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1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257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雄安新区地表覆盖变化及其新区规划的生态响应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涵秋  施婷婷  王美雅  林中立 《生态学报》2017,37(19):6289-6301
雄安新区是新近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如何在新区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即将开展的新区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绿色生态规划离不开对规划区生态本底的清楚认识,离不开对规划结果的准确预判。因此基于2004、2015年的Landsat影像,采用遥感信息反演技术和RSEI遥感生态指数,评估了该区近11年来的地表不透水面、植被和水体三大覆盖类型的变化,并预测新区建设的生态效应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近11年地表不透水面、植被和水体的面积虽互有增减,但变化强度都小于5%,总体开发强度不大,本底生态质量较好,稳中略升。定量分析表明,在该区的三大地表覆盖类型中,不透水面对区域生态和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大。根据所获得的关系模型预测,新区的人口规划和面积方案将对区域生态质量和热环境产生影响,如果按新增不透水面面积占新区面积25%的比例来预测,它将使生态质量下降10%,地表温度上升1.1℃;但如果将不透水面比例控制在20%,则新区的生态质量反而上升3.6%,地表温度下降0.3℃。  相似文献   
992.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东段重要生态区,也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其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的评价,可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依据生态系统质量概念,以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系统的3方面(生产力、稳定性和承载力)构建评价指数,基于非参数Kruskal-Wallis卡方(χ2)检验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RS、GIS和SPSS软件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石羊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质量及各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及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均值为57.76,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降幅为0.72,空间分布呈上游优于中游、中游优于下游的状态;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承载力均值分别为67.52、45.37、58.53,生产能力和稳定性小幅上升,承载力逐渐下降.就各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最高,年均值为78.12,年降幅最小,为0.28;其次是草地、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年均值分别为62.45、58.76、50.29;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最低,年降幅最大,达0.98.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济麦22’,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越冬期不灌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和70%)、W2(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65%和70%)、W3(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65%和70%)和W4(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均定量灌溉60 mm),研究越冬期测墒补灌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总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1>W0;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0>W1、W2>W3、W4;总耗水量和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均为W4>W2、W3>W1>W0.两生长季小麦开花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为W4>W2、W3>W1>W0,而花后冠层PAR反射率各处理间的表现与之相反.灌水处理中干物质净积累量为W4处理最高,W1处理最低.两生长季小麦越冬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的W2处理籽粒产量仅低于定量灌溉的W4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合肥市大气能见度的观测资料以及同期观测的气象要素和PM2.5、PM10浓度的资料,在全面分析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相对湿度(RH)、PM2.5和PM10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合肥市大气能见度与RH的相关性最高.当RH<60%时,随着RH的增大,PM2.5和PM10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关系数也逐渐增大;当RH>60%时,颗粒物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呈递减趋势;当50%≤RH<60%时,PM2.5和PM10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H较高时,大气能见度主要受RH影响,反之,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较大.当RH>70%时,大气能见度等值线变化幅度较大,RH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加强.根据RH、PM2.5和PM10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拟合公式,非线性拟合模型优于多元线性拟合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4种光响应模型分别拟合夏黑/贝达、夏黑/1103P、夏黑/101-14、夏黑/3309C、夏黑/140Ru、夏黑/5C、夏黑/5BB、夏黑/420A、夏黑/SO4、夏黑/抗砧1号、夏黑/华葡1号11种砧穗组合的光响应曲线,通过拟合程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等6个参数分析比较其拟合效果.结果表明: 4种模型拟合系数都在0.98以上,在光补偿点上,4种模型拟合效果相差不大,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光饱和点、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方面拟合程度最好,运用赤池信息量准则计算,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值也最小,因此,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夏黑/SO4、夏黑/420A两砧穗组合的表观量子效率高、光补偿点低、暗呼吸速率低,说明两者对弱光的利用效率高,耐弱光能力强,呼吸消耗少.通过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方法综合排名发现,夏黑/SO4、夏黑/420A组合耐弱光能力分别为第1、2名,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夏黑以SO4或420A作为砧木的耐弱光能力最突出,更适合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缺铁和硝酸盐胁迫番茄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7 d后,缺铁使番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a、b、类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出现明显失绿症状;降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幼苗叶片和根中N、P、K、Ca、Mg、Fe含量比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硝酸盐和缺铁双重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抑制加剧,叶绿素a、b、类萝卜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番茄幼苗叶片和根中N、P、Mg、Fe含量显著减少,而K、Ca含量显著增加. 与不添加处理相比,添加0.1 mmol·L-1 SNP处理使胁迫番茄幼苗的生长抑制明显缓解.添加0.1 mmol·L-1 SF(亚铁氰化钠)的处理在SOD、POD和CAT等指标上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缓解或促进作用,但其他生理指标没有表现出缓解或促进作用,原因是SF中也含有铁离子.  相似文献   
1000.
与水驱技术相比,向油藏中注入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简称三元复合驱,ASP)能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但这些驱油剂对油藏中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亟待阐明,这对油田水质管理与腐蚀控制均具有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大庆油田ASP油藏4口油井采出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结果表明: ASP油藏采出水的pH高达9.65. 采出水中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00~3.56,采出井间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 在门、纲、属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85.5%~98.3%)、γ-变形菌纲(83.7%~97.8%)、栖碱菌属(51.8%~82.5%)是绝对优势菌群. 共检测到12个属的潜在硫化氢产生菌,以硫磺单胞菌属丰度最高(0.4%~7.4%). 与已发表的水驱油藏研究结果相比,三元复合驱油藏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组成独特,呈嗜/耐碱趋势,其多样性偏低,群落结构更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