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5篇
  免费   2715篇
  国内免费   858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572篇
  2022年   1082篇
  2021年   1539篇
  2020年   1350篇
  2019年   1524篇
  2018年   1138篇
  2017年   1047篇
  2016年   1178篇
  2015年   1659篇
  2014年   2093篇
  2013年   1994篇
  2012年   2690篇
  2011年   2494篇
  2010年   1743篇
  2009年   1709篇
  2008年   1849篇
  2007年   1719篇
  2006年   1520篇
  2005年   1234篇
  2004年   901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654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522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9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81.
Nostoc flagelliforme is a terrestrial cyanobacterium species whose metabolism follows an obvious diurnal pattern. Diurnal changes at physiological and proteomic levels of N. flagelliforme were obtained. In the morning (7:00 H), net photosynthesis, dark respiration,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total Rubisco, nitrogenase, glutamine synthetase, SOD and CAT were comparatively high. All thes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afternoon (13:00 H), and then slowly increased in the evening (19:00 H). Thirty-on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ith a variety of important functions were reproducibly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over a diurnal cycle. These protein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ir predicted functions into secretion and regulation (15.79 %), antioxidative processes (21.05 %), nitrogen metabolism (10.53 %), carbohydrate and energy metabolism (10.53 %), as well as cell division (2.63 %). The remaining proteins had unclassified/unknown functions (21.05 %) or were unidentified (18.42 %). The results suggested a metabolic shift from active (7:00 H) to quiescent (13:00 H) and then to active (19:00 H) over the diurnal cycle.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level of ferritin, Mn-CAT, SOD and Fe-SOD may serve as molecular markers for the diurnal metabolism in N. flagelliforme.  相似文献   
982.
摘要:为了探讨石蒜属(Lycoris Herb.)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对石蒜属95个材料包括15种、4变种及2个人工杂种的叶绿体 DNA atpB-rbcL间隔区进行了测序,结合花部形态和核型特征,探讨了石蒜属种间系统关系及其可能的杂交起源,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树上亲缘关系近的材料聚在一起,其中矮小石蒜(L. radiata var. pumila)和换锦花(L. sprengeri)与2个人工杂交种(Hybrid 1、Hybrid 2)、麦秆石蒜(L. straminea)、江苏石蒜(L. houdyshelii)、短蕊石蒜(L. caldwellii)和乳白石蒜(L. albiflora)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atpB-rbcL序列揭示的石蒜属种间关系与染色体核型的分类结果部分一致,主要表现在具有近端部着丝粒(A)染色体的种与具有中部(M)和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各成一支,与形态和染色体分类结果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分散在两个主要分支内,进一步验证了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3种着丝粒类型染色体组的石蒜如麦秆石蒜、江苏石蒜、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等是杂交起源的假设,结合2个人工杂交种分析,揭示了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的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换锦花;麦秆石蒜和江苏石蒜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矮小石蒜。  相似文献   
983.
酵母菌能够产生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既可以帮助消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又可为动物提供蛋白质.酵母菌直接参与生物屏障的构成,发挥对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拮抗作用,促进优势种群生长,调整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观察两组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NEC患病率、治疗前后肠道各菌群变化的差异.结果 (1)试验组NEC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NEC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及杆菌总数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杆球菌比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歧杆菌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十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5%;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小于30%;对三代头孢、头孢西丁和氨曲南耐药率为40%左右;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40%;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25%(2009年除外),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很高,维持在50% ~ 9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0~14%和0~48%.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普遍,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相对较低;非发酵菌耐药性增加明显,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泛耐菌增加明显;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传播和爆发流行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86.
以广州地区村边风水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7个风水林斑块,并在每个斑块内建立了一个20m×20m的样方,调查了其胸径大于1cm的植物组成。首先以种面积关系外推法和非参数法估计了风水林群落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贡献;然后以加法准则拆分了gamma多样性,以分析风水林群落物种组成的异质性;最后根据每个风水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稀有种(在所有群落中只出现一次的物种)数目和谱系多样性分析了在保护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区域。结果发现:(1)广州地区风水林群落至少保存了32.74%的区域物种多样性;(2)gamma多样性(184)中绝大部分由beta多样性(163.43)构建,只有很小部分来自于alpha多样性(20.57)。这表明风水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要想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内物种多样性,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群落斑块;(3)相对于平原地区,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以及更多的稀有种数目。在保护资金和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应该给予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87.
南方红壤区3年生茶园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南方红壤区茶园的土壤呼吸特征,采用LI-Cor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观测3年生茶园系统的土壤呼吸速率,对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在茶行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动态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特征,峰值出现在8月;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动态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10 cm的温度能够解释茶园不同观测区域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变化的67.79%~88.52%;用指数方程计算的茶园不同观测区域土壤呼吸Q10值为1.58~1.86。在茶行尺度上,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呼吸速率通常在距离茶树基部较近的位置较高;根系生物量能够解释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在茶行尺度上空间变异的82.68%。因此,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是造成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某院门诊及住院婴儿送检的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婴儿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46.24%),其余依次是粪肠球菌(22.04%)、肺炎克雷伯菌(7.80%)、屎肠球菌(5.37%)、铜绿假单胞菌(4.3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6.51%和58.62%。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苯唑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100%。结论婴儿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应引起重视;临床医师要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对危重病例和存在泌尿道畸形反复发作病例,革兰阴性菌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革兰阳性菌可选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989.
采用CPE和MTT方法对分离自红树林土壤样品的211株放线菌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筛选,获得28株活性菌株,其中菌株HA10211发酵液稀释20倍时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达到92.2%。菌株HA102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06182M-1T具有最高同源性(99.3%),在发育树上聚为同一个分支,二者DNA-DNA杂交率为83.2%。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杂交结果,鉴定菌株HA10211为嘉义白蚁菌(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相似文献   
990.
探讨北虫草复合制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建立小鼠免疫力降低的动物模型,实验分6组:对照组、衰老/免疫抑制模型组、白介素-2(IL-2)和北虫草复合制剂的不同剂量组。采用称重法测定免疫器官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采用绵羊红细胞致敏法。北虫草复合制剂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实验组(50.2±2.4与27.6±3.6)明显高于模型组(45.6±4.8与23.6±3.6),单位:(mg/10 g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实验组(53.53±7.8)高于药物对照组(36.50±7.3)。北虫草复合制剂能恢复衰老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增强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因此,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