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6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脉狭窄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分析研究260例年龄>60岁的经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及术前空腹采血测定其hs-CRP及LP(a)的水平。结果:①冠脉病变组(186例)与对照组(76例)比较,冠脉病变组L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3.30±4.30)mg/L和(146.30±3.21)mg/L,对照组分别为(1.32±2.32)mg/L和(40.26±2.44)mg/L,二者存在差别(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各个亚组病与对照组比较各亚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hs-CRP和LP(a)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单支病变组51例,双支病变组72例,三支病变组63例。单支病变组hs-CRP和Lp(a)水平分别为(2.11±1.31)mg/L和(41.58±2.32)mg/L,双支病变组分别为(2.97±2.11)mg/L和(47.12±1.21)mg/L,三支病变组分别为(3.42±2.16)mg/L和(60.13±3.54)mg/L,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hs-CRP和LP(a)呈增高趋势。并行单因素相关分析,hs-CRP和LP(a)与冠脉病变支数有正相关关系(P<0.05)。③男性病变组(107例)和女性病变组(79例),男性组hs-CRP和LP(a)水平分别为(1.87±2.11)mg/L和(43.60±2.18)mg/L,女性病变组hs-CRP和LP(a)水平分别为(3.33±1.70)mg/L和(50.77±2.47)mg/L,二者存在差别,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Lp(a)和hs-CRP水平变密切相关,呈正相关,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与女性冠心病患者相比,血清Lp(a)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放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98例,通过放置内置支架引流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支架通畅期和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效果和患者生存期等。结果:98例患者中有88例成功通过置入胆道内置引流管,成功率为89.8%,并发症发生率为11.22%,所有成功患者术后1周黄疸明显减退,支架平均通畅期137天,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63天。结论:行胆道内置支架引流创伤小,并发症少,通畅性能好,可持久有效地控制黄疸,有效缓解病情,改善全身情况,明显延长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evacizumab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两药联合疗效明显增强(P=0.000)。与对照组和吉西他滨组相比,Bevacizumab组和联合用药组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MVD值均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P均0.000)。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下调Bcl-2的表达,两药联合下调作用明显增强。结论: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能增强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途径、涉及多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变化的一系列复杂过程。了解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对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抑制肿瘤转移的关键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Ezrin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它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极性及细胞运动、调节肿瘤细胞间黏附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参与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而影响恶性肿瘤转移。Ezrin过度表达可以破坏正常细胞内信号传递网络的平衡,其中主要涉及的为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分子(Rho)及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等信号传导途径。Ezrin借助于细胞内错综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形态构成、黏附、吞噬、运动、血管形成等一系列的生物学过程,最终实现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就Ezrin蛋白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对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130例次经肱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局部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经肱动脉途径冠状动脉PCI术的病例130例次.分析经肱动脉介入治疗操作并发症情况.结果:共24例患者发生了局部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其中穿刺局部发生血肿22例(16.9%),其中1例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正中神经损伤(0.8%),局部神经损伤1例(0.8%),假性动脉瘤1例(0.8%).经处理后血肿全部吸收,最后仍有1例正中神经损伤和1例假性动脉瘤未能完全康复.结论:经肱动脉途径冠状动脉PCI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熟悉肱动脉穿刺方法、掌握标准的压迫止血包扎方案、术后肢体夹板制动、并对其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和处理对策的充分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胡红玲  张健  万雪琴  陈洪  易万洋  周永春 《生态学报》2012,32(12):3873-3882
巨桉因生长迅速且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用于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但其蒸腾耗水状况与其他常见或乡土树种存在怎样的差异,大面积种植是否会改变栽培区原有的水分平衡,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巨桉与其他5种木本植物在不同光强、温度、湿度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用称重法测定了参试植物载叶量、生物量和耗水量,并对这些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环境条件下,巨桉的Tr最大,WUE最低,单位质量耗水量最多,单株蒸腾耗水量远高于其他树种,其明显较大的叶面积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其Pn仅次于杨树,生物量积累最大,因此为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植物。(2)阔叶树种的Pn和Tr明显高于针叶树种,而WUE低于针叶树种。(3)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对植物Pn、Tr和WUE的影响较大,其中Pn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Tr对湿度最为敏感,一般情况下WUE随湿度的增大而升高。在试验设置的温度范围(24—32℃)内,光合作用变化幅度不大。光照强度800μmol.m-.2s-1和温度28℃最有利于参试植物的光合作用。(4)巨桉等速生树种较强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长迅速,固碳潜力大,但其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意味着在栽培区替代原有植被进行大规模造林时,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水资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发展巨桉人工林时应选择水分条件好的区域(尤其是年降雨量充沛且季节间分配相对均匀的地区),并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997.
