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假丝酵母Candidarugosa产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实验证明,碳源是影响酶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糖类使细胞生长良好,但酶产量较低,而脂类是较为适合的碳源.本实验首次发现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酯,三油酸甘油酯是最好的碳源.氮源的影响较小.而添加物的使用是有效提高脂肪酶产量的另一种方法.PVA可促进碳源的乳化,从而提高脂肪酶产量.吐温虽没有促进细胞生长,但却大幅度提高了酶的产量.将以上优化的结果应用于发酵罐中,分批流加操作时,脂肪酶产量高达每毫升128.2单位,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紫锥菊多糖能否影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细胞的黏附。方法使用PK-15细胞进行黏附试验及黏附抑制试验。结果发现紫锥菊多糖浓度为1.6 mg/ml时,对细菌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好,黏附率由50个细菌/细胞降低到6.8个细菌/细胞。结论紫锥菊多糖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细胞黏附具有抑制作用,提示该多糖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8-硝基鸟嘌呤(8-nitroguanine, 8-NitroG)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是2个氧化性DNA损伤生物标志物,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病理状态下催化细胞合成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的 氧自由基NO.本研究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8-NitroG、8-OHdG和iNOS的免疫反应强度,初步探究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否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以及8-NitroG、8-OHdG与iNOS表达的关系.利用多克隆抗体8-NitroG和单克隆抗体8-OHdG、iNOS,采用双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8-NitroG、8-OHdG和iNOS的免疫反应,秩和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鼻咽癌和慢性咽炎鼻咽组织之间8-NitroG、8-OHdG和iNOS免疫反应强度的差异.结果显示,19例鼻咽癌组织细胞中,8-NitroG、8-OHdG和iNOS均为强免疫反应,8-NitroG和8-OHdG阳性率100%,iNOS阳性率94.7 %,与13例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其原因与炎症等病理刺激下鼻咽组织高表达的iNOS催化细胞合成氧自由基NO引起的8-NitroG和8-OHdG DNA损伤密切相关.另外,8-NitroG和8-OHdG有望成为辅助鼻咽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4.
神经酰胺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细胞有机体中,凋亡对正常组织的发育和稳态是必需的。神经酰胺(ceramide,Cer)作为一种脂类分子,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凋亡参与者。在细胞膜上,它能够自发地聚集,形成招募死亡受体和配体的结构域从而促进信号的传导和放大;在细胞质中,它作为信号通路的中介者,通过许多不同的分子机制去调控机体的凋亡通路;在细胞核膜和核内,通过其代谢变化,决定细胞的增殖或凋亡;而且它的浓度和位置以及与其它分子的比例及其相互作用都会影响到细胞和组织的命运。综述了近来关于Cer及其代谢物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5.
Extensive work during the last decade has led to the recent decis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Subcommission on Ordovician Stratigraphy that the base of the Middle Ordovician Series should be placed at the base of the Baltoniodus triangularis Conodont Biozone in the Huanghuachang GSSP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section near Yichang, Hubei Province, China. A review of the biostratigraphy of successions in many parts of China shows that for various reasons, it is currently difficult to recognize the precise boundary level in many regions, and additional studies are clearly needed. A newly exposed, previously poorly known, condensed section in deeperwater facies at Hengtang near Jiangshan in the Chiangnan (Jiangnan) belt has yielded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important graptolites and conodonts through the boundary interval. It provides a more informative illustratio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anges of several key taxa of these groups than any other section in China, and the level of the base of the Middle Ordovician appears to be within an about 1.8 m thick interval of Ningkuo Formation, and lies in the lower Isograptus caduceus imitatus Biozone.  相似文献   
56.
一种适于提取荔枝花与幼果组织总RNA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从荔枝花与幼果组织中提取高质量和较高产量的总RNA的方法,该方法提取的总RNA可以满足构建cDNA文库、开展RT-PCR、Northern杂交分析、基因表达差示分析等方面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雌雄同株黄瓜强单性结实自交系'6457'和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6'为亲本,建立了5世代联合群体(P1、P2、F1、F2、F2∶3),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单性结实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4.7,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0.9,多基因显性效应值为25.8.F2的遗传率为56.6%,F2∶3的遗传率为48.7%.因此,对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的遗传改良,可选择强单性结实性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达到选育强单性结实性材料目的.  相似文献   
58.
microRNA为动、植物的一类内源、非编码小分子RNA,其长度约为23nt,对动、植物的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microRNA作为调节类的核酸分子,通过识别和负调控靶基因来行使其生物学功能,多数microRNA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它们对植物的发育有多向性调节,在发育的多个层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有些microRNA的调节作用还要受到外因的诱导.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icroRNA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运用光学显微镜对雌、雄大鼠的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壁厚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雌、雄大鼠的近曲小管和集合管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而远曲小管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结果提示:雌、雄大鼠近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可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0.
以DCC为催化剂,采用低温化学催化法合成生物素化白藜芦醇.产物采用Resourse RPC反相色谱柱分离、纯化,并且运用液质联用进行分析验证.MTT法测定产物体外对Hep G2、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通过HPLC-MS、紫外扫描分析鉴定证实,分离得到的产物确实是生物素化白藜芦醇,其保留了原有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此种化学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操作方便.合成得到的白藜芦醇的生物素化衍生物,为下一步探讨白藜芦醇的结合蛋白提供简单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