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9篇
  免费   1725篇
  国内免费   288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873篇
  2020年   675篇
  2019年   847篇
  2018年   726篇
  2017年   551篇
  2016年   712篇
  2015年   1141篇
  2014年   1306篇
  2013年   1351篇
  2012年   1658篇
  2011年   1473篇
  2010年   1087篇
  2009年   1011篇
  2008年   1105篇
  2007年   967篇
  2006年   874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In the fowl the primordial germ cells accumulate in the germinal crescent to the anterior of the two-day embryo. A simple ballistic device has been used to fire tungsten particles (mean diameter 1.5 m) into this region. By coating these projectiles with vector DNA it is possible to transfect these cells. Hatchlings produced by this technique were raised to sexual maturity and shown to contain the foreign DNA in their sperm. G1 offspring containing this DNA were also produced in roughly 20% of these cockerels.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 vector DNA disappeared from the G1 generation as they matured suggesting that in these cases it had been transmitted episomally.  相似文献   
132.
高腹菌属(Gautieria Vitt.)是高腹菌目(Gautieriales)高腹菌科(Gautieriaceae)仅有的一个属。全世界已报道约30种(含变种)。国内尚未报道过本属。本文报道采自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新种:以其子实体气味浓香,产孢组织腔较大,孢子大,顶端钝并具脐状凹和脐突等特征而有别于已报道的孢子大、子实体香的诸种,命名为承德高腹菌(Gautieria chengdensis Yingsp.nov.)  相似文献   
133.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共记录277个细胞,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大都在每秒0.5—20次之间,平均为6.41 Hz。其中221个神经元被电刺激尾所激活,35个被抑制,21个无明显变化。NRM 神经元对躯体刺激的反应类型与自发放电的特征有关,兴奋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低((?)=4.96Hz),而抑制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高((?)=15.03 Hz)。在24例兴奋型神经元中,刺激尾核头部能够激活大多数 NRM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抑制其伤害感受性反应。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纳洛酮(2.5ug/0.5μl,n=15)。能够明显阻断刺激尾核头部激活 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和抑制伤害感受性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4.
Summary Two new variants of alpha-1-antitrypsin were found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y isoelectric focusing in polyacrylamide gel. They have been named Lbeijing (PI*LBEI) and Jhouyao (PI*JHOU) respectively. With the samples reduced and alkylated, both the variants were anodal to M1 and cathodal to L. Omitting the alkylation step, however, the relative mobilities of L and Jhouyao were altered. Under this condition, a characteristic of Jhouyao was revealed by isoelectric focusing in immobilized pH gradient 4.4–4.9, i.e., while its band 6 became anodal to L, band 4 was still cathodal to L.  相似文献   
135.
水稻雄核发育途径及游离花粉粒培养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水稻雄核发育中,观察到 A—V、A—G、A—GV 和 B 途径,通常 B 途径占优势。在雄核发育早期,各种发育途径的花粉均有退化现象发生。(2)观察和统计表明,游离核型的多核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可转变为多细胞花粉,因而也是有发育前途的。(3)能够启动雄核发育的花粉通常是原生质稠密,在花粉群体中属中等大小(35—40μ)的花粉。多细胞花粉在突破花粉壁前。其细胞壁常常加厚,破壁时整个花粉有突然收缩的现象。(4)多细胞花粉内通常含有一些缓慢运动的小淀粉粒,它们可能积极参与了花粉雄核发育过程中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36.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蚜虫天敌——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就11种常用杀虫剂对蚜虫的重要天敌——瓢虫进行了毒性测定,观察了它们对瓢虫的各个虫态的影响。 供试药剂 20%乐果乳剂、50%敌敌畏乳剂、50%对硫磷乳剂、50%内吸磷乳剂、25%三硫磷乳剂、50%杀螟硫磷乳剂、50%磷胺液剂、20%酚开普敦乳剂、6%丙体六六六乳剂、6%丙体六六六可湿性粉(W、P)、2.5%鱼籐精乳剂。 供试瓢虫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室内饲养;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田间采回。  相似文献   
137.
138.
张霞  景翔  周光才  包颖 《植物学报》1983,54(3):343-349
淀粉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在储藏能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GBSS)与直链淀粉的合成息息相关。尽管该酶的编码基因已在许多栽培植物中被分离和确定, 但有关它们在作物野生近缘种中的序列分歧和表达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研究以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为研究对象, 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GBSS编码基因的序列特点、与其它植物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以及在叶和种子中的表达情况。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该酶在禾本科植物中分别由GBSSIGBSSII基因编码。在药用野生稻中, 这2种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2%, 并且它们在不同器官内呈现时空分化表达, 其中GBSSI在种子中超强表达, GBSSII则主要在叶片表达。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cirrhosa Don)、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sichuanica Chen)、托里贝母(F.tortifolia Duan&Zheng)、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裕民贝母(F.yuminensis Duan)等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显示,7种国产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均具有高度不对称性。此外,小白花贝母与已报道的黄花贝母(F.verticillata Willdenow)的核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lora of China将小白花贝母归并入黄花贝母的分类处理可能并不恰当,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0.
80%以上的肿瘤细胞为O~6-甲基鸟嘌吟-DNA甲基转移酶(O~6-MT)活性较高的Mer~+型,能够修复亚硝脲药物(NU)造成的DNA烷化损伤,对NU不敏感。本实验证明,用0.75,0.50和0.25mmol/L甲基亚硝脲(MNU)分别处理Mer~+型的HeLaS3,SMMC-7721和表现Mer~-型特征的Cc801,均能明显降低细胞中O~6-MT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了三种细胞对嘧啶亚硝脲和双氯乙亚硝脲的敏感性,提示降低O~6-MT活性是使用NU对Mer~+型肿瘤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