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荒漠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能量分配及蒸散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小红  冯起 《生态学报》2020,40(23):8683-8693
生态输水工程使得黑河下游地区荒漠河岸林的面积得到了恢复,为进一步巩固生态恢复的成果,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胡杨林生态系统的水热交换过程及其对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理。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2013-2016年荒漠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的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生长季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以潜热通量为主,波文比为0.21;非生长季则以感热通量为主,波文比为3.61;春季和秋季的灌水过程,使得胡杨生长前期和后期的潜热通量值较高,直接影响着胡杨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2)灌水的时间改变了潜热通量和蒸散发的季节变化过程,而灌水的量决定着春季和秋季潜热通量和蒸散量的年际差异。(3)2014-2016年,生态系统的年蒸散量和生长季蒸散量平均分别为1092 mm和932 mm。荒漠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的蒸散量主要受系统水分状况(灌水量)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为了综合评价枝条覆盖对不同立地(平地、丘顶、丘间低地)平茬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生长特征和浅层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区平茬花棒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10月对覆盖与无覆盖平茬花棒物候期、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储水量和生长指标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枝条覆盖有利于平茬花棒提前萌芽,较无覆盖提前5 d以上。(2)枝条覆盖使不同立地平茬花棒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积含水量增加20.12%以上,且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减缓;土壤储水量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枝条覆盖较无覆盖增加27%以上。(3)枝条覆盖使平茬花棒株高、新生枝数、基径、冠幅较无覆盖增加10.91%以上,同时其生物量鲜重和干重较无覆盖分别增加4.45%—24.17%和3.78%—18.93%。尤其丘间低地平茬花棒生物量增加效果更加明显(P0.05)。但枝条覆盖不能改变平茬花棒生物量分配格局;(4)枝条覆盖和平茬对花棒生长均具有积极作用,枝条覆盖对丘间低地平茬花棒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8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了许多高校课程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本课程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慕课教学的优点,重新构建了“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章节、教学考核、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并尝试了线上翻转课堂和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促进、提升了课程的教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4.
编辑MSTN半胱氨酸节基元促进两广小花猪肌肉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肌肉生长抑制因子。解除MSTN的生长抑制功能是提高畜禽肌肉产量的一种有效途径。TGF-β的半胱氨酸节结构基元(cystine knot motif)能够稳定MSTN蛋白结构,对MSTN生物学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应用CRISRP/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两广小花猪肾细胞(Liang Guang small spotted pig kidney cells,LPKCs)中对MSTN基因外显子3进行编辑,破坏了其半胱氨酸节基元,以解除MSTN对靶基因的抑制功能。将流式分选获得的混合阳性MSTN编辑LPKCs作为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和胚胎移植,获得8头MSTN基因编辑两广小花猪仔猪,其中2头存活至10日龄,经鉴定这2头均为基因编辑杂合子,它们在构成MSNT蛋白半胱氨酸节基元的两个半胱氨残基C106和C108编码序列附近分别发生碱基的缺失与替换,导致移码突变,使C106和C108突变为其他氨基酸。MSTN基因编辑两广小花猪杂合子肩部和臀部肌肉较为发达。H&E切片分析显示,MSTN基因编辑猪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少,肌纤维数量显著增多。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C106和C108缺失对MSTN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促进其靶基因Myf5、MyoD和Myogenin等成肌相关因子的表达。本研究获得的基因编辑猪模型没有造成MSTN表达完全缺失,可保留MSTN其他生物学功能,在促进两广小花猪肌肉生长的同时还消除了MSTN完全缺失可能对小花猪造成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5.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 Ginseng is an ancient perennial herb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Araliaceae and genus Panax which has been used for medical therapeutic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相似文献   
86.
为了快速且准确地对疱疹病毒基因组进行基因敲除、插入或者点突变等修饰,通过同源重组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超强毒株Md5基因组克隆到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将筛选的阳性重组体DNA电转进DH10B菌株,用PCR及限制性片段多态分析 (RFLP) 方法鉴定含Md5全基因组的BAC克隆。将阳性重组体DNA转染入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拯救出重组病毒,命名为Md5BAC。进一步利用Red酶介导的两步法基因重组技术构建MDVlorf10基因敲除毒株。为了验证被敲除基因功能的特异性,将lorf10插入原位点以构建基因复原毒株。将构建的重组毒株分别感染CEF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确认重组病毒均包装成功;病毒生长曲线结果表明,lorf10敲除不影响病毒的体外增殖。总之,这为其他疱疹病毒的基因组编辑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
Although primary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resulted in tumour regression, unfortunately, majority of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 to a lethal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finally die to metastasis. The mutual feedback between AKT and AR pathway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of prostate cancer. Therefore, the treatment of a single factor will eventually inevitably lead to failure. Therefor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metastasis is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agents. In this study, we created prostate cancer CWR22rv1 cells with the double knockout of Akt1 and Akt2 genes through CRISPR/Cas9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kt in metastasis of prostate cancer. It was found that knockout of Akt1/2 resulted in markedly reduced metasta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and appeared to interfere AR nuclear translocation through regulating downstream regulatory factor, FOXO proteins. It suggests that some downstream regulatory factors in the AKT and AR interaction network play a vital role in prostate cancer metastasis and are potential targeting molecules for prostate cancer metastasi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