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篇
  免费   611篇
  国内免费   230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本文记述我国新纪录属雀跳蛛属及其一新种——普氏雀跳蛛Spartaeua platnicki sp.nov.本种雄蛛触肢器胫节外侧面中部的弯柄状突起,为与近似种相区别的重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2.
1 前言 土地处理系统对悬浮固体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其净化率要害99%以上,但实际过程中,一些干扰  相似文献   
53.
高浓度Ca~(2 )(0.1 mol/L)使叶绿体产生O_2~ 的能力下降,旋转相关时间(τ_c)增大34.3%,即膜的流动性降低,并抑制ACC形成乙烯;衰老时细胞内的Ca~(2 )作用却与此相反;O_2~ 的生成与乙烯的产量成正相关(r=0.941)。EGTA,吩噻嗪和W_7等加入到叶绿体反应体系中,可使O_2~ 的产量下降,ACC形成乙烯减少;相反,亚油酸作为Ca~(2 )载体,却使之明显升高,但亚油酸本身产生乙烯的量比ACC少得多。因此推测:高浓度Ca~(2 )可能影响叶绿体膜的状态,从而影响EFE的构象或者减少O_2~ 的生成,抑制ACC的转化,衰老时细胞内的Ca~(2 )可启动钙信使系统,使O_2~ 的产量升高,而其中膜脂过氧化是衰老的中心环节,因此O_2~ 的升高可能是诱发衰老启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紫云英根瘤菌氢酶表达依赖于H_2并受碳底物和高O_2浓度的阻遏及cAMP的显著促进。整体细胞的吸氢活性对O_2不敏感,受碘乙酸(50mmol L~(-1))的强烈抑制。少数氧化还原电位为正值的人工电子受体可支持吸氢活性。与紫云英根瘤菌不同,巴西固氮螺菌氢酶表达并不依赖于H_2,受碳底物阻遏及cAMP促进的效应均不显著,而对O_2敏感。整体细胞吸氢活性受碘乙酸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无论正、负值氧化还原电位人工电子受体均可支持吸氢活性。在经饥饿的静止细胞中,H_2可支持固氮活性并增强固氮酶对O_2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55.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Fonsecaea Negroni)外瓶霉(Exophiala Charmichael)瓶霉(Phialophoro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pacta)的内折长而宽,较深,略有弯曲,数量少,多呈平行或垂直排列。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内折数量多,密集而分布均匀,呈圆点状或圆棒状。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的内折少而表浅,多为圆形。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的内折数量,排列,形状无一定规律。据上述特征,着色霉可以与外瓶霉,疣状瓶霉区别开来,皮炎外瓶霉也可与棘状外瓶霉区分。浆膜超微结构的性状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
淡色库蚊对敌百虫的抗药性研究——抗性谱及联合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73年采集于上海闸北区的淡色库蚊幼虫在室内以敌百虫选育抗性品系(RD品系)获得成功,F12代的LC50已为室内正常品系(SEN)的240多倍。RD品系的抗性谱表明,对有机磷杀虫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对有机氯如DDT、丙体666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无明显的交互抗性;对天然除虫菊和拟除虫菊酯类有低度的负交互抗性。并测定了29种药剂与敌百虫混用对RD品系和SEN品系的增效作用。还测定了对敌百虫有较高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分别与TPP,TOCP、稻瘟净、异稻瘟净和增效醚混用后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Information structure facilitat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terlocutors by highligh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information structure modulates the depth of semantic processing. Here we used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formation structure can modulate the depth of syntactic processing. In question-answer pairs, subtle (number agreement) or salient (phrase structure) syntactic violations were placed either in focus or out of focus through information structure marking. P600 effects to these violations reflect the depth of syntactic processing. For subtle violations, a P600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he focus condition, but not in the non-focus condition. For salient violations, comparable P600 effects were found in both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formation structure can modulate the depth of syntactic processing, but that this effect depends on the salience of the information. When subtle violations are not in focus, they are processed less elaborately. We label this phenomenon the Chomsky illusion.  相似文献   
59.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不产芽孢、兼性厌氧、发酵多种碳源产乳酸的重要工业微生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学品的生产当中。随着乳酸菌工业化应用范畴的不断拓展,乳酸菌生理生化特性、酸耐受特性,代谢途径及产酸调控机理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建立稳定、高效的乳酸菌基因编辑方法,借助基因编辑技术来解析代谢关键基因及基因网络的功能,调控代谢途径,十分必要。对乳酸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乳酸菌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0.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菌丝体或子实体中提取纯化得到的高分子葡聚糖,作为香菇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真菌等生物活性。本研究对幼菇期、菌褶期、采收期、成熟期和开伞期5个不同发育阶段香菇粗多糖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粗多糖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具有明显差异。粗多糖得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菌褶期得率最高;粗多糖含量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成熟期含量最高;多糖的分子量因发育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发育后期所得粗多糖分子量千万级以上组分的比例增加,分子量百万级和十万级的多糖组分比例降低;不同发育阶段香菇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组成均包含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4种单糖,且都以葡萄糖为主;5个阶段的多糖组分均有较好的体外免疫活性,其中幼菇期粗多糖在浓度500μg/mL时表现出最高的体外免疫活性。本研究探讨了香菇不同发育阶段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免疫活性,为香菇采收期的确定及香菇多糖的制备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