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我国常用桉树树种的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7种桉属(Eucalyptus)树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粗皮桉(E.pellita)、窿缘桉(E. exserta)的7个花粉性状大多处于前2位,其中粗皮桉花粉的赤道面长、宽和面积最大,分别为17.522、17.090μm和300.830μm~2,而窿缘桉花粉的萌发沟长、宽和大小最大,分别为6.576、0.720μm和4.718μm~2;赤桉(E. camaldulensis)花粉的赤道面最小,韦塔桉(E.wetarensis)花粉的萌发沟最小。聚类分析表明,在信息保留87.5%时,7树种可以分为3组,粗皮桉和窿缘桉聚在一组,韦塔桉和巨桉(E. grandis)聚在一组,其余聚在一组。粗皮桉、窿缘桉的花粉外壁纹饰较光滑,细叶桉(E. tereticornis)和赤桉属常规,尾叶桉(E. urophylla)、韦塔桉和巨桉较粗糙。从花粉形态分析,粗皮桉和窿缘桉的亲缘关系较近,韦塔桉、尾叶桉的亲缘关系较远,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的亲缘关系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因此,7种桉树花粉形态反映了一些新的亲缘关系,对桉树的杂交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中链脂肪酸(C6-C12)衍生的化学品包括脂肪醇、脂肪烃、中链酯、ω-修饰脂肪酸等,这些化合物是生物燃料、聚合物、日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的重要组分。天然微生物底盘不能合成中链脂肪酸,而通过操纵脂肪酸合成、逆β-氧化等碳链延伸途径,尤其是表达生成游离中链脂肪酸的硫酯酶,可使大肠埃希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细胞合成超过1 g/L的中链脂肪酸。引入脂肪酸衍生反应,如羧基还原、脱羧、ω-氧化等,可合成许多中链化学品。本文综述了中链化学品合成的酶学基础以及代谢工程策略,为中链化学品高效生物制造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3.
木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值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法模拟干旱逆境,对1年生木棉(Bombax ceiba)盆栽苗进行不同程度的胁迫处理,测定干旱胁迫时其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荧光参数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木棉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逐渐降低;初始荧光(Fo)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呈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 /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差异显著(P<0.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变化不显著。干旱胁迫导致木棉植株出现光抑制,植株可通过降低光化学淬灭、增加热耗散的形式增强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9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65)、对照组(n=64),均给予PS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研究组给予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4h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3%(58/65),高于对照组的68.75%(44/64)(P<0.05)。两组患儿治疗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HR)、肺动脉压(PA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PS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cAMP发酵合成的工艺方法。方法: 在7 L发酵罐上进行添加氨茶碱的发酵实验,通过对发酵主要参数、关键酶活性、能量代谢水平等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了氨茶碱与柠檬酸盐协同作用促进cAMP合成的发酵工艺。结果: 与对照相比,添加5 mg/L氨茶碱批次的cAMP产量提高25.9%,副产物腺苷浓度减少41.6%,两批次中腺苷酸环化酶和琥珀腺苷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改变,而磷酸二酯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明显下降。能量代谢分析结果表明,两批次的胞内ATP/AMP相比于对照批次明显降低,而AMP水平却显著上升,ATP合成水平成为限制产物积累的主要因素。氨茶碱与柠檬酸盐协同添加的cAMP发酵工艺中,cAMP产量达到4.48 g/L,比单独添加柠檬酸钠和氨茶碱分别提高22.1%和13.8%,副产物腺苷浓度仅为0.98 g/L,分别降低51.7%和25.3%。结论: 氨茶碱抑制了磷酸二酯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减少cAMP分解和副产物合成,显著提高cAMP产量,然而ATP合成水平成为产物积累的限制因素。氨茶碱与柠檬酸盐协同添加工艺将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和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产物发酵合成。  相似文献   
996.
2012年羊肚菌在四川实现大田商业化栽培后,已相继推广到全国20余省市,成为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羊肚菌成功驯化后对羊肚菌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羊肚菌的资源发掘、遗传育种、栽培及产品开发等相关研究激增,但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研究滞后于生产需求的现象.文中重点对2012年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97.
我国重要药用真菌蝉花的分类地位和学名在国内外长期混乱,因其有性型未被发现,长期以来误作为根据巴西标本命名的Isaria (Paecilomyces) cicadae。作者最近在井冈山发现了其有性型,研究了标本及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及多位点系统发育特征,并与GenBank中相关种类的序列进行了对比,证明I. cicadae是物种复合群,确定蝉花是虫草科虫草属中的新种,使用传统药用真菌蝉花的古老名称将其命名为Cordyceps chanhua。蝉花子座淡橙色到淡桔黄色,子囊壳半埋生,475-602×222-319μm,子囊孢子246-360×1.5-1.8μm,分孢子圆筒形,6.4-13.8×2.1-3.1μm。孢梗束淡黄色至淡黄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3.5-10.5×1.5-4.5μm。  相似文献   
998.
出芽短梗霉具有酵母状细胞、膨大细胞、菌丝、厚垣孢子、念珠状菌丝和分生组织状结构。在最适pH条件下,出芽短梗霉生长繁殖以酵母状细胞(CBS100225等4菌株)或膨大细胞(CBS249.65等4菌株)为主。pH 2.2或pH 7.0诱导全部8株出芽短梗霉形成分生组织状结构。酵母状细胞转变成膨大细胞受低pH值诱导的占75%,还受高pH诱导的占50%。膨大细胞是多形性细胞转变的中心环节,可以转变成菌丝、厚垣孢子或分生组织状结构。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本实验室保存的1株特异腐质霉EIM-50上克隆到中性纤维素酶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BHⅡ)全长序列,大小约为1 586 bp。将其克隆到pPIC9K上,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BHⅡ,并经电转化引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进行异源表达。SDS-PAGE银染结果表明,该重组质粒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异源表达。gel pro Analyser软件分析其表达蛋白的表观分子量约为62.548ku。用BandScan软件分析其蛋白表达量为2.3%,即0.738μg/mL(mg/L)。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融合表达人骨保护素(OPG)片段OPG179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OPG179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HILD2-rhOPG179-HSA,转化至毕赤酵母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对分泌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酶切鉴定与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