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31.
1995~2003年调查并整理分析青海湟水流域的蝶类,有9科52属80种,其中凤蝶科1属2种,绢蝶科1属6种,粉蝶科8属22种,斑蝶科1属1种,眼蝶科12属13种,蛱蝶科15属18种,蚬蝶科1属3种,灰蝶科9属10种,弄蝶科4属5种.以古北界为主,青藏区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32.
广东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特性、进化和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M基因特征与进化。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发现,1997~2006年53株毒株M1基因和51株毒株M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分成两组,1997年毒株为第一组(GⅠ),2003~2006年香港、越南、泰国、印尼、中国大陆、土耳其、伊拉克、阿塞拜疆、埃及毒株为第二组(GⅡ)。M1基因20个氨基酸位点置换,占7.94%(20/252),其中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有9个氨基酸位点不同于1997年毒株;M2基因22个氨基酸置换,占22.7%,其中2003~2006年毒株M2基因有4个氨基酸不同于1997年毒株。M2基因Ks值为26.8×10-6~42.6×10-6Nt/d,Ka值为4.39×10-6~6.98×10-6Nt/d;而M1基因的同义突变速度均远高于错义突变速度,显示M1基因受到机体免疫压力较小;检验发现M1基因进化存在负选择性压力。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通过氨基酸S224N置换,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NSS224-226;而来自印尼的8株毒株M2基因发生C50F置换,引起蛋白二级结构改变。1997年中国香港人禽流感毒株自当时出现后,便未在以后人禽流感疫情中出现。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增加糖基化位点NSS224-226,可能与毒株致病性有关。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在自然界变异频繁,可能影响H5N1毒株的人-人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33.
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分析影响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5年来临床检出的常见细菌L型菌株逐个进行药敏监测,逐年进行耐药性变化分析研究。结果1990年至1999年细菌L型常见菌株耐药性逐年上升,特别是青霉素类大部耐药;2000年至2005年,耐药性趋势变缓,青霉素类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是细菌L型耐药性变迁的重要原因,药物敏感试验是良好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4.
调查和统计了粤北地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种类。结果发现有75种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药用真菌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板蓝根热加工过程中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氨基酸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别。结论为: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氨基酸含量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的差别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36.
研究低氧、复氧对乳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牛磺酸在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对细胞内钙的调节作用。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I/R模型。以Fluo-4/AM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对照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23.71±2.37U)较低;低氧180 min后复氧即刻,钙离子荧光强度开始增加(57.52±8.31U),复氧180 min后钙离子荧光强度(71.13±4.74U)显著增高(P<0.01vs对照组)。而牛磺酸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较模拟I/R组显著降低[(42.42±4.17U)vs(71.13±4.74U),P<0.01]。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Ca2+超载;模拟I/R Ca2+超载加剧,而牛磺酸有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模拟I/R时Ca2+超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白蚁是热带和亚热带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无脊椎动物分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但因长期缺乏标准化取样方法,白蚁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在生态管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回顾了白蚁生物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白蚁功能分类的现状,介绍了白蚁多样性取样方法的发展,分析了白蚁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差异、人为干扰的响应及其生态指示作用,以期为白蚁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及其在生态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38.
目的进行两种大鼠机械性痛觉敏感性测量方法、两种冷刺激缩足反应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检测机械和冷热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对不同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相比50%缩足阈明显降低(P0.05)、出现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P0.05)、冷刺激诱发的缩足次数增多(P0.05),两组大鼠对热痛刺激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与临床患者症状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Von Frey纤维丝刺激检测中4 g和15 g方法可更好的模拟临床患者的痛觉过敏、超敏反应;up-down法客观量化的反应出大鼠缩足阈值下降的程度。冷温度刺激中,丙酮喷洒法可较直观的观察大鼠受到冷刺激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39.
2009~2010年对江西省吉安地区乌鸫Turdus merula的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乌鸫的营巢时间在3月9日至16日,产卵时间是3月18日至26日,平均窝卵数5.14(4~6)枚(n=14),平均卵大小29.71 mm×21.16 mm,平均卵重6.63 g(n=71).孵卵和暖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也有暖巢行为,孵化率为65.83%,育雏期13~15 d,离巢率高达100%.与高海拔的乌鸫相比,当地乌鸫产大窝小卵,这一特征保证了大窝雏数和高离巢率,繁殖对策属于r-选择.  相似文献   
40.
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选育果胶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UV和NTG诱变筛选获得了2株高产果胶酶突变株。以果胶酶产生菌黑曲霉EIM6为诱变材料,采用1.5%的溶壁酶和1.5%的纤维素酶处理其对教生长期菌丝体2h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采用UV25S或50μg/mL NTG诱变30min,构建原生质体突变库,经刚果红果胶平板筛选获得果胶酶突变株,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EIM6-U11、EIM6-N5,酶活力分别从46598.08、46598.08U/mL提高至68596.57、68879.56U/mL,分别提高了47.21%、47.82%。连续8次传代经发酵测酶活力表明高产突变株EIM6-U11、EIM6-N5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