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考察组氨酸标签(His-tag)对Brevibacterium sp.DGCDC-82中胆固醇氧化酶基因(ChoA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将PCR扩增后得到的结构基因与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ChoAb(不带His-tag),pETChoAbn(His-tag位于N端)和pETChoAbc(His-tag位于C端)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重组酶进行酶活检测,结果表明His-tag位于ChoAb的C端和N端,COD单位体积酶活由未带标签时的1.72 U/mL分别提高到4.03 U/mL和11.36 U/mL.利用软件Quantity One对SDS-PAGE电泳条带进行灰度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带His-tag的COD相比,His-tag位于ChoAb的C端和N端,COD表达量由8.8%增加到16.4%与72.3%.同时菌体浓度分别提高了1.2倍和3.2倍.作为纯化标签,该研究结果对His-tag用于诊断用酶COD的分离纯化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2.
植物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生物学过程。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衰老的线粒体学说认为,线粒体中活性氧的过量产生是种子衰老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对于揭示种子衰老机理和种子安全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有关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对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荒漠植物白刺属4个物种的生殖分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河  辛智鸣  高婷婷  王赛宵  徐军  孙非 《生态学报》2012,32(16):5054-5061
选定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刺属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样株在花期的各生殖构件的数量特征及生物量调查,系统研究了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大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和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4种白刺属植物在生殖枝水平上的生殖分配。结果表明:不同白刺属植物在分株高度、生殖枝长、生殖枝基径、单枝花数、花序干重、枝叶干重等生殖构件的数量性状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泡泡刺的各生殖构件的数量均最小;除了西伯利亚白刺的生殖分配值达到44.51%外,其余3种白刺的生殖分配值均没有超过20%。经统计分析,4种白刺种群的生殖枝长分别与分株高度呈显著(P<0.05)的直线性正相关关系;生殖枝花序干重与分株高显著正相关;4种白刺的生殖分配随着分株生殖枝生物量的增加而减少,即白刺的个体大小与生殖分配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种生殖分配特点反映了不同白刺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资源利用、与克隆繁殖的权衡及对生态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4.
真核生物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实现基因的转录调控,而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顺式元件,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枢纽控制着基因转录的起始与效率,一直是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重点[1]。本文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基于Adaptor-PCR启动子克隆方法,改进了接头序列,设计了适合两步法PCR的接头引物。选取了2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橡胶树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在所有酶切产物都平端化后,与改进的接头连接,成功构建了以Adaptor-PCR为基础的橡胶树基因启动子克隆文库,并利用此文库成功克隆了橡胶树6个蔗糖转运蛋白基因、1个转化酶基因和1个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启动子。本文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基因启动子克隆提供了一个高效平台,也为其他生物基因启动子克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
GB virus B (GBV-B) is a hepatotropic virus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patitis C virus (HCV). GBV-B causes acute hepatitis in infected marmosets and tamarins and is therefore a useful small-anim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HCV. We investigated virus-specific T-cell responses in marmosets infected with GBV-B. Gamma interferon (IFN-gamma)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ELISPOT) assay respons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wo marmosets were assess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GBV-B infection. These T-cell responses were directed against the GBV-B nonstructural proteins 3 (NS3), 4A (NS4A), and 5B (NS5B), and their appearance was temporally associated with clearance of viremia. These marmosets were then rechallenged with GBV-B at least 3 months after clearance of the primary infection to determine if the animals were protected from reinfection. There was no detectable viremia following reinfection, although a sharp increase in T-cell responses against GBV-B proteins was observed. Epitope mapping of T-cell responses to GBV-B was performed with liver and blood samples from both marmosets after rechallenge with GBV-B. Three shared, immunodominant T-cell epitopes within NS3 were identified in animals with multiple commo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alleles. IFN-gamma ELISPOT response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livers of two marmosets that had resolved a primary GBV-B infection. These responses were high in frequency and were directed against epitopes within GBV-B NS3, NS4A, and NS5B protei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irus-specific T-cell responses are detectable in the liver and blood of GBV-B-infected marmosets and that the clearance of GBV-B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responses.  相似文献   
96.
病原诱导的小麦ERF转录因子TaERF1b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纯化的TaERFlb活性蛋白,将TaERFlb基因含有AP2/ERF结构域的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GST-TaERFlb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到犬肠杆菌BL21(DE3)中。0.1mmol/L1PTG即能诱导融合蛋白表达,37℃诱导4h或30℃诱导8h,融合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16℃诱导12h,融合蛋白不表达。包涵体经溶解及稀释复性后,过GST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得纯化蛋白的浓度约为0.5ug/ul,凝胶阻滞实验表明包涵体复性成功.所得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7.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对病毒引起的心肌细胞病理改变及机制的探讨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自从科学家报道“凋亡”这种细胞死亡形式以来,为病毒性疾病研究者找到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此后,许多国内外基础医学研究者通过不同方法对细胞受到病毒侵袭后的死亡形式进行研究。目前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机体心肌组织的确存在凋亡,  相似文献   
98.
卡瓦胡椒及胡椒的RAPD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RAPD分析搞清楚卡瓦胡椒与胡椒及胡椒属其它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方法和结果:采用随机引物80条进行筛选,用从80条随机引物中入选的20条引物,对卡瓦胡椒和胡椒属共计28份材料进行RAPD扩增,均能产生清晰的扩增谱带。重复1—2次,结果稳定可靠。20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0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12%。RAPD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0.36处对28份种质可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卡瓦胡椒被单独聚为一类,说明卡瓦胡椒与胡椒及其它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99.
自由基是一种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对机体产生毒害,破坏生物大分子,影响细胞活性.如果自由基被中途清除,就可能中断此反应[1].科学研究表明,自由基与免疫、疾病、衰老等许多病理生理现象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双价抗病基因导入籽瓜的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籽瓜主栽品种新籽瓜2号、五原籽瓜等为研究材料,用苗龄1-3d的子叶切块作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6-BA2mg/L IBA 0.1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 KT0.2mg/L,诱导生根的培养基是MS IAA0.5mg/L。籽瓜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感染时间以10min,共培养时间以2d为合适。共获得抗卡那霉素100mg/L的试管苗41个,PCR检测呈阳性的有15株,转化率为34.9%。该研究初步建立了籽瓜的遗传转化体系和转化体的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