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1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605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904篇
  2013年   767篇
  2012年   1122篇
  2011年   1119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921篇
  2008年   961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812篇
  2005年   758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7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7篇
  1953年   6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Abstract Growth-chamber cultivated Raphanus plants accumulate nitrate during their vegetative growth. After 25 days of growth at a constant supply to the roots of 1 mol m?3 (NO?3) in a balanced nutrient solution, the oldest leaves (eight-leaf stage) accumulated 2.5% NO?3-nitrogen (NO3-N) in their lamina, and almost 5% NO3-N in their petioles on a dry weight basis. This is equivalent to approximately 190 and 400 mol?3 m?3 concentration of NO?3 in the lamina and the petiole, respectively, as calculated on a total tissue water content basis.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f root NO?3 uptake, NO?3 fluxes in the xylem, nitrate uptake by the mesophyll cells, and nitrate reduction as measured by an in vivo test. NO?3 uptake by roots and mesophyll cells was greater in the light than in the dark. The NO?3 concentration in the xylem fluid was constant with leaf age, but showed a distinct daily vari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independent fluxes of root uptake, transpiration and mesophyll uptake. NO?3 was reduced in the leaf at a higher rate in the light than in the dark. The reduction was inhibited 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calculated to exist in the mesophyll vacuoles, but reduction continued at a low rate, even when there was no supply from the incubation medium. Sixty-four per cent of the NO?3 influx was turned into organic nitrogen, with the remaining NO?3 accumulating in both the light and the dark.  相似文献   
22.
本实验在麻醉开胸犬,采用冠状动脉左旋支恒流灌注,于搏动的和心室纤颤(VF)的心脏,研究了电刺激迷走神经(VNS)及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ACh)对冠状动脉阻力的影响。当 VNS 和冠脉内给 ACh 时,(1)心肌内小冠状动脉阻力显著减低,而心外膜大冠状动脉阻力并无明显变化;(2)冠状动脉左旋支总阻力的减低幅度在 VF 的心脏比在搏动的心脏显著减小。以上结果表明,迷走-ACh 扩张冠脉的作用主要是舒张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并可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而间接降低冠状动脉阻力。  相似文献   
23.
本文用5-氮氧自由基硬脂酸、12-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和16-氮氧自由基硬脂酸三种脂肪酸自旋标记物对人红细胞膜(血影)的不同深度膜脂的流动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所得到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表明它们的序参数都随γ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本文还用马来酰亚胺氮氧自由基标记在膜蛋白的SH基团上,所得到的波谱表明其旋转相关时间和强固定化对弱固定化组分的谱线高度的比值也都随γ辐照剂量增大而增大。结果说明γ辐照后,人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这与我们用荧光探针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4.
从亚洲蟾蜍(Bufo bufo asiaticus)与鸡红细胞核内分离纯化了HMG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s),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证明两者的电泳图谱不完全相同,在蟾蜍的红细胞内也能观察到与鸡HMG_(17)相对应位置上的蛋白质区带,但在鸡HMG_(14)相对应的位置上,却能观察到两条显著的蛋白质区带(A及B带)。此外,我们已把蟾蜍成熟红细胞与苯肼诱发后的网织红细胞内的HMG蛋白进行比较,证明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网织红细胞内HMG_A和HMG_B蛋白在含量上起了变化,却与成熟的红细胞相反。另外还出现了二条新的蛋白区带(C与D带)。初步的结果暗示了,HMG蛋白类似于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在量上的变化将会引起功能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在麻醉开胸犬,用电起搏维持心率恒定,研究了电刺激颈迷走神经(VNS)及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ACh)对缩窄的冠状动脉的节段阻力及血流量的影响。在左旋支主干造成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缩窄。分别测定左旋支血流量(CBF_(cx))、主动脉压和主旋支远端冠状动脉压,记录心电图。实验发现,在冠状动脉临界狭窄和重度狭窄时,VNS 或冠脉给ACh 引起心外膜大冠状动脉阻力及冠状动脉主旋支总阻力增大,CBF_(cx)减少;随着缩窄程度加重,这些改变也愈明显,然而,心肌内小冠状动脉阻力却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6.
