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85篇
  免费   4559篇
  国内免费   19048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1105篇
  2022年   1870篇
  2021年   2021篇
  2020年   1888篇
  2019年   2200篇
  2018年   1524篇
  2017年   1441篇
  2016年   1483篇
  2015年   1991篇
  2014年   2918篇
  2013年   2386篇
  2012年   3477篇
  2011年   3451篇
  2010年   2809篇
  2009年   2967篇
  2008年   3156篇
  2007年   3000篇
  2006年   2806篇
  2005年   2393篇
  2004年   1862篇
  2003年   1638篇
  2002年   1503篇
  2001年   1422篇
  2000年   1260篇
  1999年   783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侏儒小鼠与津白3体重的比值为1:2.5。它们的骨骼、休重、休长及尾长的测量均具非常显著或显著意义。经均衡性检验,不同日龄、不同性别间TA3/dw~t小鼠的不同骨骼、体重、体长及尾长的比值变化是均匀一致的。证明侏儒小鼠骨骼、体重、体长及尾长均系均匀缩小,是身体各部分匀称的侏儒小鼠。  相似文献   
112.
萝卜离体子叶衰老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萝卜离体子叶在光下或暗中衰老及激素调节衰老过程中,作为叶片衰老指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发生在MDA含量增高之前,更早于SOD活性的下降。表明由SOD活性降低所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的增强,并非衰老的原初反应,而是叶片衰老到一定程度的生理变化。因此,至少在萝卜离体子叶上,不能将其衰老的启动归因于受SOD控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的膜累积性质变。  相似文献   
113.
秦晓群  孙秀泓 《生理学报》1996,48(2):190-194
本研究观察到臭氧(O3)对体外培养经3H-UdR标记的免气道上皮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且损伤程度与O3作用时间呈正相关。O3暴露组细胞内丙二醛(MDA)产生增多(P<0.01),提示O3损伤细胞的机制与胞膜脂质过氧化有关。表皮生长因子(EGF)可明显降低O3所致的3H释放率(P<0.01)、降低O3的细胞毒指数及细胞内MDA含量(P<0.01),证明EGF对气道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进一步还观察到浓度为5ng/ml的EOF可以取消O3所引起的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P<0.01),并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总含量(P<0.05),但不能改变O3所致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增加(P>0.05),对GSH/GSSG比值也无明显提高,这些都提示EGF的细胞保护机理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内谷胱甘肽合成有关,而对GSSG转化为GSH的还原过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采用Y-迷宫和一次被动回避反应模型,观察了1,6月龄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并运用Ca~(2+)的荧光探针和AR-CM-MIC阳离子测定系统,检测了两组小鼠四个主要脑区(海马、皮层、小脑、中脑四叠体)突触体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_i)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的分辨学习及记忆能力均下降,同时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_i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115.
钙荧光探剂的研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钙荧光探剂测量活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的方法在钙研究中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技术。特别是由于新的一代荧光探剂的合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发展,使其应用更加广泛。由于国内使用这种技术的实验室逐渐增多,本文将系统介绍钙荧光探剂的发展、测量原理和方法、新的常用钙荧光探剂的比较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6.
福建武夷山甜槠群落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基础上,对武夷山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 p.ex Benth.) Tutch.)群落各组分的热值、群落能量现存量、能量年净固定量以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槠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树皮热值最高,细根热值最低。(2)甜槠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780584.1 kJ·m - 2,其中地上部分为678913.8 kJ·m - 2,占总量的86.98% ;地下部分为101670.3 kJ·m - 2,占13.02% 。(3)甜槠群落的能量年净固定量(1992年)为26856.2 kJ·m - 2·a- 1,林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能的转化效率为1.296% 。  相似文献   
117.
心率与血压的变异性:分析方法,生理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回顾了关心回顾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最新进展。在分析方法方面介绍了单一生理变量多变量系统的线性分析技术及其主要结果。对HRV/BPV谱的生理意义及其应用问题,也进行了回顾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8.
为了验证转基因烟草中表达的外壳蛋白(CP)能够重新包被侵入的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假设,利用抗原表位标记的方法观察CP亚单位在病毒5′端的交换。通过PCR 方法将来源于鼠肝炎病毒(MHV) S蛋白的两个小肽段(11 a.a.和15 a.a.)的DNA序列分别插入TMV-U1 CP基因邻近3′端的两个位点,并构建了带有外源序列的TMV 侵染克隆V9 (11 a.a.)和E15 (15 a.a.)。通过体外转录反应,得到V9 RNA 及E15 RNA。突变病毒RNA 侵染烟草(Nicotiana tabacum )后表现不同特性。V9 和E15 侵染XanthiNN烟草后同野生型TMV一样产生枯斑。但是,当它们侵染Xanthinn 烟草时,V9 产生同侵染XanthiNN 烟草相同的枯斑,而E15的特性同TMV-U1几乎完全相同,能对Xanthinn 烟草进行系统侵染并在叶片中聚集大量的带有外源片段的外壳蛋白,而且病毒的结构极其稳定。V9 和E15 特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外源片段在外壳蛋白中存在位置的不同影响了外壳蛋白的结构所致  相似文献   
119.
五种野生稻叶绿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野生稻 5个种的18个材料的叶绿体DNA(cpDNA)进行了EcoRI的RFLP分析。 结果显示,共有10种酶切模式,不同种野生稻的cpDNA的RFLP类型都不同,而且在其中一些 种内也有变化,尤以O.rufipogon的种内多态性最为显著,并主要与地理来源有关。本研究还在O.punctata的材料中发现一种以往的分析都不曾描述过的多态性模式。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种类野生稻的叶绿体基因组之间以及它们与核基因组之间的进化关系。 Abstract:The polymorphisms of chloroplast DNA from 18 materials of 5 wild rice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FLP analysis.10 restric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se materials.Different species had different of its RFLP patterns chloroplast DNA,and the polymorphisms existed even with species,especially in O.rufipogon varietie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In O.punctata a new type of rice chloroplast DNA restriction pattern was discovered which had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chlorplast genomes,and between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omes in different wild r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0.
甘蓝类无蜡粉亮叶性状遗传规律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1987年从普通结球甘蓝“迎春”品种自交二代群体中,发现了无蜡粉亮叶甘蓝突变株, 经过多年对其遗传规律进行的研究,认为这一无蜡粉亮叶性状是由一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利用这一性状可培育结球甘蓝及其它甘蓝类具有这同一性状的新类型、新品种,提高其品质,更可作一代杂种利用的标记性状,充分发挥一代杂种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