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6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29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校园通过环境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校园景观设计研究已成为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位论文及设计课选题的主要对象之一。清华大学的教学与实践中,设计类专业学生参与校园景观营造的过程主要与其专业学习相结合,本科生与研究生各有侧重。非设计类专业学生是校园学生使用者中的多数,其参与过程以公众参与理论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合理进行资源整合与计划协调,校园景观设计研究可以成为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薇甘菊是世界最具危害性的入侵杂草之一,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的一种潜在的重要天敌昆虫。本研究旨在探讨薇甘菊被颈盲蝽取食后,叶片防御相关酶系活性、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阐明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生理功能的影响,为利用颈盲蝽防控薇甘菊提供依据。【方法】从云南瑞丽野外采集薇甘菊的本地天敌昆虫颈盲蝽,测定了颈盲蝽取食前及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含量,以取食前的植株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颈盲蝽取食12 h时,薇甘菊叶片中的POD、CAT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之后POD、SOD活性上升,CAT活性降低,取食48 h时,POD和SOD活性达到最高值,CAT活性达到最低值;取食96 h时,POD与SOD活性降低,但仍高于对照,CAT活性与取食48 h时相近。颈盲蝽取食后,薇甘菊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上升,取食96 h达到最高值;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96 h达到最低值,分别低于对照39.30%和69.94%。【结论】颈盲蝽取食严重破坏了薇甘菊叶片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最终导致其叶片萎蔫和坏疽。  相似文献   
993.
5种生物杀虫剂对4种天敌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生物杀虫剂及天敌昆虫的应用是绿色防控的发展方向,但有关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的安全性尚不明确。研究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可以为更好地协调使用生物杀虫剂和天敌昆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滤纸膜片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苦参碱、桉油精、鱼藤酮、除虫菊素、橄榄鲨)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对4种天敌昆虫(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的致死率。【结果】除虫菊素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巴氏新小绥螨的影响较大,致死率均达到100%;鱼藤酮对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的影响均较大,致死率在98.65%以上;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的影响较小,致死率均小于30%;苦参碱对丽蚜小蜂的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食蚜瘿蚊和巴氏新小绥螨的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56%和15.91%;桉油精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东亚小花蝽和食蚜瘿蚊的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91%和6.67%。【结论】这5种生物杀虫剂中,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桉油精对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苦参碱对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安全,鱼藤酮对东亚小花蝽安全,除虫菊素对食蚜瘿蚊安全。  相似文献   
994.
运用膜片钳技术研究植物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对细胞液泡离子通道的作用,发现它明显地激活液泡膜上一种电流方向与慢液泡(SV)通道电流相反的阴离子通道.用CsCl和GluK作通道阻断试验,结果表明它是一种Cl-通道,单通道电导约为30pS,不同于SV的50~100 pS.对它在细胞信息传导中的作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水稻蜡质基因5'非翻译区一个与调控有关的内含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育的水稻种子中分离出RNA,经RT-PCR反应并结合顺序测定,在籼稻232蜡质基因编码区5′上游非翻译区中证明确实存在一个长度为1126bp的内含于,其A+T碱基的含量高达67.4%,它的边界符合真核基因内含子的GT-AG规则。表明该内含子与蜡质基因的表达调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自1979年Grove等首次从油菜(&.wM-。。WL·)花粉中分离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以来,人们已在该激素的生理反应和对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Kalinich等1985,Mandava1988,吴登如和赵硫橘1993)。但由于这类激素在10-'mol/L浓度水平就能诱导大豆、水稻等多种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Sasse1991),而且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因此用传统的方法研究它的作用方式非常困难。目前,利用激素突变体来研究激素代谢及其分子机制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生长素(Keily和Bradford1986,Lincoln等1990)、赤霉素(Singh…  相似文献   
997.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higher order structure of chromatin in chicken erythrocytes has been examined with tapping-mode scanning force microscopy under conditions close to their native envirinment.Reproducible highresolution AFM images of chromatin compaction at several levels can be demonstrated.An extended beads-on-astring (width of - 15-20nm,height of - 2-3nm for each individual nucleosome) can be consistently observed.Furthermore,superbeade (width of - 40nm,height of - 7nm) are demonstrated.Visualization of the solenoid conformation at the level of 30nm chromatin fiber is attained either by using AFM or by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In addition,tightly coiled chromatin fibers (- 50-60nm and - 90-110nm) can be revealed.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chromatin in the interphase nucleus of chicken erythrocyte represents a high-order conformation and AFM provides useful high-resolution structura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folding pattern of interphase chromatin fibers.  相似文献   
998.
正常情况下,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内呈高度致密状态,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常呈浓染的斑块状。由于方法学上的困难,至今对染色质乃至染色体的微细结构,仍缺乏清楚的了解。特别是关于染色质如何凝缩形成染色体方面,现仍存在有争论。扫描电镜的冷冻割断技术,曾被用于对游离细胞间期核染色质的观察,并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999.
1994-1996年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飞行行为的研究表明,稻水象甲飞行扩散的行为特征是:(1)长时间的起飞准备和不高的起飞成功率,每晚的迁出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2)卵巢,飞行肌呈季节性消长而无局地飞行(trivialflight);(3)飞行速度不高,飞行能力不强,且风力稍大便无法起飞,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远距离自然扩散,因此  相似文献   
1000.
Eph-ephrin介导反向信号传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信号传递是细胞间通讯领域中新近阐明的机制,酪氨酸激酶受体-配体(Eph-ephrin)介导的双向信号传递是此机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Eph酪氨酸激酶家族受体及其配体ephrin家族成员是在神经发育、血管新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通过Eph向细胞内传递的信号称为正向信号,通过其配体ephrin的信号称为反向信号.Ephrin家族又可根据分子结构分为2个亚家族,其中ephrinB为跨膜蛋白,可通过酪氨酸磷酸化依赖和PDZ结合结构域介导2种方式向胞内传递反向信号,活化FAK、JNK、Wnt等信号通路,ephrinA为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也具有反向信号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