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0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48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e RecQ helicase family is critical during DNA damage repair, and mutations in these proteins are associated with Bloom, Werner, or Rothmund-Thompson syndromes in humans, leading to cancer predisposition and/or premature aging. In the budding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utations in the RecQ homolog, SGS1, phenocopy many of the defects observed in the human syndromes. One challenge to studying RecQ helicases is that their disruption leads to a pleiotropic phenotype. Using yeast, we show that the separation-of-function allele of SGS1, sgs1-D664Δ, has impaired activity at DNA ends, resulting in a resection processivity defect. Compromising Sgs1 resection function in the absence of the Sae2 nuclease causes slow growth, which is alleviated by making the DNA ends accessible to Exo1 nuclease. Furthermore, fluorescent microscopy studies reveal that, when Sgs1 resection activity is compromised in sae2Δ cells, Mre11 repair foci persist. We suggest a model where the role of Sgs1 in end resection along with Sae2 is important for removing Mre11 from DNA ends during repair.  相似文献   
122.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synthesi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activity of piperidine, homopiperidine, and azocane derivatives combining NK1 receptor (NK1R) antagonism and serotonin reuptake transporter (SERT) inhibition. Our studies culminated in the discovery of piperidine 2 and homopiperidine 8 as potent dual NK1R antagonists-SERT inhibitors. Compound 2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activity in the gerbil forced swimming test, suggesting that dual NK1R antagonists-SERT inhibitors may be useful in treating depression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23.
彭真  程琳  何艳军  王洁  关小燕  刘松瑜  卢钢 《生态学报》2013,33(7):2084-2092
以番茄‘Micro-Tom’为材料,利用形态观察、DAPI染色、石蜡切片等方法对正常情况下番茄小孢子发生过程进行时期划分.通过连续7d的高温胁迫((35±1)℃/(30±1)℃)处理试验,结合细胞学观察,研究高温对番茄花粉小孢子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胁迫不仅导致花粉畸形或败育、花粉数量减少、活力低萌发力差,而且还导致花药绒毡层、药隔组织、药室内壁、花药表皮、环状细胞簇等花药细胞结构的发育异常.结果有助于阐明热胁迫对番茄小孢子发育的影响,并为培育耐高温农作物新品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4.
为优化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系统的纯化工艺,合成里氏木霉的CBD基因,将其与谷氨酸棒状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XMJ19-sp连接,构建以CBD为纯化标签的重组载体pXMJ 19-sp-CBD.在该载体中插入GFP基因并转化至谷氨酸棒状杆菌,可获得分泌表达融合蛋白GFP-CBD的重组菌.该菌经IPTG诱导后的发酵液在紫外灯下显示强烈的绿色荧光,重组蛋白的分泌表达量达200 mg/L.利用CBD标签对纤维素柱的可逆性吸附,可直接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分泌到培养基中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从而简化工艺和降低成本,为工业化大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以7年生花椒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花椒果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花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花椒果皮黄酮与多酚均有积累,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的成熟程度不断增加,于成熟期(8月1日)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64.14 mg/g);但多酚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迅速上升,于6月30日达到最大值(77.17 mg/g)后快速下降,至成熟期(8月1日)多酚含量为46.23 mg/g.(2)不同时期的花椒果皮均具有还原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二者随果实生长的增加而提高,且总黄酮、多酚含量均与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60和0.917、0.933.研究表明,成熟花椒果皮中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多酚含量也较高,而且黄酮和多酚类物质是花椒果皮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26.
赵欢  秦松  王正银  李会合  吕慧峰 《生态学杂志》2013,24(12):3431-3138
采用田间调查研究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涪陵区主要茎瘤芥种植区土壤肥力因子及其与茎瘤芥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茎瘤芥种植区土壤有效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较丰富,分别为3034、260、11.2、26.1、1.15和1.50 mg·kg-1,有效磷适中,为19.3 mg·kg-1;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硫含量较为缺乏,分别为9.05 g·kg-1、89.2 mg·kg-1、106 mg·kg-1和27.0 mg·kg-1.茎瘤芥产量与土壤pH、有效钙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铁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肥力因子对茎瘤芥产量的影响为:有效锰>有效铜>pH>有效铁>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碱解氮>有效锌>有机质>有效磷;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变量,建立了土壤有效钙与茎瘤芥产量间的线性方程:Y=31636+3.63X6.
  相似文献   
12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生长60 d收获时,多数蚓粪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蚓粪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对照和相应的化肥处理.蚓粪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化肥处理,且随蚓粪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越趋显著.中药渣蚓粪可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其合理施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眼外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眼外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视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眼外伤的患儿实施预见性的护理,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视力及满意度,降低致残、致盲率,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9.
130.
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及其在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罗丹明平板法、橄榄油乳化法、对硝基苯酚法测脂肪酶水解酶活和对硝基苯酚法测脂肪酶酯合成酶活4种常用的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罗丹明平板法只适合脂肪酶活力的定性和初步定量判断,后3种方法适合于脂肪酶活力的定量检测,但只有对硝基苯酚法有较好的重现性。而且,脂肪酶水解酶活力和其合成活力无对应关系,所以在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时要选择合适的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也即,筛选产水解酶活的菌株应选择水解酶活测定方法,否则,选择酯合成酶活力测定方法。基于这一原则筛选到了预期产脂肪酶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