实验在62只家兔上进行。结果观察到,中缝大核(NRM)区562个单位中,有118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低,放电比较规则,动作电位时程长,易被微电泳5-羟色胺所阻遏,称为A 组单位。其余444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高,动作电位时程短,称为B 组单位。大多数 B组单位对微电泳5-羟色胺不起反应。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区微量注射吗啡(200μg/2μl)或静脉注射吗啡(3mg/kg)后,20个A 组单位中有1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49个B 组单位中仅有2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且A组单位发生兴奋的程度也比B组单位的高。这些结果提示,NRM区的A 组单位可能是5-羟色胺神经元,吗啡对这些神经元有相对选择性的兴奋作用。 在另外11只家兔上,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到,NPBM 区与NRM 区有纤维联系。 本实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可能与吗啡作用于 NPBM,通过纤维联系,引起NRM 5-羟色胺神经元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27.
孙少轩 《昆虫学报》1966,(4):303-319
详细描述了斑蜡蝉两性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组织学。精巢由6条互相分离的精巢管组成,而卵巢则含有14条典型的端滋式卵巢管。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雄性附腺各段的分泌物的成分,它们分别构成精包、精液与精包鞘。订正了过去文献中关于雌性生殖系统某些部分的解释:过去误称为雌性附腺的其实是受精囊及其腺,而过去误称为受精囊的其实是接纳及消化精包的交配囊。受精囊腺的细胞具有一条曲折的细胞内分泌小管,贯穿内膜开口于腺腔。交配囊体及交配囊管上皮折突的内层为腺细胞,有孔道通过内膜与腔相通,它可以分泌一种(或多种)酶以消化精包。此外还从卵黄发生的速率与精包授精的关系,讨论了精包作为一种蛋白养料的来源,在雌虫营养与生殖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是虫草蝙蝠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朱弘复 《昆虫学报》1965,(6):620-621
冬虫夏草原名夏草冬虫,简称虫草,是我国一味名贵药材。李时珍(1578)的本草纲目中未有记载。据考据此种药材在清朝雍正或乾隆年间才应用(中国药学大辞典,1958)。赵学敏(1756)的本草拾遗和吴遵程(177)的本草从新才把它记载为药材。四川通志、黔囊、文房肆考、柑园小识等书中早已提到,足见在民间府用已久。1723 年曾有法国人把标  相似文献   
29.
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探讨了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r)在加有两类不同性质营养物的人胃液中产生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简称ST)的条件。发现在26℃斜面静置培养12天后可产生ST。加入半合成物质的最佳配伍是:蔗糖1,000.0mg;蛋白胨50.0mg;KH_2PO_4 7.5mg;MgSO_4·7H_2O_2.5mg;人胃液10.0ml,称之为SPKM人胃液培养基。加入天然物质的最佳配伍是:玉米粉0.5g;豆腐粉0.25g,人胃液10.0ml,称之为CS人胃液培养基。还进一步研究了pH值和培养时间对杂色曲霉产毒菌株在SPKM和CS人胃液培养基中生长及产生ST的影响。根据临床胃酸缺乏程度分级标准,分为pH 1.0,3.0,6.5,8.0四个组。发现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中,无论是杂色曲霉生长,还是产生ST,pH3.0到6.5是发生质变的范围。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pH为6.5时,37℃静置培养8天有痕量ST产生,10天后就明显增加。所以杂色曲霉产生的ST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癌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四川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四川大型真菌资源348种,包括药用真菌163种、食用真菌123种、有毒真菌41种、菌根真菌101种等。全国新记录26种。其中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凉山虫草(c.liangshanensis)、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猴头(Hericium erinaceus)、鸡(土从)(Termitomyces albuminosus)、木耳(Auricuiaria auricula)、灵芝(Ganoderma lucidum)等尤为著名。并对四川大型真菌中部分重要种类的分布、资源及用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及有关教学科研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