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3篇
  1917年   1篇
  19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枝跗瘿蜂科(Ibahidae)是个小科,所有种类均寄生蛀干害虫树蜂科(Siricidae)的幼虫。我国大陆的本科种类由杨忠岐1991年首次作了报道。现记述采自祁连山林区的另1新种。该种寄生于为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的黄肩长尾树蜂(Xeris spec-trum spectrum)等树蜂的幼虫。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林学院天敌昆虫研究室。至此,我国大陆共有本科种类3种,加上台湾的1个种,我国共有4种: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了4株分泌马立克氏病毒(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4BS10对MDV所有毒株呈阳性反应;4CN8 对MDV血清1,3型毒株发生反应;2BN90和4CN24只对MDV血清1型毒株有阳性反应。3个McAb属IgG1,1个为IgG2b,均不中和MDV,免疫扩散试验也无沉淀线。对禽白血病毒(ALV)无交叉反应。 以2BN90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结合物进行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均获得成功。抗体滴度前者为1/51,200,后者为1/640。对ALV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3.
抗胃癌细胞系单克隆抗体PD4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胃癌细胞系MGC80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经选择培养、筛选及克隆化,获得恒定地分泌抗胃癌细胞系单克隆抗体(MoAb)的杂交瘤细胞系PD4。MoAb PD4与3/4胃癌细胞系有强结合反应,与4/4肺癌细胞系有弱结合反应,但与淋巴细胞、ABO红细胞、骨髓细胞、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及经检测的其他肿瘤细胞均无反应。PD4抗原主要表达于靶细胞的膜上,不耐热,为分子量40kD的蛋白性抗原。该抗原与HLA抗原系统,血型抗原系统无关,亦不同于其他作者所报告的其他胃癌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常用未经丙酮固定的、由丁酸和巴豆油激活的B95-8细胞或P3HR-1细胞为靶细胞,检测人血清中EB病毒IgA/MA抗体以早期诊断鼻咽癌,效果良好。但由于B95-8细胞含有多种EB病毒抗原,不能用丙酮固定,需多次离心沉淀,在浮悬状态下检测,技术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RNA电泳阳性293份,发现一株副轮状病毒(青-27株),此株病毒经电泳观察,呈典型的轮状病毒形态,但易破碎。ELISA检测表明不具有一般轮状病毒的特异性群抗原,病毒RNA基因组由11个片段组成,但电泳图型特殊,吴4:3:2:2排列模式,本文证实,此一小儿副轮状病毒与国外报道的,散发罕见的小儿副轮状病毒RNA电泳图型相同,提示此病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干种子内存在α-淀粉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由盾片上皮细胞合成而运入胚乳(Okamoto等1979,1980),或由种胚分泌的赤霉素(GA_3)的触发作用在糊粉层中诱导形成(Murakami 1966,Ogawa 1966,Tangka等1970)。但迄今尚未见谷类作物干胚乳中预存有α-淀粉酶的报道(Daussant等1983,Tanaka等  相似文献   
17.
顾增发  王志均 《生理学报》1986,38(6):635-642
以0.25%牛磺胆酸钠-0.25%胰蛋白酶溶液注入大鼠胰导管制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观察剂量为 3μg/kg的牛胰多肽(BPP)对胰腺炎大鼠胰组织磷脂酶 A(PA)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抑制力(STIC)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伴注BPP的胰腺炎组,PA 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及STIC 分别降为胰腺炎组的51%(P<0.001),75%(P<0.001)、20%(P<0.001)以及24%(P<0.001);2.在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的水平升高。但在伴注碳酰胆碱及BPP 两者的胰腺炎组却分别降至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的39%(P<0.005)、51%(P<0.001)、40%(P<0.001)以及 59%(P<0.001);3.在伴注Ca~(2 )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剧升,注射 BPP对其无影响。结果提示,BPP 能降低大鼠胰组织内磷脂酶A 和胰蛋白酶活性及胰内钙沉积量。机制可能与 BPP打断胰酶活化链有关,是否还影响腺泡细胞膜上M受体的功能,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