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黄莺花”与一枝黄花及其同属近缘种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玲  董莹雪  强胜 《植物研究》2010,30(5):594-599
形态上与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十分相似的“黄莺花”,近来作为鲜切花的配花走俏花卉市场,也引起了社会对其管理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市售8个批次的“黄莺花”与35个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原产地的一枝黄花属2个种群以及一枝黄花的叶和花的11个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第5批 “黄莺花”外的7个批次单独聚为一类,第5批次与35个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聚为一大类,再结合加拿大的2个种群,而一枝黄花单独为一类。这充分说明“黄莺花”并非一枝黄花,而与入侵我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各种群接近。进一步再与巨大一枝黄花和粗糙一枝黄花特征相比较分析,发现“黄莺花”与粗糙一枝黄花聚在一组,并进一步与入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相聚,加拿大1和2的种群更接近巨大一枝黄花,而一枝黄花单独成为一支。无论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粗糙一枝黄花还是巨大一枝黄花都属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复合种”。由此可以认为市售“黄莺花”属于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复合种。叶片长宽比、离基三出脉距叶基距离、表皮毛数的多少、缘花/盘花比等是“黄莺花”与该属其它类群分类鉴定的重要形态学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基因调控网络在药物研发与疾病防治方面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目前基于芯片数据构建网络的方法普遍效率不高,准确度较低,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调控网络结构预测算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婪等价搜索机制的遗传算法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模型。通过引入遗传算法的多点并行性,使得算法易于摆脱局部最优。通过编码网络结构作为遗传算法的染色体和设计基于GES机制的变异算子,使网络的进化过程基于马尔科夫等价空间而不是有向无环图空间。结果:通过对标准网络ASIA和酵母调控网络的预测,与近期Xue-wen Chen等提出的Order K2算法进行了比较,在网络构建准确率上获得了更佳的结果。与标准遗传算法比较下在执行效率上大大提高。结论:提出的算法在网络结构预测准确率上相对于最近提出的Order K2算法在准确率上效果更佳,并且相较标准遗传算法网络在进化过程上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3.
1. Figs and pollinating fig wasps provide a model system for studying mutualism.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yconium changes during receptivity or between seasons, which may affect the behaviour of pollinators. Fig fruits are permeable during receptivity, and in some species, pollinators can enter and re‐emerge after oviposition/pollination.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g permeability and pollinator re‐emergence behaviour with a functional dioecious fig, Ficus hispida and the obligate pollinator 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 2. The relationship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of figs and pollinators in the mutualism and also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two partners: figs benefit from the enclosed fig fruits which have low permeability, but pollinators benefit from their re‐emergence behaviour, which requires high fig permeability. 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end of receptivity, the permeability of fig fruits lowered rapidly with changes to the ostiole structures, and re‐emergence rate was low, with more re‐emerging pollinators trapped in the ostiolar bracts. Ou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in the rainy season, the length of receptivity was shorter and fig permeability was lower. The re‐emergence rates were also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dry season. The results elucidated that figs' interests dominated in the conflicts between fig and pollinating wasp. 4. Based on a new criteria which employ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llinators found dead in the ostiolar bracts and which involved a survey of 6 monoecious and 12 dioecious fig species, we found that re‐emergence behaviour was prevalent among fig species, and was more prevalent in functional dioecious figs than monoecious ones.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75名NRDS早产儿,根据出生后12 h内是否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分为PS组(n=37)和非PS组(n=38),同期选择36例非NRDS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出生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早产儿血清四种细胞因子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四种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S组患儿出生后0、1、3 d血清四种细胞因子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血清TGF-β1、BMP-7水平在出生后1d和3d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TNF-α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非PS组患儿出生后0、1、3、7 d血清TGF-β1、BMP-7、IL-6、TNF-α均持续升高(P0.05),且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BMP-7水平在出生后3 d和7 d高于PS组,血清IL-6、TNF-α在出生后7 d高于PS组(P0.05)。IL-6、TNF-α水平随NRDS早产儿病情分级的提高而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NRDS早产儿血清TGF-β1、BMP-7、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经PS治疗后,NRDS早产儿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检测IL-6、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NRDS早产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揭示人体在主动和被动两种行走模式下的步态特征与下肢主要肌群的肌电信号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2名在校男大学生,通过Greenjog履带式自发力跑台和h/p/cosmos电动跑台建立主动式和被动式行走模型,先后在两种模式下以3种递增速度即慢速(2 km/h)、常速(4 km/h)、和快速(6 km/h)进行一次性步行运动,运用三维运动捕捉分析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仪,分别对每种速度采集2 min的连续三维步态和肌电信号数据。结果:慢速时,被动式行走的支撑相占比显著高于主动式行走(P<0.05),而摆动相占比和膝关节角度变化值则显著低于主动式行走(P<0.05);常速时,被动式行走的膝关节角度变化值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显著低于主动式行走(P<0.05);快速时,被动式行走的膝关节、踝关节角度变化值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显著低于主动式行走(P<0.01);此外,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被动式行走的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呈现显著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人体主动步行时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更充分,对主动肌的锻炼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6.
