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6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树突状细胞受曲霉菌抗原冲击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曲霉菌免疫中的作用以及曲霉菌抗原冲击对DCs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制备DCs,于小鼠尾静脉接种,以3H-TdR掺入法检测DCs刺激小鼠脾脏T细胞分化能力,ELISA方法检测IFN-γ和IL-12的浓度,电镜观察DCs的形态,同时进行DCs的表型测定。结果电镜下可见DCs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伸展出大量树突,与曲霉菌共同培养后胞内含有大量的烟曲霉孢子,部分孢子的膜被破坏;与烟曲霉孢子共培养24h后,DCs细胞表形CD40、CD80、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产生IL-12p70约(700.40±93.7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1.96±52.06)pg/ml;烟曲霉抗原冲击DCs回输小鼠的脾脏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体外接受烟曲霉抗原24h产生IFN-γ(1084.33±238.04)pg/ml,明显高于单纯DCs接种小鼠的脾脏T细胞(345.98±32.75)pg/ml(p<0.01)。结论DCs能吞噬并破坏加热灭活的烟曲霉孢子,并趋于成熟,抗原呈递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42.
葡萄糖转运子4 转位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葡萄糖是大部分细胞主要能量来源,它进入细胞的过程在生命的维持中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步骤。而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依赖于这些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子和相应的对其进行调节的因子。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在糖进入细胞维持血糖平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有关GLUT4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却总给人不系统的感觉。本文对GLUT4转位的胰岛素依赖和非胰岛素依赖的信号途径以及其远端过程及机制作一综述,同时分析了GLUT4转位的信号途径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3.
建立与人类泌尿道感染相似的可靠动物模型,对探讨泌尿道感染发病机制和研究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腺性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模型制作研究现状,并从菌种,品系等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4.
In this study,the coding region of type O FMDV capsid protein VP1 and a series of codon optimized DNA sequences coding for VP1 amino acid residues 141-160(epitope1),tandem repeat 200-213(epitope2(+2))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epitopes(epitope1-2)was genetically clon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PROExHTb and pGEX4T-1,respectively.VP1 and the fused epitopes GST-E1,GST-E2(+2)and GST-E1-2 were successfully solubly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  相似文献   
145.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璞  苑琳  邵静  戴旭东 《生物技术》2010,20(2):47-50
目的:获得可应用于烟气脱硫的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化工厂取土样分离氧化亚铁硫杆菌,分析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子实验,对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硫酸亚铁和硫酸铵的浓度进行优化.利用SAS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初始pH、温度、接种量、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获得菌株N16,经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确定FeSO_4·7H_2O和(NH_4)_2SO_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60/L和1g/L.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 1.8,温度28℃,转速150r/min,接种量15%,装液量30mL.在最适培养墓及培养条件下,菌株N16的亚铁氧化率可达99.78%.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适合于微生物法烟气脱硫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对拟态弧菌安徽分离株HX4(V.mimicusHX4株)的全长溶血素基因(vmh)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表达溶血素蛋白(VMH)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法扩增V.mimicusHX4菌株全长vmh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vector并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mh基因的同源性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结果V.mimicusHX4菌株vmh基因全长序列2235 bp,编码由744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82.85 kDa的VMH蛋白。V.mimicusHX4菌株vm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介于98.9%~99.1%和96.6%~97.3%。VMH蛋白N端前25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7~27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跨膜区域,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含量最高,达39.52%,其次为α-螺旋和β-折叠,分别占25.81%和26.75%,β转角含量最低,仅占7.93%。VMH蛋白含有多个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存在T、B细胞抗原表位的区域最有可能位于肽链第86~95、193~211、419~440和459~501位区段。结论拟态弧菌VMH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毒素蛋白,对HX4菌株vmh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信息特征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表达VMH蛋白。  相似文献   
147.
云南玛咖种子、块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玛咖种子和块根两种外植体愈伤组织初导培养基和增生培养基的筛选及防褐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玛咖种子或根初导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3/4MS+3 mg.L-16-BA+0.3 mg.L-1NAA+25 g.L-1蔗糖、MS+0.3 mg.L-16-BA+0.3mg.L-1NAA+25 g.L-1蔗糖;其种子和小穗的增生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MS+(0.3~0.5 mg.L-1)6-BA+0.3mg.L-1NAA、MS+0.3 mg.L-16-BA+0.3 mg.L-1NAA;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褐变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该研究为玛咖的良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8.
根据蜡状芽胞杆菌plcR基因和pap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6个Bt菌株(WB1、WB7、WB9、HD98、8010、8311)及5个Bc菌株(6A1、6A2、6A3、6A4、6S1)进行了PCR检测.结果显示,3个Bt菌株及4个Bc菌株含有plcR-papR基因.克隆了Bt8010、Bc6A2和6A3的plcR、papR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三个菌株的plcR、papR基因与NCBI数据库中的Bt、Bc及Ba相应序列都有很高的相似性.Bt8010的plcR基因编码框由846个核苷酸组成,可编码282个氨基酸;papR基因的编码框由144个核苷酸组成,可编码48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t8010 的PapR有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PlcR没有信号肽序列.与Bc6A2、6A3和Bc 569相比,Bt8010 的PlcR和PapR在氨基酸序列上与Bc 相应序列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将plcR-papR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HT304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中成功进行了表达,为研究Bt plcR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以甘薯(1pomoeabatatas(L.)Lam.)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表达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基因的转HSl基因甘薯植株。共计380个遗传转化的胚性细胞团,在添加2mg/L2.4-D、100mg/L Carb和10mg/L Glu(glufosinate)的固体Ms培养基上选择培养9周后,得到了12个Glu抗性愈伤组织。将这些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mg/L ABA、100mg/L羧苄青霉素和10mg/L Glu的固体MS培养基上,其中的3个抗性愈伤组织再生出拟转基因植株。PCR鉴定它们为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HS1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具有稳定的除草剂抗性。结薯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结薯正常。  相似文献   
150.
We report on the use of infrared‐triggered cameras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survey phasianid populations in Wanglang and Wolong Nature Reserves, China. Surveys at 183 camera‐trapping sites recorded 30 bird species, including nine phasianids (one grouse and eight pheasant species). Blood Pheasant Ithaginis cruentus and Temminck’s Tragopan Tragopan temminckii were the phasianids most often detected at both reserves and were found within the mid‐elevation range (2400–3600 m asl). The occupancy rate and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both species were examined using an occupancy model relative to eight sampling covariates and three detection covariates. The model estimates of occupancy for Blood Pheasant (0.30) and Temminck’s Tragopan (0.14) are close to the naïve estimates based on camera detections (0.27 and 0.13, respectively). The estimated detection probability during a 5‐day period was 0.36 for Blood Pheasant and 0.30 for Temminck’s Tragopan. The daily activity patterns for these two species were assessed from the time/date stamps on the photographs and sex ratios calculated for Blood Pheasant (152M : 72F) and Temminck’s Tragopan (48M : 21F). Infrared cameras are valuable for surveying these reclusive species and our protocol is applicable to research or monitoring of phasian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