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33篇
  免费   5632篇
  国内免费   20585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1277篇
  2022年   2089篇
  2021年   2548篇
  2020年   2265篇
  2019年   2741篇
  2018年   2008篇
  2017年   1851篇
  2016年   2008篇
  2015年   2738篇
  2014年   3791篇
  2013年   3340篇
  2012年   4562篇
  2011年   4466篇
  2010年   3482篇
  2009年   3559篇
  2008年   3821篇
  2007年   3589篇
  2006年   3328篇
  2005年   2845篇
  2004年   2229篇
  2003年   1899篇
  2002年   1699篇
  2001年   1501篇
  2000年   1375篇
  1999年   898篇
  1998年   448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7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Harringtonine showed cross resistance in adriamycin-resistant murine leukemia P388 (P388/ADM) and human leukemia K562 (K562/ADM) cells. The relative resistance of the P388/ADM and K562/ADM cells to harringtonine was about 7 and 40, respectively. Calcium influx blockers, diltiazem and the biscoclaurine alkaloid cepharanthine enhanced the cytotoxicity of harringtonine in P388/ADM and K562/ADM cells. The extent of enhancement was different for the two drugs, and up to a 9- to 10-fold increase in harringtonine cytotoxicity occurred in P388/ADM cells, and 14- to 22-fold enhancement in K562/ADM cells with diltiazem or cepharanthine. Harringtonine resistance of P388/ADM was circumvented completely, and the resistance of K562/ADM was circumvented partially, by diltiazem or cepharanthine. The mechanism of enhanced cytotoxicity by diltiazem and cepharanthine is probably inhibition of active efflux of harringtonine in P388/ADM and K562/ADM cells.  相似文献   
42.
X W Hui  N Gresh    B Pullman 《Nucleic acids research》1989,17(11):4177-4187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rinsically preferred binding modes of a steroid diamine, dipyrandium, to the double-stranded hexanucleotides d(TATATA)2, d(ATATAT)2, and d(CGCGCG)2 is carried out by the energy minimization procedure JUMNA. Several alternative binding modes are compared: groove binding in which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oligonucleotide remains close to that of B-DNA, intercalation between base-pairs and interaction with variously kinked structures in which base pairs of dinucleoside steps open towards the groove in which the binding occurs. The favored binding configuration occurs at the d(TpA) step of the AT kinked nucleotides in which the kink opens the base pairs towards the minor groove. Thus, for the d(T1A2T3A4T5A6)2 sequences the preferred complexation involves the kink at the T3A4 step facing the cyclohexane rings A, B, and C of the ligand. For the d(A1T2A3T4A5T6)2 sequence, the kink occurs at the T2A3 step facing the cationic pyrrolidine ring linked to ring A. The binding of dipyrandium to d(CGCGCG)2 is found to be considerably less favourable than for either of the two (AT) sequences.  相似文献   
43.
44.
张丽娟  徐屯 《生理学报》1990,42(6):585-590
本实验观察了视前区(POA)内微量注入阿片样物质对丘脑束旁核(Pf)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影响。结果如下:(1)POA 内微量注射高浓度吗啡(10μg/μl)能显著抑制 Pf 内大部分(20/26)痛兴奋神经元(PEN)的痛诱发放电,其中3个神经元注药后对伤害性刺激转变成抑制反应;POA 内微量注射低浓度吗啡(1μg/μl)也显著抑制 Pf 内大部分(19/23)PEN 的痛诱发放电。(2) POA 内微量注射两种浓度的吗啡,均使大多数痛抑制神经元(PIN,共27/33)的完全抑制时程缩短。上述结果提示,POA 内阿片样物质对 Pf 内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张晶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0,42(6):540-546
本实验在67只家兔身上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孤束核(NTS)前后刺激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刺激这两种神经中枢端对 NT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的感觉冲动不仅都可以投射至 NTS,而且这两种传入冲动在 NTS 还存在着会聚现象。一种传入神经的阈下刺激(背景刺激)可以削弱另一传入神经的血压效应,一种传入神经的(背景刺激)可以抑制另一种神经元引起的 NTS 神经元电活动。本文对这两种传入冲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可能机制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辣椒素引起脊髓P物质释放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燕  韩建德 《生理学报》1990,42(5):446-452
为进一步研究脊髓 P 物质(SP)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在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辣淑素(cap),以刺激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 SP,结果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含量增高,及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动脉血压上升,心率升高。ith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 SP 受体拮抗剂或 SP 抗血清均可阻断 cap 引起的升压效应,免疫组化测定也观察到注入的cap 剂量越大,脊髓胸段 SP 样免疫阳性反应物的致密度越低,这些观察结果支持 cap 可以引起脊髓内 SP 的释放的说法。在第一颈段(C_1)横断脊髓后 ith cap 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与完整动物 ith cap 的升压效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的 SP 可以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心血管兴奋效应,SP 可能是引起交感节前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47.
消炎痛对大鼠肝线粒体微粒体^45Ca摄取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杰  聂松青 《生理学报》1990,42(4):356-362
我们曾报道消炎痛预处理在大鼠能引起明显的肝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消炎痛肝保护作用的机制,本工作观察了它对大鼠肝线粒体、微粒体钙调节作用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消炎痛整体预处理的大鼠肝线粒体和微粒体的钙摄取及膜流动性均明显增加,但是,将消炎痛直接加入由正常大鼠分离的线粒体或微粒体中,则反而使膜的流动性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消炎痛的肝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8.
沈杰  张席锦  丛铮  王志均 《生理学报》1990,42(2):198-202
我们曾观察到消炎痛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四氯化碳和半乳糖胺对大鼠的肝损伤作用,本工作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进一步观察了这一现象。结果表明,经消炎痛整体处理后分离的大鼠肝细胞,在原代培养的条件下,对四氯化碳的损伤仍然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表现为细胞内酶的漏出少于对照组。正常大鼠离体肝细胞在原代培养条件下用消炎痛处理,在相当大的剂量和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抗损伤作用。结果提示:消炎痛整体处理可使肝细胞本身获得抗损伤的能力,而这种抗损伤能力的产生可能有赖于肝细胞外其它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49.
用电压箝制术观察了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绵羊浦肯野纤维由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诱发的瞬时性内向离子流(I_Ti)的效应。当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浓度为4.5×10~(-8)mol/L 时,诱发出的I_(T1)稳定并能维持约1.5h。去甲肾上腺素1.5×10~(-6)mol/L,可使I_(Ti)的峰值由11.4±2.5nA 增加到14.5±4.1nA(n=11,P相似文献   
50.
涂强  张卿西 《生理学报》1990,42(4):363-367
本文应用血小板生成液体培养体系,检测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PO)对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影响。r-EPO 能在1U 至6~U/ml 浓度范围内增加体系血小板数,r-EPO剂量与血小板数之间呈线性关系。r-EPO 还能促进巨核细胞 DNA 合成,并使 Ⅱ、Ⅳ 期巨核细胞比例增加,Ⅰ、Ⅱ 期巨核细胞比例减少。结果表明:r-EPO 可以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并作为一种主要刺激因子,以增加血小板数的方式促进血小板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