以泗棉3号棉花品种为材料,于2010和2011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设置铃期(7月13日-8月24日)增温试验,模拟全球增温条件下棉花产量、品质的变化趋势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在铃期增温2~3 ℃(日均温31.1~35.2 ℃)条件下,植株总生物量下降约10%,单株皮棉及籽棉产量降低30%~40%.棉纤维品质变化显著,且不同纤维品质指标对增温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显著升高,纤维长度下降,而整齐度指数和伸长率无显著变化.棉株光合能力、干物质累积能力和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可溶性氨基酸、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及碳氮比均显著下降,而淀粉含量显著上升;增温条件下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多,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减少,经济系数随之降低.棉株下部果枝受增温影响较小,中、上及顶部果枝受增温影响较大.表明在增温2~3 ℃条件下,棉株大部分时间处于热胁迫状态,不仅光合能力下降,而且光合产物向“库”端的转运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其减产.  相似文献   
107.
微集雨模式与降雨变律对燕麦大田水生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生才  张恒嘉  莫非  赵鸿  周宏  熊友才 《生态学报》2011,31(9):2365-2373
以春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试材,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农业气象站进行大田试验。两个生育期的降雨总量基本一致,其中2009年生长季的降雨变律特征与多年观察值相似,而2010年则表现为"前半期降雨多、后半期降雨少"的变律特征。微集雨技术共含8个不同处理,包括①平地不种植(裸地)、②平地种植和③6个垄沟和覆膜处理组(3种垄沟宽度比(2 ∶ 1、1 ∶ 1和2 ∶ 3)× 2种覆膜方式(垄上覆膜和不覆膜)),测定了各处理组土壤剖面贮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垄上覆膜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同时提高了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和作物水的转化效率,并促进了生育后期土壤贮水量的迅速回升。就不同垄沟比来说,各参数值在垄沟比为1 ∶ 1的处理组中最高。此外,就两种降雨变律年型而言,"降雨量前倾"的2010年燕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2009年(P<0.05),且显著提高了0-130 cm剖面土壤贮水量。  相似文献   
108.
RNA干涉AtSUS3影响拟南芥SUS家族表达模式及角果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蔗糖合成酶(SuSy)是植物蔗糖代谢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拟南芥中SUS3的功能,构建RNAi-SUS3干涉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筛选获得纯系转基因植株后,对AtSUS家族进行表达分析,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植株表型,并对转基因拟南芥角果进行木质素组织化学染色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RNA干涉技术能够抑制AtSUS3的表达,正常培养条件下该基因沉默后对拟南芥的表型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引起角果中AtSUS1,AtSUS2和AtSUS4表达代偿性增加,使转基因植株角果内果皮层细胞次生细胞壁增厚,木质化程度加深,同时果瓣厚度也有增加趋势.结果提示,转基因拟南芥角果的发育较野生型植株更为优先,AtSUS3基因沉默可能有利于角果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LMWH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法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LMWH干预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时皮下注射150U/kg,每天一次,4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及气道内炎性细胞的改变。结果:COPD模型组大鼠气道阻力及气道炎性细胞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气道阻力及气道炎性细胞数较COPD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减少COPD大鼠气道内炎性细胞数,降低气道阻力,有助于COPD病情的控制和转归。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原料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对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以5-羟色胺衍生物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无水乙醇、原料粒度为32目、提取时间为2.4 h、提取温度为89℃、液料比为19∶1,此条件下,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提取得率可达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