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4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237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赵爽  宋博  丁圣彦  侯笑云  刘晓博  汤茜  王润 《生态学报》2017,37(6):1816-1825
以捕食者来进行"自上而下"的生物防治是有效而经济的。蜘蛛作为农业景观中重要的捕食者,在不同的尺度上研究景观和环境要素对其多样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有关黄河下游农业景观研究中,关于蜘蛛多样性的研究报道较少。针对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林地生境的蜘蛛多样性展开研究,于2014年4月和7月采用陷阱法调查林地生境中蜘蛛种群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分析了对蜘蛛多样性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以及不同蜘蛛种群对草本植被盖度的不同选择。结果发现:研究区林地生境内蜘蛛的优势种群为星豹蛛(Pardosa astrigena)、单带希托蛛(Hitobia unifascigera)、类水狼蛛(Pirata piratoides)和陕西近狂蛛(Drassyllus shaanxiensis)。不同尺度上的景观要素和环境要素(解释变量)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在不同的季节均为100 m尺度上的解释变量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在100 m尺度上,不同的解释变量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同,春季林地中的植被盖度对其影响最大,路距和林地面积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夏季林地中的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对其影响最大,其余解释变量的影响则极小。不同的蜘蛛种群对草本植被盖度大小的偏好不同,多数蜘蛛偏好高的植被盖度,如星豹蛛和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等,也有部分蜘蛛种群偏好中、低植被盖度,如赫氏花蟹蛛(Xysticus hedini Schenkel)、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和皮雄红螯蛛(Araneae)。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农业景观林地生境中,不同的景观要素和环境要素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季节上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草本植被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内合理规划林地的建设,加强草本植被的保护,提高林地捕食者的数量,有助于生物防治工作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992.
韩畅  宋敏  杜虎  曾馥平  彭晚霞  王华  陈莉  苏樑 《生态学报》2017,37(7):2282-2289
为了解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地下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以广西杉木、马尾松主产区5个不同林龄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获取标准木根系生物量、灌草根系生物量和林分细根生物量,并测定其碳含量,分析其不同林龄阶段地下根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地下根系总生物量分别在9.06—31.40Mg/hm~2和7.91—53.40Mg/hm~2之间,各林龄阶段根系总生物量总体上呈现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马尾松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分各层次根系碳含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细根;杉木、马尾松地下根系碳储量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同,杉木、马尾松林不同林龄阶段各层次根系和土壤细根总碳储量分别在7.56—21.97Mg/hm~2和8.86—29.95Mg/hm~2之间;地下根系碳储量总体上以乔木根系占优势,且随林龄的增大其比例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磷钾养分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华  陈莉  宋敏  宋同清  曾馥平  彭晚霞  杜虎  苏樑 《生态学报》2017,37(24):8285-8293
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建立500 m×500 m长期监测样地,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喀斯特森林土壤磷钾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TP)、全钾(TK)、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分别为(1.60±0.76)g/kg、(5.42±2.74)g/kg、(5.74±3.63)mg/kg、(5.20±2.96)mg/kg;磷钾养分含量均为中等变异,变异强度为APAKTKTP。研究区土壤TP、TK、AP、AK变异函数值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决定系数均很高(0.671-0.995),TP、AP呈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TK、AK呈弱空间自相关。TP、AP的变程较长,分别为336.00 m和373.50 m,空间连续性较好,TK、AK变程较短(33.30 m、64.50 m),空间依赖性较强。土壤TP表现为坡下(含洼地)含量高,坡上含量较低;AK表现为坡中含量高于洼地含量;AP、TK呈斑块破碎化分布。海拔、坡度和地面凹凸度是土壤磷钾养分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磷钾养分存在不同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关联性,这为小流域尺度上土壤养分管理、可持续利用策略、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林龄刺槐群落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刺槐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 随林龄的增大,刺槐比叶面积、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叶全氮含量及叶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在30年林龄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9.18 cm2·g-1、12.33 cm2、0.09%、33.01 g·kg-1、523.08 g·kg-1.随林龄的增大,叶组织密度、叶全磷含量、叶厚度及气孔密度呈增大趋势,气孔长度及气孔宽度呈减小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全磷含量、叶片含水量、叶厚度及气孔密度均为刺槐叶功能性状随林龄变化的主要指标.各指标间呈一定的相关性,这表明刺槐能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形成最佳功能组合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影响叶面积、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及气孔长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气孔宽度、叶组织密度、叶厚度、叶全磷含量、叶全氮含量及气孔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含量,这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因子.随林龄的增大,刺槐群落土壤养分得到改善,进而影响刺槐叶功能性状.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反映出刺槐具有较强的叶片形态可塑性,有利于其适应黄土丘陵区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95.
