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8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3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鼠食管胸段和腹段壁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存在于神经束和分支的粗细神经纤维内,也见于外膜丛,肌间丛,粘膜下丛和粘膜肌内。食管肌层内AChE阳性神经纤维多而密集,而食管腹段肌内尤为丰富,肌间神经纤维末梢分布于肌束表面,可能与控制肌纤维活动有关;分布于肌内,粘膜下层和上皮基部的AChE阳性神经中,尚含有内脏感觉神经纤维。食管壁的肌间丛和粘膜下丛内散在有多极形和卵园形的AChE阳性神经元,在食管腹段内数多,而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  相似文献   
42.
慢性缺氧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慢性缺氧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使膈肌SDH活性降低,Ⅰ类纤维极显著减少,运动终板ChE活性极显著降低,线粒体肿胀变性,神经肌肉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终板模电子密度降低;参麦治疗可恢复缺氧膈肌的SDH活性及Ⅰ类纤维数目,显著提高终板ChE活性,线粒体结构恢复正常,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丰富,突触间隙清晰,终板膜电子密度正常。表明慢性缺氧降低膈肌有氧氧化能力,影响其能量代谢及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减弱其收缩力,而参安治疗可改善缺氧造成的上述损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咖啡因具有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可减弱或消除生物体自身对激光引起的生物效应的修复作用。试验证明咖啡因对番茄种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咖啡因和激光复合处理生物效应显著,可降低番茄种子的发芽,并促进番茄果实增大和生长前期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用PAP法、胸腺细胞增殖法、脾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16例体外HBV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HBcAg和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活性(以△cpm值表示)。结果显示,体外HBV感染组与体内HBV感染组骨髓MNCs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50%和43.7%。本实验结果表明,HBV在体外感染骨髓MNCs,且与体内自然感染相符,但光镜下未观察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体外感染组与体内感染组IL-I和IL-2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细胞中HBcAg检出阳性者较阴性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IL-1和IL-2诱生活性降低与HBV侵染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复制有密切关系,从而提示,IL-1和IL-2降低可能影响HBV的清除而引起慢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46.
 本文引用Harper(1977)的构件结构理论,从构件结构单位、无性系分株和无性系三个层次,对四川南充市郊慈竹无性系种群的能值特点及其影响能值的计测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慈竹无性系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的去灰分热值(AFCV)分别为:根15349.42J/g、根茎16372.92J/g、秆17106.06J/g、枝18111.99J/g和叶19451.90J/g;慈竹无性系分株的AFCV(J/g)随龄级增大而递增;慈竹无性系水平上的AFCV为:Ⅰ龄占16.47%、Ⅱ龄占25.76%、Ⅲ龄占36.32%、Ⅳ龄为13.08%及Ⅴ龄为8.37%。用恒容燃烧法测定热值时,其能值变化与氧分压密切相关。用经验公式计算的能值较作图法高;用AFCV表示能值较总干重热值(GCV)准确。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使用皮肤常住菌分离株,筛选驯化后成为无毒菌株,经冷冻干燥后,制备成生态制备膏霜,涂于已被烧伤大鼠表面,2h后接种绿脓杆菌(10~9CFu/ml)或金黄色葡萄球菌(10~9CFu/ml),并以空白膏霜涂抹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抗感染作用,发现拮抗作用自48h始,痴上绿脓杆菌菌数由1.08×10~(11)CFu/g降至6.51×10~(10)CF/g,痂下由1.12×10~(11)至7.77×10~9CFu/g。至72 h拮抗作明显,痴上绿脓杆菌4.69×10~(10)至2.08×10~8,痂下为1.65×10~(10)至4.5×10~8。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从10~(10)CFu/g到10~8CFu/g,72h后便降至1.02—7.83×10~6CFu/g,并一定程度阻止了感染的细菌入血,而对肠道细菌迁移无作用。  相似文献   
48.
于1986—1988年,先后人工诱导2尾红镜鲤和4尾荷包红鲤抗寒品系雌核发育,获得雌核发育2倍体当年鱼种2133尾,其中红镜鲤685尾,荷包红鲤1448尾。通过对这些后代鳞被和体色两个质量性状的分析,发现荷包红鲤抗寒品系雌核发育2倍体(1987)中有约三分之一个体表现散鳞型鳞被和桔红色(出现由深到浅一系列变化)及少量桔黄色、肉红色个体。红镜鲤散鳞型鳞被出现体表全部覆盖不规则大型鳞片、2/3、1/2覆盖不规则的大型鳞片和散鳞型个体。体色出现桔红色、桔黄色,上述二色都出现由深到浅一系列变化和肉红色。这两个质量性状在雌核发育代中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49.
部分正常菌群分离菌株的超氧化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部分正常菌群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我们测定了这些菌株的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变化,发现皮肤常住菌的分离株的混合培养时,SOD活性增加,说明它们具有协同作用。此外,对其它菌株SOD活性测定结果可知,类杆菌和双歧杆菌的SOD活性最低,其它菌株也有一定的SOD活性,如乳杆菌的SOD活性为47.47~98.98μg/ml,大肠杆菌的SOD活性为127.12μg/ml肠球菌的SOD活性为172.5μg/ml。  相似文献   
50.
RNF7 has been reported to play critical roles in various cancer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RNF7 in glioma development remain largely unknown. Herei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RNF7 was examined in tissues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effect of RNF7 on glioma progression was measured by performing CCK-8 and apoptosis assays, cell cycle-related experiment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The effect of RNF7 on 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was tested by Western blotting. First, we found that RNF7 was upregulated in tumour tissue compared with normal brain tissue, especially in high-grade glioma, and the high expression of RNF7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umour siz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score and a poor prognosis. Second, RNF7 overexpression facilitated tumour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uppressed apoptosis. Conversely, RNF7 knockdown suppressed tumour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facilitated apoptosis. Furthermore, follow-up mechanistic studies indicated that RNF7 could facilitate glioma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inhibit apoptosis by activating the 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This study shows that RNF7 can clearly promote glioma cell proliferation by facilitating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 by activating the 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Targeting the RNF7/PI3K/AKT axis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gli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