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6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151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526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704篇
  2014年   905篇
  2013年   860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1.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PCEs) of all-polymer solar cells (all-PSCs) have already exceeded 17%. However, the limited absorption range of an all-polymer system results 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 which eventually influences the PCE improvement. To broaden the light absorption of polymer acceptors, herein, benzotriazole is introduced in the core unit of small molecule acceptors and thus two narrow-bandgap polymer acceptors named PTz-BO and PTz-C11 featuring the same molecular backbone and different side-chain length are synthesized. Compared with PTz-C11, the PTz-BO based-all PSCs deliver a slightly reduced Jsc, a large open-circuit voltage (Voc) and a low voltage loss below 0.50 V. Moreover, ternary all-PSCs are constructed by introducing PTz-C11 as a guest component. Benefiting from the reduced recombination, improved exciton generation and dissociation, and balanced charge transport, a high efficiency of 16.58% is obtained for the ternary all-PSCs, with a high Jsc over 25 mA cm−2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Voc. Such resul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efficiency reported for benzotriazole-based all-PSCs in the literature thus far.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great potential of benzotriazole for the synthesis of efficient narrow-bandgap polymer acceptors.  相似文献   
72.
73.
74.
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绿豆(Phaseolus radiatus)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 在不施氮肥的大田试验条件下, 设置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绿豆单作和燕麦-绿豆间作), 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间作系统中燕麦侵袭力强于绿豆, 绿豆生长受到抑制。整个生育期, 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增加14.9%-33.1%, 2年成熟期间作燕麦的氮素积累量比单作分别提高53.1%和44.8%; 间作减少了开花结荚期绿豆氮素积累量和根瘤重量, 降低了绿豆的固氮效率, 绿豆的固氮效率2年平均降低23.7%, 生物固氮量平均减少11.66%。间作绿豆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2年平均值达31.7%, 氮素转移量为212.16 kg∙hm-2。燕麦-绿豆间作降低了开花结荚期绿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效率, 但绿豆体内氮素转移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实现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调节和促进, 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管理。  相似文献   
75.
圈养林麝母幼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moshiferus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距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系时间/幼麝活动总时间随周龄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4周龄前,幼麝躺卧居多,母麝以叫声主动联系幼麝,5周龄开始幼麝独立程度逐渐提高。听觉和视觉通讯是母幼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6.
通过测定5-唑烷氮氧自由基硬脂酸(5-DSA)标记裸鼠皮肤角质层的ESR谱,研究离子导入法与渗透促进剂100%月桂氮酮(100%AZ)、5%月桂氨 酮/丙二醇溶液(5% AZ/PG)和10%油酸/丙二醇溶液(10%OA/PG)并用对裸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离子导入法处理皮肤后,标记物序参数降低,各向同性超精细分裂偶合常数增大,表明低密度电流能够引起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排列有序性降低,流动性增大,极性增大;离子导入法与渗透促进剂并用处理皮肤后,序参数进一步降低,各向同性超精细分裂偶合常数进一步增大,表明二者对皮肤角质层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根据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变型一冷蒿群落封育12年(1983—1994)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群落恢复演替轨迹取得以下认识: 1.依据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及主分量分析结果可将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冷蒿优势阶段、冷蒿+冰草阶段、冰草优势阶段、羊草优势阶段。 2;退化草原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生产力的变化表现出阶梯式跃变和亚稳态阶面相间的特点。第一次跃变发生在1984年,上升到第二个阶面,第二次跃变发生在1990年,进入了第三个阶面,已接近于原生群落的生产力。 3.群落生产力与水资源量的关系因恢复演替阶段不同而异。第一亚稳态时期,群落地上现存生物量大体处于166g·m-2的水平上,生长季降水量达176mm以上时,增加降水对群落生产力的提高不发生显著影响。第二亚稳态时期,群落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推算出群落于物质生产用水量介于1.1~1.6mm·g-1之间。此值在1.1mm·g-1时,群落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而在1.6mm·g-1时群落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4.在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密度的位点常数约为271.5株·m-2,循此常数上下波动,表现出拥挤与稀疏交替发生的过程,构成了恢复演替的节奏性变化。群落生物量的跃变与亚稳态的形成,以及群落密度的拥挤与稀疏交替作用是群落恢复演替的内在机制。恢复演替的速度,到第10年发生了1.78个半变的生态距离。5.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按照其节奏性及生产力跃变与亚稳态的规律,调控放牧利用强度或采取技术措施,调节群落拥挤和稀疏的交替过程可加速恢复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78.
龟纹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符台Holling Ⅱ型模型,其模型为:Na=0.9233N/(1 0.0171N)(雌虫)和Na=0.8641N/(1 0.0164N)(雄虫),瓢虫捕食豆蚜的数量随豆蚜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豆蚜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7.42(雌)、34.11头(雄)和17.25(雌)、15.8头(雄)。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3032·P^-15634(雌)和E=0.3048·P^-1.1697(雄)。干扰反应的教学模型为:E=0.8104·P^-2.1721(雌),E=0.7125·P^-2.2660,E=0.5963·P^-2.1751(雌雄混台种群)。  相似文献   
79.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东北地区的长栉姬蜂属1新种,全黑长栉姬蜂Rhynchobanchus niger sp.nov.,2新纪录种,黄斑长栉姬蜂Rh.flavopictus Heinrich,米长栉姬蜂Rh.minomensis(Uchida),并附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0.
不同时期羊草群落光合速率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1-1985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群落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观测资料,按4个不同时期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得到4个回归方程如下:1.6月上中旬植物生长初期,群落光合主要与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其回归方程是y=-0.683+0.444x1-0.0391x+0.0742x3-0.00164x^23(式中y为羊草群我合速率gCo2/m^72.h,x1是光照强度10klx,x3为空气温度C)。方程的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