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5篇
  免费   1160篇
  国内免费   469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858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教学型’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针对以上现实,本文指出了"教学型高校"加大科研力度的必要性,并就目前的科研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①教学与科研不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加大’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力度可以达到教学、科研的互利双赢。科研应该逐渐成为’教学型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②重视科研也是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围绕教学进行的评估、教改等各项举措,也应该从加大科研力度的角度进行:教师有了科研工作,自然需要学生参与;而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最好培养,更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听课效率。③改善’教学型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可从设立研究型教师岗位和减少行政指令性活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92.
血管的生成与肿瘤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体内存在着内源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当促血管形成因子增强就会产生新生血管供肿瘤生长,而当抑制因子增强则会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即对细胞外基质衍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内皮他丁、Arresten;Canstatin、Endorepellin、Fibulin、Tumstatin等的特性、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在手术过程中的诊疗策略及技术,以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10年10月被诊断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治愈22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出现肠瘘,2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均未再次出现出血。平均住院时间14.3天。结论:手术治疗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最后的诊治手段,掌握相应手术策略及技术,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56例ICP患者及从我院住院无并发症正常分娩的10112个患者中随机抽取的256例患者的产检情况、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组与对照组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检组与未检组在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重视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对ICP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选择适当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对改善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条件下,无花果和海棠的耐NaCl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无花果的耐NaCl能力低于海棠,其枯萎症状的出现早于海棠。溶液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不同浓度处理下,无花果和海棠的耐NaCl胁迫的动态响应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耐NaCl胁迫的能力不同,无花果的枯萎症状出现早于海棠。海棠MDA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大,表现出增高的趋势,而无花果的MDA含量变化较早地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仍高于对照水平;RC与MDA含量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保护酶SOD活性整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POD活性变化表现出不显著的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化感水稻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种资源化感作用的鉴定评价与深入研究是化感水稻品种选育的基础.本文概要介绍了化感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方法、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机理以及化感特性遗传与基因定位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水稻化感作用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大肠杆菌F18菌毛及其亚型的PCR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18菌毛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与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杆菌 (VTEC)的重要致病因子 ,可介导细菌对小肠细胞的黏附 ,并具有F18ab和F18ac 2个抗原亚型。根据已发表的F18ab菌毛A亚单位 (FedA ab)的基因 (fedA ab)设计 3条引物 ,建立了 2种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方法。通过对F18ab 大肠杆菌、F18ac 大肠杆菌、K88 大肠杆菌、K99 大肠杆菌、987P 大肠杆菌、F4 1 大肠杆菌的试验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可特异性鉴定F18 大肠杆菌并区别其亚型F18ab与F18ac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构建更为安全有效地抵抗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将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11S中,H5A和NA基因的启动子分别为PS和PE/L,获得用不同的启动子启动不同的外源基因且两基因盒方向为背向串联的重组转移载体p11SH5ANA。将p11SH5ANA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wt-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p11SH5ANA与wt-FPV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产生了重组鸡痘病毒rFPV-11SH5ANA。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经传代证实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用105PFU的rFPV-11SH5NA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能激发机体产生有效的血凝抑制(HI)抗体。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能使经肌肉注射攻毒的SPF鸡抵抗H5亚型AIV的致死性攻击,保护率为100%,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嵌合猪圆环病毒PCV1-2的构建及其感染性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疫苗用于该病毒的免疫预防。该研究利用PCR方法,将PCV2的ORF2基因替换猪Ⅰ型圆环病毒(PCV1)的ORF2基因,构建了以PCV1基因组为骨架的嵌合病毒(PCV1-2)分子克隆(pSK2PCV1-2)。将该分子克隆转染PK-15细胞并连续盲传5代,用RT-PCR方法可以在转染后盲传的细胞中检测到PCV1的ORF1 mRNA和PCV2的ORF2 mRNA,但检测不到PCV1的ORF2 mRNA和PCV2的ORF1 mRNA。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在盲传第5代的细胞中有PCV2 ORF2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该研究初步证实构建的PCV1-2分子克隆转染细胞后可以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嵌合病毒,从而为更深入研究嵌合病毒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