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243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邢峻嘉  王晓岩 《菌物学报》2021,40(9):2423-2432
多脂鳞伞是一种较为珍贵的药食用真菌。对其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UPLC-QTOF-MS法、电喷雾离子源(ESI)及负离子全扫描模式测定了人工栽培多脂鳞伞的化学成分组成;体外培养HepG-2、A549、Hela及MCF-7,用不同质量浓度多脂鳞伞乙醇提物处理细胞,应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毒性测试,并应用流式细胞术选择HepG-2细胞系以进一步评估其对HepG-2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经UPLC-QTOF-MS分析,从多脂鳞伞子实体分析得到的化学成分与食药用菌成分数据库中的38种成分相吻合,其中棕榈酸与9E,12E-octadecadienoic acid含量最高,甾醇类化合物与多糖类化合物占比较高;多脂鳞伞乙醇提取物对HepG-2细胞毒性最强,其浓度为50μg/mL时凋亡率能够达到(23.71±1.59)%。多脂鳞伞具有多种功能性化学成分,并具有潜在的抗肿瘤应用价值,初步断定其抗肿瘤活性是功能性成分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2.
不同碳氮源对花脸香蘑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欢  王小艳  尚晓冬  王瑞娟  徐宁 《菌物学报》2021,40(12):3286-3303
以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为材料,研究其分别在9种碳源和11种氮源液体培养条件下不同阶段pH值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碳氮源对其所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不同碳源培养后期变化显著(P<0.05),而在不同氮源培养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和菌丝量在不同碳氮源中也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花脸香蘑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具有影响(P<0.05)。木糖和米糠有利于花脸香蘑分泌羧甲基纤维素酶(P<0.05),红糖和牛肉浸膏有利于其分泌漆酶(P<0.05),白砂糖和豆粉有利于其分泌锰过氧化物酶(P<0.05),木糖和尿素有利于其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P<0.05)。本研究为选择合适培养基以提高花脸香蘑生物转化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3.
人类呼出气体中的各种化合物能提供各种疾病和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近年来,由于红外、电化学、化学发光等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质谱仪的使用,使得在极低浓度下精确测量呼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气溶胶颗粒成为可能,呼吸检测领域因而取得了重大进展:,呼吸检测因其可以作为一种实时、快速和无创的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各种疾病与健康状况信息,在科学研究、临床运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综述主要概述呼出气体成分分析方法及在疾病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旨在为将来疾病的实时、快速和无创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4.
该研究探讨了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机制。通过体外培养VEC,分别转染KCNQ1OT1过表达载体、miR-223抑制剂或共转染KCNQ1OT1过表达载体与miR-223模拟物后,用1.0 mg/mL LPS干预24 h,然后采用RT-qPCR法检测细胞中KCNQ1OT1和miR-22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和IL-6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KCNQ1OT1与miR-223的调控关系。结果显示,LPS可抑制VEC中KCNQ1OT1的表达,而促进miR-223表达;上调KCNQ1OT1或下调miR-223后均可降低LPS诱导的VEC凋亡率、Bax蛋白及TNF-α、IL-1和IL-6表达(P<0.05),而促进Bcl-2蛋白表达(P<0.05)。KCNQ1OT1靶向负调控miR-223表达,上调miR-223则逆转上调KCNQ1OT1对LPS诱导的VEC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这表明,上调KCNQ1OT1抑制LPS诱导的VEC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miR-223有关,KCNQ1OT1/miR-223轴可能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5.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强大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的多功能细胞,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脊髓损伤以及肿瘤等。但是,人们对移植后的细胞在宿主内的存活、分布、增殖、分化、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成瘤特性等问题尚不清楚,所以许多疾病经过细胞移植治疗后的进展及转归情况仍难以获得确切的科学证据。而细胞成像技术(包括放射性核素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以及光学成像)可以在体外或者体内实现对间充质干细胞实时、无创的示踪,在以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基础的细胞移植治疗和细胞组织再生的医学领域里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综述近十年来细胞成像技术应用于示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研究进展,旨在比较当下多种热门细胞成像技术的优劣,进而找寻更合适的干细胞示踪策略,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证据支持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6.
Thrombocytopenia is independently rel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severe septic patients.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is elevated in septic subjects; accumulating studies show that angiotensin II (Ang II) stimulate the intrinsic apoptosis pathway by promo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lationship of platelet apoptosis and RAS system in sepsis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whether the RAS wa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 found that elevated plasma Ang II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platelet count in both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experimental animals exposed to lipopolysaccharide (LPS). Besides, Ang II treatment induced platelet apoptosi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in primary isolated platelets, which was blocked by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AT1R) antagonist losartan, but not by angiotensin II type 2 receptor (AT2R) antagonist PD123319. Moreover, inhibiting AT1R by losartan attenuated LPS-induced platelet apoptosis and alleviated sepsis-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 Furthermore, Ang II treatment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level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in primary isolated platelets, which was partially reversed by the AT1R antagonist losarta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elevated Ang II directly stimulated platelet apoptosis through promoting oxidative stress in an AT1R-dependent manner in sepsis-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 The results would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RAS system in sepsis-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  相似文献   
137.
