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POLD1基因编码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催化亚基,其表达调控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POLD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本研究首次在POLD1基因启动子中鉴定出CDE/CHR元件,随后通过分析元件序列定点突变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以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转录因子E2F和CDK及抑制因子p21WAF1/Cip1对其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对此元件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DE/CHR元件序列突变后POLD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明显升高,其转录活性不再受到E2F和p21WAF1/Cip1的调控,转录活性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调控消失.与此同时本研究对直接参与CDE/CHR元件调控的蛋白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至少存在3种蛋白复合体能够与POLD1基因启动子中的CDE/CHR元件结合.由此证实,POLD1基因启动子中存在CDE/CHR元件,此元件与POLD1基因转录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调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2.
外来入侵种飞机草在不同环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鲁萍  桑卫国  马克平 《生态学报》2006,26(11):3578-3585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于中南美洲,在我国最早发现于1934年,目前已经分布到云南、海南、台湾、广东等省区,是一种典型的外来入侵种。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有效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其在不同环境胁迫条件(高温、低温和干旱)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血酸还原酶(DHAR)在3种环境胁迫下酶活性都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在高温胁迫下升高,而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酶活性升高,而在低温胁迫下酶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酶活性升高,而在低温胁迫下保持不变。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寻找到一条控制飞机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3.
Tat蛋白在HIV的转录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反式激活HIV的转录,促进HIV长末端重复序列(HIV LTR)的转录和延长.Tat蛋白是去乙酰化酶SIRT1的一种重要底物.Tat的乙酰化与非乙酰化状态在激活转录过程中受高度精密调控.如果Tat乙酰化状态在转录过程中受到干扰,随后其促使的HIV转录也将受到干扰.近来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Tat蛋白介导的反式激活HIV转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SIRT1能对乙酰化的Tat进行去乙酰化,使其能在促使HIV转录的过程中循环利用.同时Tat与SIRT1的结合也会使核转录因子NF-κB的p65亚基处于超乙酰化状态,致使病毒基因组表达.研究SIRT1与Tat的相互关系为治疗HIV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4.
真菌性角膜炎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合并真菌性角膜炎少有报道。本文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真菌性角膜炎5例,分析其临床和真菌学特点。  相似文献   
75.
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以建立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 mg/L+2,4-D 1.0 mg/L,诱导率为84.57%,诱导出的初代愈伤组织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疏松,表面光滑,为非胚性愈伤。初代愈伤组织转移到1/2 MS+6-BA 2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长出淡黄色质地紧密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在此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倍数为854.73%。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1/2 MS+6-BA 2 mg/L+NAA 0.5 mg/L+蔗糖4%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率可达32.67%。诱导得到的体细胞胚胎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进一步分化发育成苗。无菌苗炼苗后栽种到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2∶1∶1的生长基质上,能100%稳定成活。经过细胞学观察分析,体细胞胚的发育与合子胚相似。  相似文献   
76.
棉蚜体色变化的生态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惠燕  张改生 《昆虫学报》1993,36(3):282-289
调查了不同寄主上棉蚜刀Aphis gossypll自受精卵孵化出的自然种群、室内混合饲养以及单个饲养蚜虫的体色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自然还是实验种群,是群体还是个体饲养,不论寄主、栽培条件、生育期营养相同与否,棉蚜体色在世代内稳定不变,即出生时是什么颜色保持终生不变;在世代间则随温度升高体色渐变为黄色,温度降低体色逐渐转绿。伏蚜由苗蚜而来。X2检验证实:棉蚜体色变化与营养、寄主种类、光照、光质、栽培条件等无关,仅与温度密切相关,属于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规范。但在太槿上还发现有个别深黄色棉蚜,从卵孵化到迁飞体色不随温度变化,表明棉蚜体色变化中还存在遗传多态现象。胚胎学观察与染色体校型分析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与观点。  相似文献   
77.
78.
近年来,炎症逐渐成为相关肿瘤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炎症诱导肿瘤的发生主要通路为NF-κB–IL6–STAT3途径,同时微生物和炎症介导的肿瘤发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些研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文章中阐述了NF-κB–IL6–STAT3通路在炎症诱导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引起相关炎症的微生物活动,提出了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食物水限制条件下对肾和肝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组织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响应特征。方法以健康成年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为材料,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食物水限制3 d、6 d、9 d后子午沙鼠肾脏与肝脏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水限制胁迫可引起肾和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4种复合物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体质量逐渐降低。其中水限制3 d是其适应性反应的重要阶段,3 d时呼吸链复合物活性升高幅度较大,9 d时活性均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肾组织线粒体SOD活性呈不同程度升高,肾与肝组织线粒体MDA含量在水限制下显著升高。结论食物水限制引起肾和肝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升高与肾对水的重吸收和肝代谢增加有关,长时间水限制诱导自由基水平升高,对代谢酶活性的维持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FOXO3a(forkhead box O3a)的活性改变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携带突变激活FOXO3a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TM(triple mutant)-FOXO3a和阴性对照腺病毒载体Ad-GFP体外感染人脐血来源的EPCs。观察EPCs形态学改变,CCK-8分析转染后EP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FOXO3a蛋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kip1以及CDK2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了的2种腺病毒相关载体被成功转染。形态学改变方面,Ad-TM-FOXO3a组EPCs细胞生长缓慢,集落不明显;Western blot和CCK-8结果显示,Ad-TM-FOXO3a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PCs增殖被抑制,FOXO3a与p27kip1蛋白过表达,CDK2表达下调。结论:FOXO3a可能通过上调p27kip1蛋白表达,下调CDK2表达,以抑制EPCs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