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顾全保  朱辉 《生理学报》1992,44(5):470-477
本文报道了利用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作为外源性膜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特性研究的模式系统。将大鼠脑的mRNA微量注入蟾蜍卵母细胞(每个卵母细胞注射50ng),在19℃下经48h以上培养后,由外源mRNA表达的大鼠脑的红藻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受体被整合到了卵母细胞膜上。红藻氨酸(5×10~(-5)mol/L)和γ-氨基丁酸(10~(-4)mol/L)所诱导的膜电流分别达到294.0±6.4nA(n=5)和309.5±4.9nA(n=4)。红藻氨酸浓度在10~(-3)mol/L时,其诱导的膜电流达最大值。进而,注射mRNA的卵母细胞,~(36)Cl~-流入速度比对照组高一倍多。这些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如同爪蟾卵母细胞一样,能表达具有功能的外源膜蛋白(受体蛋白和离子运输蛋白)。  相似文献   
972.
何小瑞 《生理学报》1992,44(2):109-114
我们先前已在麻醉大鼠中用锂清除率方法从全肾水平证实,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icv.HS)引起的利尿和利尿钠反应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本实验用肾小管微穿刺方法从肾单位水平进一步观察icv.HS对浅表肾单位的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近曲小管和髓袢的重吸收的影响。实验在麻醉大鼠中进行。icv.HS后,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从39.6±1.9nl/min增加至48.8±2.0nl/min(P<0.001);近曲小管末段小管液流量从20.5±1.4nl/min增加至28.4±2.0nl/min(P<0.001);小管液菊糖浓度与血浆菊糖浓度的比值从1.98±0.98降低至1.69±0.05(P<0.0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的近曲小管重吸收分数从49.2±2.2%下降至41.7±1.8%(P<0.001),而近曲小管的绝对重吸收无明显改变。这些结果与用锂清除率方法获得的结果相符合。icv.HS后,髓袢的绝对重吸收升高,而重吸收分数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刺激脑内渗透压感受器可增加浅表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并降低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增加髓袢的负荷,使髓袢的绝对重吸收增加。本实验结果不能排除icv.HS对髓袢的重吸收过程具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3.
广藿香扦插繁殖不定根形成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系统研究了广藿香不定根的起源和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广藿香茎中没有先成根原始体,其不定根属于诱生根类型,起源于靠近维管形成层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愈伤组织内无不定根生成。本研究揭示了广藿香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特征,从而为该药材在生产中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74.
人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细胞因子 (SC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因子 ,其受体c Kit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SCF c Kit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在造血、肥大细胞的生成及其功能、以及生殖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发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构建人c kitcDNA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不表达人c kit的小鼠髓系祖细胞FDC P1.经Zeocin抗性筛选 ,PCR、RT PCR、Western印迹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检测到人c kit基因的稳定整合和表达 ,并分布于细胞表面 ,证明获得了稳定表达人c Kit受体的细胞株 .用MTT法检测重组细胞株增殖特性 ,表明重组人SCF可刺激其增殖 .为进一步研究人c Kit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及检测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有效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75.
波尔山羊9个微卫星标记与产羔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与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和FecX紧密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BM1329, BM143, OarHH55, TGLA68和LSCV043, 和其他4个微卫星标记ETH225, INRA063, BM1225和MAF0214, 分析研究其与波尔山羊产羔数的关联。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9个波尔山羊微卫星基因座均为高度多态性基因座(PIC > 0.5)。找到与波尔山羊产羔性状显著相关的等位基因计12个。其中与波尔山羊第一胎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的等位基因3个: BM143的120 bp和108 bp, ETH225的183 bp; 与波尔山羊第一胎产羔数有显著负效应的等位基因8个: BM1329的216 bp、BM143的110 bp、BM1225的255 bp和239 bp、INRA063的175 bp、177 bp和189 bp, ETH225的163 bp。与波尔山羊第二胎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的等位基因1个: TGLA68的115 bp。  相似文献   
976.
帽儿山地区不同类型河岸带土壤的反硝化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帽儿山地区森林背景下的森林、皆伐、草地河岸带和农田背景下的森林、裸地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硝态氮消失法,研究了不同背景下各类型河岸带的反硝化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类型河岸带中,农田背景下的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大,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为46.79%~91.13%,农田背景下的裸地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小,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为15.64%~81.84%;森林背景下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大小顺序为皆伐河岸带〉森林河岸带〉草地河岸带,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依次为42.06%~90.39%、28.24%~85.73%、21.44%~83.11%.研究区河岸带表层土壤的反硝化强度大于底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均受可利用碳、硝态氮的限制,各类型河岸带以农田背景下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977.
甘肃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暖冬现象的响应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两地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及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3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甘肃冬小麦种植区50多年的冬季气温变暖趋势及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最近20多年,冬小麦越冬死亡率下降到2%以下,越冬天数减少了7~8d,整个生育期缩短8~10d,返青一开花期天数延长7d,这有利于冬小麦生产及气候资源的利用-同时,冬季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也使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变差,麦田病、虫危害发生率增加,给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78.
利用中子束将外源基因导入枸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枸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选用含 NPT-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基因的 PBI1 2 1质粒 ,运用剂量为 2 .2× 1 0 9n/s的快中子束 ,首次研究了快中子束在植物转基因方面的应用 ,并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小苗 ,初步确证外源基因已导入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979.
人体躯干模型中肺的存在对体表电位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建三维人体躯干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应用边界元方法对非均匀人体场域进行求解。在设定心外膜电位分别呈现为单偶极子和双偶极子时,求出相应非均匀场域中的体表电位分布,并将它们与相同情况下均匀场域的体表电位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躯干模型中肺的存在虽然对体表电位中极值的大小和位置没有太大影响,但却较大程序地改变了整个体表电位的分布状况,具体地说,就是由于肺的存在使得体表电位值较均匀时的相对误差高  相似文献   
980.
禹城地区陆气相互作用耦合模式和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姚德良  谢正桐  李家春 《生态学报》2000,20(6):1076-1082
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禹试验城站地区麦田陆气水热传输过程,提出了一个多层陆气耦合模式。对植被内部湍流交换的物理过程作了深入研究,特别考虑了叶片气孔为非饱和水汽条件下的交换情况,并且给出了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陆气耦俣模式分别对大气、植被、土壤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沿高度分布的各种物理量。利用本模式对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