水是植物生存与生长的基础条件, 水分有效性影响植物木质部解剖结构、水力功能, 使之形成特定的适应特征。因此, 对比自然与人工生境中同一植物的水力功能与解剖结构差异, 有助于理解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机理。该研究以湿润区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为研究材料, 对比分析了自然和人工生境中各物种的栓塞抗性(导水率损失50%时的水势(P50))、输水效率(比导率(Ks))和解剖结构(导管直径(D)、导管壁厚(T)、导管密度(N)、木质部密度(WD)、厚度跨度比(t/b)2)特征, 探究了同生境种内与跨生境、跨物种水平的效率-安全权衡关系, 量化分析了水力功能与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 1) 3种被子植物在自然生境中Ks更大, P50更小, 与其更大的D、更小的(t/b)2有关。2)同生境种内KsP50不存在权衡。3)功能性状和解剖结构相关分析表明: 同生境种内DP50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除自然生境女贞外, T、(t/b)2均与P50正相关。相对于人工生境, 在水分有效性低或无额外浇灌的自然生境中, 植物通过增大导管直径显著提高其输水效率, 从而避免水势下降、降低潜在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通过调节凝血活性物质及凝血因子含量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试剂盒和试管法测定木犀草素作用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木犀草素对血液凝血活性物质血栓素(TXB2)、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Ⅸ(FⅨ)含量的影响;采用PCR法测定木犀草素对凝血因子Ⅶ、Ⅸ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木犀草素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的木犀草素使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分别降低62.89%和64.05%(t=8.713 6、6.218 1,均P0.000 1),表明木犀草素能够促进机体的凝血功能,从而调节血液循环。酶联免疫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提高小鼠凝血活性物质TXB2、PAI-1和E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木犀草素能使其含量分别提高11.94%(t=-7.638 0,P=0.000 3)、80.75%(t=-21.698 4,P0.000 1)和26.15%(t=-9.610 4,P=0.000 2),表明木犀草素可通过促进血小板的凝集、纤维酶原的活化以及增加血液的黏度来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稳定。木犀草素也能提高凝血因子Ⅶ和Ⅸ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的木犀草素能使凝血因子Ⅶ和Ⅸ的含量分别提高290.86%(t=-16.369 1,P=0.000 1)和374.52%(t=-8.104 2,P=0.001 2),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172.73%和224.63%(t=-22.007 5、-31.198 6,均P0.000 1),表明木犀草素可通过调节凝血因子Ⅶ和Ⅸ的表达量促进机体凝血,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稳定。结论木犀草素具有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稳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凝血活性物质的含量,调节凝血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提高凝血因子的含量,以及抑制纤维酶原的激活和增加血液的黏度等多方面综合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9.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 探究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有助于了解高寒草甸物质循环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规律和机制。该研究设置减雨90% (Pr-90)、减雨50% (Pr-50)、减雨30% (Pr-30)、自然降雨(CK)和增雨50% (Pr+50) 5个降雨处理, 采用网袋分解法, 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种植物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及群落凋落物的化学性质、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减雨处理(Pr-90、Pr-50和Pr-30)显著增加禾本科凋落物的初始氮(N)含量, 显著降低碳氮比(C:N)和木质素氮比(木质素:N); 增雨处理(Pr+50)显著增加各类型凋落物初始磷(P)含量。2)根据Olson负指数模型拟合, 不同降雨处理下, 杂类草凋落物分解最快, 分解95%的时间为3.49-7.45年; 群落和莎草科次之, 分别为4.07-8.05和4.65-7.74年; 禾本科分解最慢, 为5.84-11.18年。3)极端减雨(Pr-90)抑制各类型凋落物分解, 适度降雨变化(Pr-50、Pr-30和Pr+50)抑制禾本科分解而对莎草科、杂类草和群落无显著影响, 仅增雨(Pr+50)明显促进杂类草分解。4)各类型凋落物C释放在减雨(Pr-90和Pr-30)下受到抑制, 增雨或减雨均促进禾本科N和P释放, 对于莎草科、杂类草和群落凋落物而言, Pr-30促进N释放, Pr-90抑制P释放, Pr+50促进P释放。5)结构方程模型(SEM)表明, 质量和养分残留率受降雨量的直接负效应, 也受凋落物初始C、N、P和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间接影响。综上所述, 高寒草甸凋落物质量损失及养分释放受凋落物类型和降雨量的共同影响。考虑到禾本科分解最慢且对降雨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 未来应关注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减雨下禾本科的质量损失及养分释放对高寒草甸有机质输入及C、N、P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为了解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radiat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多烯炔类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4个多烯炔类化合物,分别为5-acetoxy-2-phenylethinyl-thiophene (1)、1-phenylhepta-1,3,5-triyne (2)、5-phenyl-2-(1-propynyl)-thiophene (3)和icthyothereol acetate (4)。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中等抗MRSA活性,且均对人肝LO_2细胞无毒性。首次为化合物1提供核磁数据并进行结构解析,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