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养殖果子狸SARS病毒感染和携带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检测果子狸咽拭子、肛拭子和皮毛标本,进行SARS病毒病原检测;中和抗体检测果子狸血清。结果本次抽样检测北京地区3个养殖场的10%的果子狸,未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血清抗体阴性。结论检测结果不支持北京地区饲养的果子狸中携带有SARS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712.
四川夹金山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金山位于西南山地,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我们对其不同海拔和不同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927 号个体,隶属4 目8 科35 种,其中啮齿类16 种,食虫类16 种,鼠兔类有3 种。数据分析显示:(1) 因南北气候差异,夹金山南坡物种(31)显著高于北坡(20);(2)在35 个物种中,中国特有种高达15 种,同样,该地区食虫类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3)北坡古北界成分显著高于南坡古北界成分,夹金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的南北交流;(4)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见于中海拔区域(2 400 ~ 3 000 m),低海拔区域人类干扰严重,高海拔区域植被类型单一,然而北坡由于低海拔区域气候干旱,多样性最高的海拔区域(3 000 ~ 3 600 m)呈现上移。夹金山内复杂的地形有助于物种分化,并为小型兽类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生境。因此,该地区特有种和物种多样性较丰富。该区域内具丰富的食虫类物种,其原因可能是食虫类具有较多的进化优势.  相似文献   
713.
涂小云  陈元生  陈娟  胡章龙  金义钦  徐飞 《昆虫学报》2012,55(10):1185-1192
为探明不同波段LED光对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 (Fabricius)行为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4种不同波段(红光: 620~625 nm; 绿光: 520~523 nm; 蓝色: 465~467 nm; 白光: 460~465 nm)LED光源下毛健夜蛾幼虫的假死、 爬行、 静止、 取食、 排便、 瞭望及其他行为和成虫交配及产卵行为。结果表明: (1)毛健夜蛾幼虫在红光、 绿光、 蓝光和白光4种LED光源下, 爬行、 静止和取食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爬行、 静止和取食: P=0.000), 红光组爬行的时间占98.06%, 绿光组取食时间占83.65%, 蓝光组爬行和静止时间占91.56%, 白光组爬行时间占61.16%; 爬行、 静止、 取食、 瞭望及其他行为发生率差异显著, 红光组和白光组爬行行为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47.37%和32.00%, 绿光组取食行为发生率最高为40.00%, 蓝光组爬行行为发生率最高为32.35%; (2)毛健夜蛾跌落幼虫在4种LED光源下, 假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但假死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红光组假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蓝光组和白光组; (3)4种LED光源处理后, 交配和未交配的单雌产卵量无显著差异; (4)第1-2天的暗期分别使用4种光源, 则交配和产卵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的暗期, 而第1-2天的暗期不使用光源, 则交配和产卵高峰出现在第1天的暗期。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波段光源对毛健夜蛾行为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14.
流速对细鳞裂腹鱼游泳行为及能量消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自制密封的鱼类游泳实验装置, 研究了流速对细鳞裂腹鱼游泳行为和能量消耗的影响。结果显示,细鳞裂腹鱼的摆尾频率随游泳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摆尾频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显著性的增加,而摆尾幅度有减小趋势, 差异性不显著。结果还表明, (26±1) ℃时, (10.60±0.54) cm 细鳞裂腹鱼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11.5±0.5) BL/s, 绝对临界游泳速度为(110.28±2.02) cm/s。测定的相对临界流速较其他的鲤科鱼大,是对生存水流环境(流速0.5—1.5m/s)适应性的表现。这一结果表明鱼类的游泳能力是能够训练的。运动代谢率与相对流速的关系为, AMR = 93.08e(0.307v) + 314.33, R2= 0.994; 单位距离能耗与流速的指数关系为COT =28e (-1.03V) +6.05, R2= 0.998。流速达到8 BL/s 时, 裂腹鱼耗氧率开始下降, 从流速7 BL/s 时, (1245.57±90.97 )mg O2/(kg·h)最大, 下降到(978.78±189.38) mg O2/(kg·h)。1—7 BL/s 流速范围内, 裂腹鱼单位时间内的耗氧率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 单位距离能耗(COT)逐渐减少, 最小能耗在6 倍体长流速, 0.68 m/s 时, 为(6.00±1.57) J/(kg·m), 其能量利用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715.
716.
介绍了湖北省蓝莓生产及科研现状,根据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方向,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17.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设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50 kg·hm-2·a-1)和高氮(HN,300 kg·hm-2·a-1)4个施氮水平,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模拟N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慈竹叶片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箨,枝最慢,分解15个月时,叶片、箨、枝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26.38%、46.18%和54.54%,三者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在凋落后第1~2月和7~10月分解较快,而箨和枝则在第5~8月分解较快;凋落叶片分解95%需要的时间(2.573年)分别比箨和枝短1.686年和3.319年.凋落叶分解15个月时,各N沉降处理间分解率差异不显著;凋落箨分解95%需要2.679~4.259年,其中MN分解率最高,CK最低;凋落枝经过15个月的分解,各处理分解率大小顺序为MN>HN>LN>CK,MN与LN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N沉降对3种凋落物分解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凋落箨促进作用最强;但随着N沉降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促进作用减缓.  相似文献   
718.
章彦  骆有庆  石娟  涂蔷  任利利  王壮 《生态科学》2009,28(6):487-494
通过对浙江富阳36块不同马尾松混交比率及不同松材线虫危害程度林地的调查,定量分析了这些林分受不同程度的松材线虫入侵干扰后,其乔灌草三层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入侵减小了不同林分比例的马尾松群落之间乔灌草三层多样性的差异;随着松材线虫危害程度的加重,不同树种组成松林的乔灌草三层多样性指数出现新的特点,即两极化→趋于一致→两极化。进一步分析表明:浙江富阳地区的群落类型处在常绿阔叶林前期向中期演替的过程中;并且随着这种复合干扰程度的不断增加,加快了松林从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向中期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19.
红谷霉素是链霉菌702发酵所产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抗细菌活性。在摇瓶条件下,对链霉菌702生料发酵生产红谷霉素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生料发酵工艺,筛选出摇瓶生料发酵条件为7.5%的种子接种量和添加抗菌剂1.5ml。在此条件下进行生料发酵,使红谷霉素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46g/L,比常规灭菌发酵产量提高25.7%,实验结果表明红谷霉素生料发酵是一种潜在可行的发酵方法,不但可以很好的节约发酵成本,还可以提高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720.
锐齿栎林个体光合器官生长与营养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锐齿栎林单叶面积和干重的季节生长呈不同的S型曲线,叶面积叶干重比的季节变化呈不完全S型.叶从萌动到落叶持续约160d,展叶第1周,叶重量绝对增长快于叶面积的增加,之后相反.叶季节变化表现为叶面积增长迅速且持续时间较短,叶重量增加相对缓慢且持续时间较长.刚展叶时N、P、K含量很高,展叶期明显下降,落叶前最低,Ca含量季节变化则相反;Mg含量展叶期较高,之后逐渐下降且趋于稳定.叶N、P、K、Mg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前者与Ca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叶在生长期内具有较高的N/P、N/K,且其季节变化比单个元素含量更稳定;展叶初期K/Ca很高,之后变化逐渐稳定;叶K/Mg的季节变化趋于降低.展叶第1周叶N、P、K和Mg积累量迅速增加,继而缓慢增加,第45~50天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Ca积累随叶龄的增加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叶内N、P、K、Mg和Ca积累量与叶的生长发育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