采用Bartolozzi & Sprecher(2006)分类系统,对锹甲科6亚科19属43种个体后翅脉相进行研究,从亚科阶元对翅脉性状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后翅脉相的分类学意义:1)RA4脉与RP1脉是否融合以及RA3+4端部是否反折等特征在不同亚科间差异明显,可作为亚科分类检索的重要特征;2)刀锹甲亚科Dorcinae与锹甲亚科Luncainae代表性属种后翅翅脉特征存在显著不同,表明Holloway(2007)将两者合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古北、东洋界种类;3)盾锹甲属Aegus应归入奥锹甲亚科Odontolabinae;柱锹甲属Prismognathus和环锹甲属Cyclommatus应归入锹甲亚科Lucaninae;4)不同属间后翅脉相特征为探讨疑难属广义刀锹甲属Dorcus(s.l.)的分类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是控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种群的重要生防因子。商业化产品病毒株单一,抗性的快速产生会降低CpGV的防效,高毒力或与之具有遗传差异的新病毒株可用于延缓病毒抗性的产生或发展,对苹果蠹蛾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中国酒泉地区苹果园中的苹果蠹蛾野生种群及其实验室种群发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株致病病毒,通过幼虫发病特征、病毒包涵体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共同证实该病毒株为CpGV,且与CpGV-M相似,将其命名为CpGV-CJ01。其幼虫的发病体征具有CpGV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涵体的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符合CpGV结构特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得到Granulin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均与CpGV-M具有99%以上的相似性,但是对于毒力的准确定量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我国新病毒株的发现为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生物学防治创造了先决条件,并可作为延缓世界范围内CpGV抗性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99.
田埂留草控制稻飞虱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稻田田埂保留杂草控制稻飞虱的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多样性的影响,以稻田田埂周年性保留杂草为处理,以稻田田埂不保留杂草为对照,对处理区和对照区稻田稻飞虱成若虫、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6—10月),田埂留草稻田百丛稻株稻飞虱数量为(891.11±133.12)头,较非留草稻田减少35.31%;田埂留草稻田捕食性天敌隶属5目23科35种,而田埂非留草稻田隶属5目21科33种;田埂非留草稻田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为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Boes.etStr.、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oes.etStr.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dipennis Reuter,而田埂留草后优势种为食虫沟瘤蛛U.insecticep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拟水狼蛛和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mulata(Bose.etStr.);田埂留草稻田捕食性天敌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8.89±13.52)、(33.67±0.50)、(4.53±0.04)头/百丛,较田埂非留草稻田分别增加31.96%、25.73%、5.59%,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发展稻田景观多样化控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采用HPLC-ESI-MS分析白背三七醇提液经HPD-100树脂富集分离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并采用化学和生物模型对富集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富集物主要黄酮成分为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糖苷类化合物,且以山奈酚-3 -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白背三七醇提液经富集后总黄酮含量提高了6倍.在试验模型中,除螯合能力外,富集后产物抗氧化能力较富集前均有显著提高,说明黄酮类化合物是白背三七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