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26篇
  免费   5143篇
  国内免费   546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665篇
  2022年   988篇
  2021年   2904篇
  2020年   2186篇
  2019年   2601篇
  2018年   2523篇
  2017年   1906篇
  2016年   2583篇
  2015年   3918篇
  2014年   4573篇
  2013年   4962篇
  2012年   5732篇
  2011年   5270篇
  2010年   3376篇
  2009年   2986篇
  2008年   3646篇
  2007年   3168篇
  2006年   2910篇
  2005年   2323篇
  2004年   2127篇
  2003年   1922篇
  2002年   1624篇
  2001年   1069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806篇
  1998年   612篇
  1997年   503篇
  1996年   480篇
  1995年   435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362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62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28篇
  1975年   34篇
  1974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Ascorbate oxidase activity rapidly increased during callus formationfrom pumpkin fruit tissue. The activity reached a maximum at5 days after transfer and then declined. In callus which hadbeen subcultured at about 4-week intervals for more than oneyear, the activity also increased after transfer to fresh mediumand reached a maximum in the early logarithmic phase of growth.Ligh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appearance of ascorbate oxidaseactivity in pumpkin callus. In the callus grown in the presenceof 10µM CuSO4, the activity was about 10 times that inthe presence of 0.1 µM CuSO4, suggesting that the formatonof ascorbate oxidase in pumpkin callus is stimulated by copper,a prosthetic metal of the enzyme. From 45 to 75% of the totalascorbate oxidase activity in pumpk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was found in the medium. Ascorbate oxidase activity in the medium,as well as that in the cells, increased soon after transferto fresh medium, and reached a maximum at about 5 days. (Received July 2, 1987; Accepted November 21, 1987)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pTiAch 5 TR区与在植物中积累agropine相关的三个基因片段已导入pINIIA或pACYC184,在大肠杆菌微细胞中表达出杂合蛋白。三个基因片段的pINIIA重组质粒的表达得到稳定蛋白、不稳定蛋白和在两个相表达出相似蛋白的三种结果。基因2'HindⅢ片段上的UGAA序列是在两个相表达相似蛋白的原因。从产生的杂合蛋白分子量和读码方式看,pTiAch 5中基因2'和基因1'的结构与pTi 15955近似,但由基因0'片段产生的杂合蛋白分子量比根据pTi15955 DNA序列数据推测的稍大。从表达强度和微细胞操作看,这个系统还不适应从大肠杆菌中方便地纯化杂合蛋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利用含有抗核基质自发抗体的硬皮人血清,以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为材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追踪了对应核基质抗原在细胞周期中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末期和间期之间存在一个核基质抗原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是通过核膜进行的,从而提示核基质结构可能有解聚和再聚合的行为。用酶化学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抗原的化学性质。染色形态的比较研究显示所用血清中可能含有不同于以前发现的、抗新的核基质抗原的自发抗体。  相似文献   
116.
镉对雄性小鼠生精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镉对小鼠生殖力和生精细胞的作用,本文对氯化镉处理后的雄性小鼠进行了交配实验,以观察其对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注射镉后,小鼠成熟精子的总LDH酶和LDH-X酶的活性;还用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了成熟精子的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在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成熟精子的总LDH活性经镉处理后未发现明显变化,但镉能显著地抑制与精子运动的能量有关的LDH-X酶的活性。双向电泳图谱表示,镉处理后,精子中含量较少的三组蛋白质或消失不见,或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7.
胡廷松  黎廷芝  何俊   《广西植物》1988,(3):263-267
青天葵是广西特产药材,过去一直处于野生状态,药源日渐枯竭.供不应求。作者通过调查和研究,掌握了它的生态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实践证明,青天葵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8.
孙谷畴 《生态学报》1988,8(4):379-380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季风亚热带具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目前,除了保持它的原始林外,还有部分植被因人为活动而受破坏,代之以次生林。原始林内植被的覆盖造成的微环境是一个趋于平衡的生态系统。植物类型与植被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植物与昆虫已建立的固定关系,使昆虫栖息环境、食物数量和适食性都发生了变化。对两种林地植物受虫害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植被改变后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119.
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病毒病的治疗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国内外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陈伯权等用乙脑病毒皮下或腹腔感染3周龄小白鼠24、48小时及5天后,分别用乙脑病毒51-8McAb进行治疗,平均治愈率分别为78%、73%及22%。  相似文献   
120.
 通过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区植物群落和植物中铅,锌含量特征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区植被为荒漠植被类型。矿带上的植物群落与非矿带上的相比较,群落中种属数目更少,覆盖度更低,植物生长更低矮。植物灰分中的锌含量(平均)为125.9—1144pp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含量最高,变化范围最大,为86.11—5871.88ppm。植物中的铅含量为31.32—1129.6ppm。黑柴(Sympegma regelii)含量较高,变化最大,平均为746ppm,极值为14.3—5561.70ppm。在矿带上含量最高,非矿带对照区含量最低。植物及其生长的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铅还是锌含量都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膜果麻黄、黑柴、优若藜(Eurotia ceratoides)和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等植物相关系数均达显著相关水平(α≤0.05)。 这在植物地球化学勘探上是非常有用的。例如中亚紫菀木和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中铅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准确地圈出了铅、锌矿的位置,衬度高,异常范围与矿化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