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利用内蒙古羊草草原(Leymus chinensis)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站的气象数据、野外实测和MODIS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 应用基于生态系统过程的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模型, 以半小时为步长, 模拟分析了羊草草原生态系统2003~2005年(分别为平水年、平水年和干旱年)蒸散及其分量的变化过程。通过与通量数据对比, VIP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的蒸散过程(R2 = 0.80), 在峰值大小和变化趋势上, 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显示: 3年蒸散量分别为337、338和223 mm; 在降水相对充沛的2003和2004年, 蒸腾量为192和171 mm, 而降水相对较少的2005年, 蒸腾量仅为96 mm; 年平均蒸腾和蒸发对蒸散的贡献基本持平; 生长季蒸散占全年的83%, 6月开始, 蒸腾大于蒸发, 蒸散和蒸腾的月总值均在7、8月达到最大值,两月蒸散占全年的43%。LAI是影响蒸散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降水, 而净辐射对蒸散的影响较小。在生长季, 蒸发的季节变化平缓, 蒸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蒸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状况,收集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9~12月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萄萄球菌42株,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随机引物扩增PCR(Ran- 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检测其流行状况。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没有检测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 SA),7株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A),除万古霉素外,MRSA对其他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MSSA高,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RAPD分型分为5个基因型,其中Ⅰ、Ⅱ、Ⅲ、Ⅳ、Ⅴ型分别占31.0%、38.1%、14.3%、9.5%、7.1%。重症监护病房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具有高耐药性,其感染基因型以Ⅰ、Ⅱ型为主。  相似文献   
93.
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叉叶苏铁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CTAB法和SDS法提取叉叶苏铁(Cycas micholitzii)的总DNA,发现CTAB法是提取叉叶苏铁总DNA的较好方法;对叉叶苏铁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4个主要因素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及Mg2+进行最优条件筛选;采用单因素法探讨DNA模板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适合于叉叶苏铁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 (20 μL体系): 1×Buffer,75 ng DNA模板,dNTPs 250 μmol·L-1, Taq酶1.0U,引物0.2 μmol·L-1,Mg2+ 2.5mmol·L-1,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2℃退火1 min,72℃延伸2 min,循环40次,72℃延伸10 min,4℃保存。本研究结果为苏铁纲植物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HBeAg假性结果原因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以及HBeAg阳性的标本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复查。结果:136例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经稀释复查后检出10例HBeAg阳性标本。23例溶血标本引起HBeAg假阳性。结论:钩状效应和标本溶血是引起HBeAg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必要时应加以复查,以减少HBeAg的错检和漏检。  相似文献   
95.
Glycosylation of proteins is important for protein stability, secre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this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glycan synthesis pathways of 12 filamentous fungi including those of medical/agricultural/industrial importance for which genomes have been recently sequenced. We have adopted a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to combine the results from comparative genomics techniques with high confidence information on the enzymes and fungal glycan structur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rom this, we have developed a composi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glycan synthesis pathways in filamentous fungi (both N- and O-linked). The N-glycosylation pathway in the cytoplasm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was found to be highly conserved evolutionarily across all the filamentous fungi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In the final stages of N-glycan synthesis in the Golgi, filamentous fungi follow the high mannose pathway a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ut the level of glycan mannosylation is reduced. Highly specialized N-glycan structures with galactofuranose residues, phosphodiesters, and other insufficiently trimmed structure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in the filamentous fungi. O-Linked glycosylation in filamentous fungi was seen to be highly conserved with many mannosyltransferases that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S. cerevisiae. However, highly variable and diverse O-linked glycans also exist. We have developed a web resource for presenting the compiled data with user-friendly query options, which can be accessed at www.fungalglycans.org. This resource can assist attempts to remodel glycosyla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expressed in filamentous fungal hosts.  相似文献   
96.
几种药用植物精油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作用浓度为0:7-4.0μL/mL的南方药用植物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和蛇床(Cnidium monnier(L.)Cusson)的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叶桉、广藿香和香茅精油对串珠镰刀病菌(Fus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弯孢霉菌(Curvjlaria lunata)对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活性,其中,香茅精油在浓度为3.3μL/mL时,能完全抑制大部分供试真菌的生长。但不同精油对于各病原真菌的抑制率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为复合植物精油抗真菌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RT—PCR法检测我国东南沿海凡纳滨对虾的桃拉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引致养殖及野生对虾急性传染病,14d至40d的幼虾极易感。该病毒属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近年来研究者认为应归类为类蟋蟀麻痹病毒属(Cricket paralysis—like viruses),因其基因组特征更接近于前所未分类的昆虫单股RNA病毒,如丙型果蝇病毒。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苗圃(幼苗)、马尾松、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土壤CO2排放和CH4吸收的一些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日(白天)平均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平均值±标准误)苗圃(258±62mg·m-2·h-1)>季风林(177±42 mg·m-2·h-1)>马尾松林(162±39 mg·m-2·h-1)>混交林(126±30 mg·m-2·h-1).土壤CH4日(白天)平均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0.15±0.02 mg·m-2·h-1)>季风林(-0.08±0.01 mg·m-2·h-1)>混交林(-0.07±0.01 mg·m-2·h-1)>苗圃(-0.05±0.01 mg·m-2·h-1).低N(50 kg N·hm-2·a-1)和中N(100kg N·hm-2·a-1)处理对苗圃、马尾松林和混交林样地土壤CO2日平均排放量的影响均不明显,高N(150 kg N·hm-2·a-1)处理对苗圃土壤CO2的日平均排放量也无显著影响,但倍高N(300kg N·hm-2·a-1)处理显著促进苗圃样地土壤CO2的排放.然而,所有N(低N、中N和高N)处理均显著促进季风林土壤CO2日平均排放量,且这种促进作用随N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N处理显著促进季风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对CH4吸收速率,但对混交林土壤CH4吸收则无明显的影响.在苗圃样地,除倍高N外,N处理对土壤CH4吸收速率也无显著作用,但倍高N处理使苗圃土壤发生功能转变,即从CH4汇转变为CH4源.  相似文献   
99.
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一种体内天然存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特异性抑制物。缺失突变体TFPI1-161包括TFPI的N末端、K1和K2结构域,是一种研究TFPi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想对照分子。以克隆质粒pGEM-3Zf(-)-TFPi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得TFPI1-161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PIC9K-TFPi1-161并转化毕赤酵母GS115。通过筛选多拷贝转化子及优化发酵培养条件,首次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了TFPI1-161经纯化后最终产量高于酿酒酵母20倍以上。由于糖基化程度不同,TFPI1-161表达为TFPI1-161(24kD)和TFPI1-161(27kD)两种分子形式,其等电点分别为4、8和4.9。根据等电点差异,二可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分离,其活性无显性差异。经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后,从4L发酵培养液中可分别获得1.4g TFPI1-161(24kD)和1.8gTFPI1-161(27kD),其比活性分别达12880u/mg和12400u/mg,回收率达55%。经稀释的凝血酶原时间及发色底物法检测,重组TFPI1-161具有良好的抗凝及抑制FXa活性的作用。为获得大量TFPI1-161提供了一种廉价高效的蛋白表达纯化方式,为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森林土壤氮素转换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少有涉及。森林土壤氮素转换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其核心过程 ,氮沉降作为驱动因子势必改变森林土壤氮素转换速度、方向和通量。根据国外近 2 0 a有关研究 ,首先介绍了森林土壤氮素转换过程和强度 ,论述森林土壤氮素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然后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途径 ,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