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灵长类(除猕猴属外)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动态动物地理学观点对中国灵长类(不包括猕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1)中国灵长类自更新世时的分布呈现向南退缩的总趋势,并随气候的变迁而波动,晚更新世向南退缩最为明显;(2)根据Jablonski等认为,我国特有种金丝猴的不连续分布,是由于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作者总结了迄今所知的金丝猴生态地理分化特点,对此假说未提出异议,(3)由于除猕猴以外的我国灵长类生态上与森林环境有密切联系,而森林被破坏直接对灵长类在我国分布区的缩小与岛状断裂影响最大,近期可能绝灭的地点甚多。  相似文献   
112.
113.
【背景】抗生素的无序使用加剧了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菌株的出现,由其引发的感染已成为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患。在生物体系外构建AgrA/C双组分系统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对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问题和发现新型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人工模拟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AgrA/C双组分信号转导模型,为生物体外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的机制及以其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提供新途径。【方法】在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大量表达AgrA和Agr C蛋白,利用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凝胶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非放射性凝胶阻滞实验(EMSA)检测AgrA蛋白活性,并检测Agr C激酶活性;进而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在体外组装AgrA/C双组分信号转导模型,应用EMSA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分离纯化得到AgrA和Agr C蛋白,二者纯度均达到90%以上,均具有活性。在生物体系外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AgrA/C双组分信号转导模型,该系统可增强AgrA对DNA的延滞作用,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结论】初步构建AgrA/C双组分信号转导模型,该模型具有信号传递能力,有望作为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的筛选平台。  相似文献   
114.
李朝婵  钱沉鱼  全文选  唐凤华  欧静 《生态学报》2018,38(13):4909-4916
探明野生杜鹃群落不同层次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阐明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凋落物层(L层)、腐殖质层(H层)和土壤表层(S层)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采用内标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等技术鉴定土壤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1)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露珠杜鹃不同土壤层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L层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其浸提液显著抑制自身种子的萌发。H层和S层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不显著;(2)鉴定了不同层次土壤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L层、H层和S层均检测出31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5%的组分分别有6、8和8种。L层浸提液主要化感成分为丙三醇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9.56%和19.17%;H层主要化感成分为2-羟基丙酸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05%和12.48%;S层土壤浸提物的主要化感成分为棕榈酸和2-羟基乙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91%和12.79%。野生露珠杜鹃不同土壤浸提物的化感物质含量以L层最高,L层作为群落土壤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从化感物质组分来分,长链脂肪酸和有机酸类是H层和S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长链脂肪酸类和醇类是L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杜鹃群落林下土壤中存在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其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5.
幼穗形成期低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白山北坡开展水稻孕穗关键期低温处理试验,建立低温对空壳率的影响模型,揭示水稻幼穗形成不同时段低温对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幼穗形成期低温对空壳率的影响多符合对数函数模型,温度越低,影响系数越大;低温持续时间越长,空壳率越高.水稻结实率对幼穗形成中期(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低温反应最敏感,前期和后期次之.在幼穗形成期,低温持续 2、3、5 d 处理,期间平均气温每降低 1 ℃,水稻空壳率分别上升0.5、1.7和4.3个百分点;平均最低气温每降低1 ℃,空壳率分别上升0.4、1.8和4.5个百分点;持续2 d低温的影响明显小于3 d以上的.冷积温对空壳率的影响符合二次函数模型,在有害低温范围内,冷积温每增加10 ℃·d,空壳率平均上升8.5个百分点.持续3 d平均气温降至21.6、18.0和15.0 ℃以下,或持续5 d平均气温降至 22.0、20.4和18.5 ℃以下,或冷积温在8、19和26 ℃·d以上,会依次发生轻度、中度和严重的孕穗期障碍型冷害.东北地区水稻孕穗关键时期持续2 d以内的低温天气不会导致中度和严重冷害.  相似文献   
116.
全元  刘昕  王辰星  单鹏  董孟婷  唐明方  吴钢 《生态学报》2016,36(19):6012-6018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的输水管道工程在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地域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输水管道工程的建设在产生巨大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给工程建设区域、调水相关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问题。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往关心工程建设、运行时期对相关区域内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响应及评价,而对工程建设相关的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关注较小。而南水北调等输水管道工程是与水密切相关的国家级大型工程,对工程建设区域、影响区域的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科学、定量地评价输水工程对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是输水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对生态需水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及输水工程生态影响定量评价难点的分析,对生态需水与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将生态需水引入输水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路径与评价模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对其影响范围内的生态需水量进行评价,进而判断工程建设运行对相关区域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具红光  全雪丽  崔馨月  李美善  朴锦 《广西植物》2016,36(10):1259-1264
苍术属(Atractylodes DC.)是菊科菜蓟族(Cynareae)刺苞亚族(Carlininae O. Hoffm.)的一个东亚特有属,世界上仅有7种,其中我国有5种。该研究以关苍术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比较研究了两性花和雌花的花药及雄配子体发育进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雌花产生花药退化的时期及原因。结果表明:(1)关苍术小孢子发育与花蕾长度间存在相关性,当花蕾长度在5 mm时进入花粉母细胞时期,花药壁已分化,在7~9 mm时处于四分体时期,大于11 mm时开始进入花粉粒时期。(2)关苍术花药5个,花粉囊4个,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四分体以正四面体为主,属3-细胞型,萌发沟3个。(3)关苍术花粉囊壁发育属双子叶型,从外层的表皮、药室内壁,到内层的中层和绒毡层均由一层细胞构成,关苍术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4)关苍术雌花花药退化发生在花药发育早期至四分体时期,表现为花药发育早期畸形、药壁分化异常、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停滞在前期、绒毡层增生4个原因。该研究结果为苍术属植物的系统发育、物种形成和进化提供胚胎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以禾本科植物芦苇为纤维素原料,利用纤维素在绿色溶液KOH/硫脲、尿素/水体系中的低温溶胶,高温凝胶的特性,通过化学法提取再生芦苇植物纤维素。并利用超级旋转流变仪、粘度测定仪、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热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着重研究了芦苇纤维素在该溶液体系中凝胶化再生的最佳浓度范围、以及芦苇纤维素再生前后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芦苇纤维素溶解再生后,具有凝胶型的均匀多孔网络结构,孔容在0.77~0.62 cm~3·g~(-1),平均孔径分布在9.9~8.8 nm,比表面积达到345~320m~3·g~(-1),凝胶化再生纤维素质量浓度范围为3%~8%,结果表明芦苇纤维素化学结构再生前后没有改变,结晶度较再生前降低,并具有较再生前更好的调湿性能。  相似文献   
119.
三种食肉目动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产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艾鼬、貉和果子狸的核型。其中艾鼬2n=36。组型由20条双臂染色体、14条单臂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组成。貉2n=65,它与wuster等报道过的貉的2n=42的核型表现出同种动物核型间的多态现象。果子狸2n=44,其c带带型中具有一对带有较大异染色质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0.
摘要 目的:研究臭椿生物碱canthin-6-one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选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地西泮阳性药物组、canthin-6-one低、中、高给药组(5、10、20 mg?kg-1),采用阈上剂量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记录入睡小鼠比例、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此外,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HT、NE、DA和GABA含量。结果:中、高剂量canthin-6-one可使小鼠的站立次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可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各剂量组可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率提高(P<0.05)。此外,中、高剂量canthin-6-one也可降低小鼠脑组织中5-HT和NE含量,增加GABA含量(P<0.05),对DA的含量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nthin-6-one有明显的协同戊巴比妥钠改善睡眠作用,其作用与相关神经递质(5-HT、NE、GABA)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