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8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青海新恙螨属三新种记述(蜱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采到一些恙螨,经鉴定为三新种,现描述如下。文内量度单位均为微米。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似田鼠新恙螨Neotrombicula microides新种(图1—4)。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道CNE细胞高温(41℃)株及其两个克隆株(CNE/2e-H,CNE/2a-H)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对培液血清的敏感性,以及对ConA的凝集反应,并与相应的常温株(CNE,CNE/2e和CNE/2a)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高温株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和ConA凝集率均明显低于其常温株,分别为P<0.05和P<0.05—0.01。当血清浓度由20%降低为5%时,培养7天后各常温株的细胞密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各高温株则差别显著(P<0.05—0.01)。鉴于体外转化的细胞和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能在半固体培基中的生长特性与其成瘤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再结合另外两种表型的改变,可以认为CNE-H、CNE/2e-H和CNE/2a-H经长期41℃培养后可能出现了细胞恶性程度减弱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本文比较了129品系小鼠几种胚胎组织及其相应的成体组织的酯酶同功酶谱。几种胚胎组织都可检测到共同的具有相同迁移率的C区酶带和E区酶带。在这些胚胎组织的功能发育过程中,C区酶带被其它区带所取代;E区酶带在成体组织中有的活性降低,有的完全消失。从这些比较分析中可以观察到酯酶同功酶从“胚胎型”向“成体型”的转变。与这些结果相对应,F9-1和B7-2胚胎癌细胞克隆株及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系细胞也都具有酯酶C和E的活性。  相似文献   
74.
75.
昆虫线粒体发生的生化和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发生目前有各种观点的争论,其理论意义涉及到真核细胞的起源和进化、染色体和线粒体两个遗传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膜合成和组装机理等。我们对处于分化中的昆虫胸肌线粒体的观察结果是:(1)对粘虫变态期的呼吸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测定表明蛹期第8天的组织形成阶段是胸肌细胞分化和其线粒体发生的开始。电镜观察表明,线粒体形成分两个阶段:由颗粒结构(可能是酶蛋白与脂的复合体)装配成膜片和膜泡;由膜泡分化出内嵴,进而发育为线粒体。(2)QO2值,P/O比和ATP酶活力的出现与膜结构的分化发育相平行。α-甘油磷酸氧化酶系统比谷氨酸氧化酶系统装配早;电子传递酶系比磷酸化酶系装配早。(3)蝗虫胸肌分化过程的电镜观察证明;先形成内膜小泡(直径约0.1微米左右),后形成外膜,组成简单线粒体;后者进一步分化发育为成熟线粒体。(4)QO2值,P/O比和ATP酶活力与膜结构分化发育相平行。ATP酶的出现与能量转涣功能呈平行关系。膜形成早期和“幼稚”线粒体阶段,ATP酶尚未装配。(5)综合上述结果:线粒体膜由非膜结构逐步组装形成,线粒体内膜的各酶系组装次序不同步,线粒体DNA控制合成的膜蛋白在膜结构形成中似乎起核心和骨架作用;线粒体总组装过程在不同细胞中表现为多种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6.
精氨酸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Meister,1965)。在高等动物中,它是尿素循环中的重要环节(Ratner,1977)。关于昆虫界是否存在鸟氨酸循环问题一直未有定论(Candy,1965)。在尿素循环的几个环节中,Inokuchi等观察到一些个别的酶和代谢环节(Inokuchi等1969;Powles等1972),但仅仅根据这些材料推断尿素循环在昆虫体内的存在尚嫌证据  相似文献   
77.
USING techniques for DNA/RNA or DNA/DNA hybridization in situ, Pardue and Gall1 and Jones2 made several significant discoveries on the chromosomal locations of the mouse satellite DNA: (1) this fraction of DNA is found in all chromosomes except the Y, (2) the cytological location of the satellite DNA is limited to the centromeric region of each chromosome and is probably absent in other regions and (3) the centromeric regions of all mouse chromosomes are hetero-chromatic.  相似文献   
78.
79.
80.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Obraztso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东北地区大豆上的重要害虫。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成虫于七月下旬至九月上旬间出现,盛期在八月中旬左右。于成虫盛期后3—5天和10—12天为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历年比较一致,而成虫发生盛期个别年有所不同,其原因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尤其是和降雨关系比较密切。成虫的寿命与产卵和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低湿成虫寿命短,同时也影响到卵的发育和孵化。新孵化的幼虫在豆荚上停留时间很短,入荚时在荚面筑了一个丝网,为药剂防治造成一定的困难。幼虫在入荚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死亡,不同大豆品种中幼虫死亡率是不同的,最高达92.0%,最低仅为16.0%,可见在大豆中有较好抗虫性品种的存在,这是值得利用的一个因素。幼虫于豆荚内取食至老熟即脱荚,于土内3—15厘米处筑茧越冬,潜土深度以3—6厘米最多,作茧部位以壠台上为主。幼虫在土内生活期长达十个月以上,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4.26%,但在化蛹前死亡率高达45.33—82.27%,蛹前幼虫死亡率高主要是生活力减弱所致,而蛹对环境适应力更较幼虫为低,如埋于3厘米以下或土壤湿度低于5%时,则完全不能羽化。因此,利用农业防治具有很大意义。 关于防治此虫的办法:栽培抗虫品种,如铁荚四粒黄及吉林一号大豆品种,可较现有一般推广品种(小金黄一号)降低虫食率50—70%,其次是推行耕、耙豆后麦茬,提倡较远距离轮作以及使玉米混作大豆及大豆小麦间作等均能减轻为害。在为害严重地区须进行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撒布6%666和6%666+5%DDT(4:1)混合粉剂。于幼虫孵化盛期前撒布6%666+5%DDT(4:1)混合粉剂均有良好效果(70%以上),但后者在多雨年份效果不稳定,宜采用2%百治屠粉剂,雨季使用效果亦能稳定在7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