价法对172头(雌麝59头,雄麝113头)圈养林麝进行了个性评价,建立了圈养林麝个性维度,并探索了个性维度与其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各项载荷值均大于0.4,Cronbach''s α分析结果为0.648,表明个性量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此外,特征根大于1时,圈养林麝的侵略性、活跃性、刻板性、胆怯性及社会性五大个性维度可解释70.77%的个性信息,并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维度划分的合理性;雄性林麝的社会性维度和麝香分泌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4,P < 0.05),社会性越强(展现出更多的互饰接触、共同摄食等亲和行为的个体),其泌香量越高;侵略性(r=0.463,P < 0.05)、活跃性(r=0.440,P < 0.05)、刻板性(r=0.595,P < 0.05)与雌性分娩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个性越强,分娩时间越晚,此外,刻板性与产仔数呈显著负相关(r=-0.341,P < 0.05),表明圈养林麝的繁殖成效主要受刻板性维度影响,刻板性强的个体对繁殖成效会有一个负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27.
唐一思  石慰  曾文豪  郑维艳  曹坤芳 《生态学报》2018,38(24):8750-8757
藤本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分,在过去几十年中藤本植物多样性在热带森林增加,有可能导致森林的多样性减少,碳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引起广泛关注。以《广西植被志要》中共355个样地数据(喀斯特森林、海拔1000 m以下的非喀斯特森林和海拔1000 m以上的非喀斯特森林)为基础,结合气候数据,分析天然林中藤本植物区系组成、不同生境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关系、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年平均温度关系,以及系统发育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广西天然林藤本植物中,热带分布的含藤属占比最大(75.4%),温带分布含藤属占比较低(12.3%),世界广布含藤属和亚洲分布含藤属占比最小,海拔1000 m以下的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都有一些专有的含藤科属;(2) 3个生境藤本的Gleason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年均温都不相关,它们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是系统发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 m以下的非喀斯特森林中系统发育多样性最高,喀斯特森林系统发育多样性最低;(3)非喀斯特森林藤本植物系统发育结构趋向于离散,暗指竞争排斥作用是藤本植物组合在该生境群落主要构建机制,喀斯特森林藤本植物系统发育结构趋向于聚集,暗指藤本植物组合由生境过滤作用为主形成。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热带亚热带森林藤本植物的多样性组成及其共存机制提供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28.
【目的】构建组成性表达贵阳腐霉Pr1基因的载体pCambia-hph-Pr1,转化贵阳腐霉,以获得高毒力的基因工程转化菌株。【方法】以双元载体pCambia-Pnos-PNN-hph为基本骨架,将Pr1基因置于组成型启动子PgpdA和终止子TtrpC之间,获得含Pr1基因的表达元件。以贵阳腐霉菌丝体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化贵阳腐霉,观察转化株的生物学特征和灭蚊毒力。【结果】转化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游动孢子产量与野生株无显著性差异。生物测定表明转化株对蚊幼虫平均致死率达到32.9%,比野生株提高了约一倍,并且使受试蚊幼虫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结论】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遗传稳定的高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29.
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按径级标准木法测定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器官生物量,建立了林木器官干重(w)与胸径和树高(D^3H)关系的相对生长方程,进而计算出尾叶桉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东门林场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平均生物量为144.85t hm^2,各器官生物量的在小序列为:干材(71.69%)〉根(14.21%)〉皮)7.99%)〉枝(4.71%)〉叶(4.71%)〉叶(1.40%  相似文献   
30.
分批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温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 (Microbialtransglutaminase ,简称MTG ,EC2 3 2 13)由于能催化许多食品中蛋白质的交联反应 ,改善各种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在食品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1] ,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生产通常采用从豚鼠肝脏或组织中提取 ,由于豚鼠肝脏或组织来源稀少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分离纯化过程复杂 ,因而价格昂贵。 2 0世纪 80年代末 ,Ando和Motoki等人[2 ,3 ] 首先报道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结果 ;近年来 ,Gerber等人[4 ] 对其下游技术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