沉积物中重金属源解析对甄别人为活动与自然变化对近海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污染物源解析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方法和地质统计分析3种主要研究方法,剖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性,提出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b同位素示踪在重金属来源定量化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梳理了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的主要研究结果,发现河口和海湾是沉积物重金属受人为来源影响剧烈的典型近海区域,不同定量解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背景值估算、Pb同位素分析)均表明中国近海沉积物重金属的人为来源贡献率接近或超过50%.当前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源解析研究还存在源识别端元模糊、解析结果缺乏相应的可靠性评价等问题.据此提出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源解析研究应使用多种解析技术手段综合、集成与优化,提高源解析的准确性;建立完善指标体系,筛选代表特定人为活动和自然过程的指标;甄别人为源重金属入海方式及过程,为沉积物数据信息的解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997.
李国春  宋华东  李琦  卜书海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487-3493
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O-ring函数对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巴山冷杉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及其与林下开花箭竹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巴山冷杉林中,巴山冷杉数量最多,但种群结构衰退,白桦种群相对年轻,种群结构稳定,红桦种群也呈衰退趋势;3个主要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逐渐表现为随机分布.3个树种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小尺度范围内,随尺度增加,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表现为不关联;巴山冷杉和白桦与开花秦岭箭竹在大、中尺度内呈现正相关,而红桦与开花秦岭箭竹在大、中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大熊猫栖息地内乔木和林下秦岭箭竹共同推动森林的动态演替和发展,进而影响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98.
杨显基  杜建会  秦晶  陈志华  杨林  宋爽 《生态学杂志》2017,28(10):3260-3266
以福建省平潭岛海岸不同演化阶段草丛沙堆表面典型沙生植物老鼠艻为对象,研究其叶水势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老鼠艻叶水势日变化以“W”型为主,午间出现短暂升高现象.发育阶段沙堆表面老鼠艻叶水势日均值较稳定阶段高,且夜间水分恢复能力更强;老鼠艻叶水势与大气水势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但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势无显著相关性;发育阶段沙堆丘间地老鼠艻叶水势在10:00—16:00皆高于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除10:00和12:00外皆低于背风坡.不同坡位叶水势日变异程度表现为背风坡>迎风坡>丘间地,但无显著差异.沙堆迎风坡老鼠艻叶水势与大气水势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沙堆背风坡和丘间地老鼠艻叶水势与气象因子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雨水资源开发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管式 TDR 系统监测21年红富士老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分析了雨水集聚深层入渗(RWCI)系统下黄土高原旱作山地果园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RWCI系统能够显著增加果园土壤含水率,特别是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低值区)土壤含水率,在该区域,不同设计深度(40、60和80 cm)RWCI处理(RWCI40、RWCI60和RWCI80)年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鱼鳞坑(CK)处理提高75.3%、85.4%和62.4%,分别较裸露坡地(BS)处理提高39.2%、47.2%和29.1%.RWCI40、RWCI60和RWCI80处理土壤水分入渗最大深度分别为80、120和180 cm,显著深于CK处理(60 cm),其中土壤水分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层分别主要发生在0~60、0~100和0~120 cm.在果树整个生育期内,RWCI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0~300 cm)以RWCI80处理最大,其次是RWCI40和RWCI60处理.总体来看,RWCI系统是黄土高原实现雨水资源化和农业高效用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结合白藜芦醇对老年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 mRNA蛋白表达及血浆RBP4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鼠龄3周的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C)饲喂6.0%脂肪的普通饲料(n=12);实验组分3个阶段饲喂36%~40%高脂饲料(n=68)。建立老年肥胖大鼠模型,选取24只建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4组(n=6):肥胖对照组(CO)、白藜芦醇组(RO)、低强度运动+白藜芦醇组(LRO)、中强度运动+白藜芦醇组(MRO)。LRO组和MRO组的运动强度分别为(12 m/min×15 min)和(15 m/min×15 min),每天运动60 min;补充白藜芦醇各组52.5 mg/kg·d灌胃1次,对照组采用等量的纯净水灌胃,持续干预8周。8周后采血和肾周、睾周、血管及内脏脂肪组织,检测血糖和血浆RBP4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检测RBP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P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浓度及血糖指标明显升高(P<0.05,P<0.01),ISI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O、LRO组和MRO组大鼠RBP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浓度及血糖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ISI明显升高(P<0.05);RO、LRO组和MRO组之间比较,MRO组大鼠RBP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浓度及血糖指标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强度运动结合白藜芦醇能降低老年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RBP4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浆RBP4浓度,受运动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