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4篇
  免费   1472篇
  国内免费   642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693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643篇
  2014年   931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148篇
  2011年   1097篇
  2010年   943篇
  2009年   980篇
  2008年   1028篇
  2007年   1003篇
  2006年   955篇
  2005年   823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模拟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海洋中光合作用过程和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方程。运用垂直平均值的浮游生物模型研究了在一个固定站和扩展湾流体系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夹卷过程将含营养盐丰富的中层水带入了混合层,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摸式较好地给出了扩展湾流体系中的水华季,基本上得到了浮游生物的生活周期。使用不同的参数值进行了若干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2.
我们用二相电泳方法在小鼠畸胎瘤系统中发现小鼠胚胎内细胞团标志蛋白双联体(分子量39,000,p14.4—4.5)也存在于未分化的胚胎癌细胞株(PSAI-NG2、F9、PCC3)中,但在已分化细胞株滋养层母细胞癌TDM1中用二相电泳方法不能检查到这蛋白。把EC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三部分再进行检查,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蛋白主要存在于染色体部分。把染色体再分成0.35M NaCl可溶性,2M NaCl可溶性及2M NaCl不溶性三个组份时,则这蛋白出现在0.35M NaCl可溶性组分中,表明它是与染色体疏松结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这蛋白是一种耐热性蛋白,在80℃受热10分钟不能使它变性。用制备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经热处理的0.36M NaCl可溶性染色体蛋白进行分离,可得到电泳纯的小鼠内细胞团标志蛋白。由于这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0.6%,与染色体疏松结合,又与早期胚胎细胞的多能性相关,提示它在维持多能细胞染色体构象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采用DNase消化法从大鼠肝染色质分离得到富有转录活性的DNA(sDNA)。s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在0.5—6Kb范围内背景有一片荧光,小于1Kb范围内,出现明显区带。sDNA为探针与大鼠正常肝核RNA杂交百分数(29.5%),为以总核DNA为探针杂交百分数(8.2%)的3.6倍,并高于sDNA与大鼠肝癌核RNA杂交百分数(16.4%).  相似文献   
144.
萌发前后燕麦种子内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化学定位显示,在燕麦盾片和糊粉层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是普遍地存在着的。种子萌发0,1,2天时,酶活性基本局限在细胞质内;细胞核和壁内则无酶活性。但当种子萌发至3—4天时,酶活性在胞质内增加,显示细胞内开始有新的酶产生。这些新产生出来的酶,还被分泌出细胞,进入胞壁。用组织等电点聚焦,基本上反映了与盾片和糊粉层的组织定位一致的酶变化情形。但从这两种组织所得到的同工酶带谱则并不一样。因为从糊粉层可以得到10条清晰的同工酶带(其中6条在糊粉层不清晰)。其次,胚乳的同工酶带谱,与盾片和糊粉层的同工酶带谱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5.
蓖麻蚕Phtlosamta cynthia ricim后部丝腺体在五龄后期主要合成一种蛋白质——丝心蛋白。在组成丝心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中,丙氨酸和甘氨酸占了78%,其中内氨酸的含量比甘氨酸高(Kirimura等1962)。已经知道在五龄期,蓖麻蚕后部丝腺体tRNA含量与丝心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辜祥荣等,1981)。在生物体内,氨基酸必须与其相应的tRNA结合才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两者的结合反应是由其相应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所催化的。本文测定了五龄期蓖麻蚕后部丝腺体中甘氨酰-tRNA合成酶和丙氨酰-tRNA合成酶的活力,以及这两个酶的Km值,观察到在五龄期,这两个酶的活力是随着蛋白质合成的增加而升高的,而且并没有同功酶或酶的变构产生。  相似文献   
146.
用大鼠的在体膈肌局部索曼(Soman)中毒法,观察了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运动终板的再生和肌接头传递功能的恢复过程,以及肟类药物(HI-6)对两过程的促进作用。提出终板 AChE 活性与高频间接刺激(100次/秒)引起膈肌强直收缩幅度有一定的关系。中毒早期(30分钟以内)HI-6对索曼抑制的膈肌终板 AChE 有一定的重活化作用,并能相应地恢复肌接头的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147.
在44只大白鼠上,通过两根玻璃微电极同时引导丘脑束旁核和尾核神经元的放电,观察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和电针“足三里”对两个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实验共记录到81对两个神经元的同时放电,其中包括26对痛兴奋、3对痛抑制、28对痛兴奋和痛抑制、24对其他组合类型的神经元放电。实验结果表明:1.从大白鼠尾核可同时记录到痛兴奋和痛抑制两种神经元的电活动,未见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型式相互转换。2.同一伤害性刺激可同时引起丘脑束旁核和尾核中的两个痛兴奋神经元兴奋、两个痛抑制神经元抑制、或一个痛兴奋神经元兴奋和另一个痛抑制神经元的抑制。3.电针“足三里”可同时使丘脑束旁核和尾核的痛兴奋神经元兴奋减弱或痛抑制神经元抑制反应减弱(抑制解除)。本工作证明,伤害性刺激可同时影响丘脑束旁核和尾核中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变化,而电针“足三里”又同时对两核团中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的活动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8.
采用白地霉2.498-47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时,只在开始pH3.2左右产生胞外蛋白,NH_4~+则无此限制,还有助于胞外多肽的产生。深红酵母2.280胞外蛋白的最大产率约在pH5.8;尿素作唯一氮源效果最好,与蛋白胨合并使用,可产胞外蛋白约800μg/ml。酵母膏对生长和产胞外蛋白很必要,不能用玉米浆和麦芽汁代替。用0.05N NaOH浸洗不同pH和氮源所培养的细胞都能浸出胞内蛋白,接近400μg/ml。发酵产生胞外蛋白自一日后开始,至二日接近最大量,以后逐渐减少。多肽产生起自第二日,五日未达到最大量。两株酵母菌都不表现蛋白酶活性,因此这个现象还不能解释。  相似文献   
149.
蝉的变音调复合声和发声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锦昌  徐慕玲 《昆虫学报》1991,34(2):159-165
蛙鸣蝉(Meimuna opalifera (Walk).ab.punctata Kato)的自然鸣声为“ji…guái”的重复单变调复合声.“ji”为主音频约4800Hz的准单音;“guái”的波形和主音频呈明显的演变,优势主频约2100Hz和2800Hz的变音调声.鸟鸣蝉(Meimuna opalifera (Walk)var.formosana Kato)的自然鸣声由重复的“jiū…ruǎ”和“jiū…gū…”合成的双变调复合声.“jiū”为基频和主频分别约625Hz和2100—2300Hz的准单音;“ruǎ”的波形和主音频呈明显的演变,基音和优势主频分别约575—625Hz和1550—1750Hz的变音调声.“gū”为优势主频约625Hz的准单音.变音调复合声不仅与腹部运动有关,而主要取决于发声肌的收缩特性和发声膜肋结构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0.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的性信息素腺体位置通过触角电位、扫描电镜和组织学三种研究技术进行了检查。触角电位证明性信息素腺体位于产卵器。扫描电镜确定在雌蛾腹部第Ⅷ和Ⅸ—Ⅹ节之间的节间膜背面有一囊状结构。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这一囊状结构为性信息素腺体。腺体横切显示性信息素腺体细胞特征为核大,细胞体呈柱状,细胞质内有小空泡。触角电位证明雌蛾在暗周期(20:00,21:00和22:00)产生的性信息素比在光周期(8:00、9:00和10:00)多。风洞试验显示雄蛾在暗周期(21:00)比在光周期(9:00)对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强烈。田间试验证明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具有诱蛾活性。上述结果为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化学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