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22篇
  免费   4837篇
  国内免费   21212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1178篇
  2022年   1973篇
  2021年   2038篇
  2020年   2052篇
  2019年   2374篇
  2018年   1505篇
  2017年   1578篇
  2016年   1689篇
  2015年   2213篇
  2014年   3200篇
  2013年   2651篇
  2012年   3615篇
  2011年   3680篇
  2010年   3066篇
  2009年   3157篇
  2008年   3349篇
  2007年   3152篇
  2006年   2971篇
  2005年   2487篇
  2004年   1917篇
  2003年   1611篇
  2002年   1439篇
  2001年   1443篇
  2000年   1314篇
  1999年   796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技术分析了中国种植的24个不同大麦品种的种子醇溶贮藏蛋白质。首先,根据所获得的色谱图的相似性可以将供试品种分成10组,每组各有自己的共同特征色谱峰;其次,再依据各组内不同品种间色谱图的定性或定量上的差异可以将它们分别区别和鉴定;这表明大麦种子醇溶贮藏蛋白质的异质性较强,其组成随基因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异。因此,应用RP-HPLC技术分析大麦种子醇溶贮藏蛋白质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大麦品种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12.
中国块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块菌属(Tuber)的一个新种,巨孢块菌(Tuber gigantosporum)。这一新种1989年采于四川省会东县。它的子囊孢子特殊大,一般105—115×75μm,最大可达120×80μm,小者亦可达80×55μm。而块菌属已知种的子囊孢子的大小一般在21—52×15—38μm范围内,最大也不超过90×60μm。仅此一点已使其明显区别于该属任何已知种。此外,该种孢子壁异常厚,可达14μm,有三层,也是别于其它块菌已知种的重要特征。该块菌生于地下,与云南松有共生关系。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植物标本室(IFS)。  相似文献   
113.
渗透胁迫对水稻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个不同抗旱性的水稻品种对PEG6000渗透胁迫(-0.5MPa,-0.8MPa)的反应具有一定差异。渗透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及Vc,Car含量与膜脂过氧化水平及膜透性呈一定负相关性,表明这些指标可作为水稻抗旱育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木耳科(Auricua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毛木耳的一个白色变种。其色泽如银耳故命名银白木耳[A.Polytricha(Mont.)Sacc. Var.Argentca D.Z.Zhao et C.J.Waag var.Nov.]是经济价值高、可供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食用菌新菌种。通过三代五次人工驯化培养,生物性状稳定,颜色纯白,朵大肉厚,外观美丽,并具有抗木霉、耐高温,生物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5.
作者在明或暗适应青蛙(Rana esculenta)的松果体上,应用微量离子电泳施药方法,就5-甲氧基色胺(5-MT)、褪黑激素(MEL)与γ-氨基丁酸(GABA)对电生理上已鉴别的无色感神经节细胞自发放电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用5-MT检测了48个神经元,用MEL和GABA分别检测了50个神经元。GABA对其中80%的神经元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余无反应。在用吲哚胺检测的神经元中,MEL只对36%的神经元有抑制作用,5-MT除对56%的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外,还对6%的细胞活性有增强作用。根据5-MT和MEL在青蛙松果体内的作用特点看,吲哚胺化合物可能是一种神经调节物质,而不是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116.
李思忠  王惠民 《动物学报》1989,35(2):213-221
本文研究了中国鲽形目8科、27属和约40种的脑颅骨;指出其脑颅骨的最显著特征是前部左右不对称,并首次发现鳒科无基蝶骨(与Berg,1940,1955及Nelson,1984的记载不同),副蝶骨延及基枕骨腹侧后端或附近(与Amaoka,1969及Ochiai,1963的记载也不同)和冠鲽科无眶间突且左右前额骨互连。还依它们脑颅骨的异同,探讨了其演化程度,并拟有中国鲽形目各亚目及科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7.
王根法  邱云 《动物学报》1989,35(3):313-317
应用氧电极技术测定了正常钉螺和受药物作用钉螺的耗氧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温度环境、不同性别、野外收集、人工饲养及感染毛蚴的钉螺的耗氧都不同;已知九种有效杀螺药都有抑制钉螺耗氧的作用而十三种无杀螺效果的化合物则不影响钉螺的耗氧;氯化镉有抑制钉螺呼吸的作用,亦呈现杀死钉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观察了初生、幼仔、亚成体和老年大熊猫的食管、胃和肠的石蜡切片。与成体的对比,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变化发生在两个主要机能层:粘膜层和肌肉层;衰老的变化则主要出现在粘膜层,尤其是上皮组织的变化最显著,内分泌亲银细胞的数量在生长期似略有增多,成年到老年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9.
余启祥  高菊芳 《生理学报》1989,41(3):231-240
本文用电生理学和HRP示踪法,研究了大鼠海马-小脑皮层投射的空间分布,小脑皮层的海马投射区与其深部核团间的纤维联系。 电生理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背侧海马CA_1/CA_3区,均可使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浦肯野细胞产生顺行多突触的诱发简单锋电位和复杂锋电位反应。提示背侧海马CA_1/CA_3区与小脑皮层之间有经苔状纤维和攀缘纤维的多突触投射。实验证明,大鼠的这一投射的终止区域,集中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中线外侧0.8—1.4mm的范围内;并且来自CA_1区的投射以对侧性为主,CA_3区的投射以同侧性为主。HRP示踪的实验表明,背侧海马CA_1/CA_3区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投射区是小脑纵区组构的间位区,该区皮层与间位核之间存在着交互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刘均利  张席锦 《生理学报》1989,41(5):523-528
本工作研究了巯基物质在消炎痛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中的可能作用。在胃粘膜损伤发生过程中、胃粘膜内非蛋白及蛋白结合的巯基物质含量均无明显降低。虽然半胱胺灌胃(132或264μmol)或皮下注射(132μmol)后均明显抑制消炎痛溃疡的发生,其抑制率分别为82%,92%和75%,但同样具有巯基的半胱氨酸却无保护作用。半胱胺(132μmol)皮下注射可使消炎痛大鼠胃酸分泌抑制46%,而灌胃则无此作用。两种途径给予的半胱胺均不影响胃壁结合粘液的分泌。这些结果表明,胃粘膜内巯基物质似不参与消炎痛的致溃疡过程。半胱胺在此种模型上虽有强烈的细胞保护作用,但似乎不是由于其分子上所带的巯基所致。因此,巯基物质在消炎痛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模型上没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