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与其他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相似,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组蛋白修饰,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lcleotide,FAD)依赖性胺氧化酶,它能够特异性脱去H3K4和H3K9位点上的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甲基基团。LSD1参与调控核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并分别维持染色质的活性和非活性状态,被誉为细胞深处的基因"开关"。LSD1的功能失衡可引发多种重要生命现象的改变。主要综述LSD1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的调控、细胞分裂和造血等过程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92.
翟睿  霍立军 《生命科学》2012,(3):292-296
Aurora蛋白激酶A及Polo样蛋白激酶1(PLK在)作为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可参与调控纺锤体组装、有丝分裂等细胞进程,但其激活机制及在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Bora作为Aurora蛋白激酶A的结合蛋白,在果蝇和脊椎动物中功能高度保守,其主要通过结合Aurora蛋白激酶A从而调节Aurora蛋白激酶A的活性、促进PLK1的磷酸化、调节纺锤体的组装以及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等。随着对Bora研究的深入,人们对AuroraA和PLK1的激活机制以及Bora、Aurora蛋白激酶A、PLK1三者对细胞的调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主要综述Bora在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和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补救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患者50例,予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一天两次;左氧氟沙星0.5,一天一次;口服一周.停药1个月后行13C呼气试验检测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49例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意向处理分析(ITT)根除率为82.00%,完成治疗分析(PP)根除率为83.67%,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为12.00%,症状缓解率95.92%.结论: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短程三联疗法对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DEV贵州分离株NP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构建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分析NP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方法:根据GeneBank登载的DEN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DEV贵州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程序分析N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将该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进行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DEV贵州分离株NP基因全长759bp,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一致;NP基因编码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7.1kDa,理论pI为5.89,肽链上第10.15、88.92和182.186区段及其附近区域可能是B细胞表位优势区;构建得到的重组质粒pET32-NP可表达出一条大小约为48kDa的蛋白,且能与兔抗DEN-IgG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NP基因在DEN基因组中高度保守,其原核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病毒作用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BDV-p40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接种脑组织中BDV-P40蛋白。结果脑内接种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和BDV-P40蛋白,培养的小鼠脑细胞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结论BDVH1766株可以感染新生和成年的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96.
构建博尔纳病病毒pEGFP-p24基因重组表达质粒。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博尔纳病痛毒p24基因的完整序列,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pEGFP-N1载体多克隆位点区,筛选重组阳性菌株,提取重组质粒,利用PCR方法和核酸序列测定验证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PCR及核酸序列测定证明博尔纳病病毒pEGFP-p24基因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将为研究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7.
利用in vivo转座技术构建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鉴别菌株的突变体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转座子插入位点旁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转座子插入到白叶枯病菌的基因组中。经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4个毒力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克隆Xa23无毒基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8.
花鲈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试验以Cr2 O3 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测定花鲈对红鱼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在水温 2 5± 1℃的试验条件下 ,花鲈对鱼粉、豆粕、花生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在 6 0 %以上 ;对鱼粉、豆粕、花生粕和菜籽粕的蛋白质、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在 80 %以上 ;花鲈对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在 16 99%— 83 96 %。测得每种原料的 16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花鲈对原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变化与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变化相一致 ,除了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之外 ,花鲈对肉骨粉中氨基酸的利用率最低。花鲈对饼粕类原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如蛋氨酸 )的表观消化率低于其他氨基酸 ,对鱼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组氨酸 ,对肉骨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苏氨酸。  相似文献   
99.
hPK-5是人纤溶酶原的结构域片段,它针对增生的内皮细胞而呈现很高的作用特异性,表现出抗内皮细胞增殖活性,调节血管增生的平衡以及炎症反应。鉴于它是内源性的抗血管生成因子,且具有分子量小、易于表达和高效的生物学活性等优势,充分展示了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褐飞虱迁飞参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云轩  翟保平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5,25(5):1107-1114
迁飞性害虫褐飞虱对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水稻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其迁飞参数的时空变化是种群迁飞这一生态行为的重要体现。应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 (V3.2 )对我国褐飞虱北迁、南返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害虫的迁出虫源地、迁飞路径、降落区、空中迁飞速率、迁飞高度、迁飞历时和迁飞距离等迁飞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计算和客观分析,得到了与实际虫情普查和雷达观测资料相当吻合的结果,从而比较精确地阐明了褐飞虱迁出起飞、空中定向飞行、降落迁入等迁飞行为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