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了探讨不同种类猕猴桃皮孔、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特征的差异及其分类学意义,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个猕猴桃种共计9份样品材料的一年生枝条韧皮部上皮孔的形态,结果发现供试猕猴桃皮孔呈长椭圆形或长梭形,不同种皮孔的长×宽、皮孔密度、皮孔面积和皮孔面积的百分比值存在差异但与种类划分无明显规律,皮孔的宽可明显区分所选4个中华猕猴...  相似文献   
902.
903.
牛初乳IGF-1是从牛初乳中提取制备的单链多肽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同源性很高,其中与人类的IGF-1完全一致.在制备牛初乳IGF-1方面上,国内外的传统方法都是通过制备型色谱柱小剂量制备;而检测方面,国外早期是通过放射性免疫法(HAI)来测定,近几年也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国内则大多数利用电泳、HPLC和Western blot.IGF-1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强机体免疫机制、促进骨骼生长、维持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机能等功效,巳被广泛用于临床、生物学作用等研究领域.牛初乳IGF-1的大量制备具有相当广阔的前景,为牛初乳功能性食品的研制与开发带来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4.
【目的】了解红树林有害生物风险及其防控,维护红树林健康生长,发挥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方法】2018—2019年,连续2年对广东省中山市红树林有害生物种类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并对薇甘菊和星天牛2种有害生物在中山市的分布状况、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防控难度等进行分析,结合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参照国际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对两者在中山市红树林的危害风险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调查发现,中山市红树林主要有害生物有23种,其中薇甘菊、星天牛最为严重,评估风险性R值分别为1.63和1.61,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结论】薇甘菊和星天牛目前仅在中山市红树林局部地区发生危害,但具有明显扩散蔓延趋势,应该建立以应急除治、生物防治、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生态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05.
1. Pollen is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bees as it provides the proteins needed for larv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Bumble bees typically collect pollen from a limited subset of the available plant species, indicating that bees perceive qualitative and/or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species. Because bumble bees typically exhibit different foraging behaviours when collecting pollen than when collecting nectar, and often visit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the economics of pollen collection are subject to unique benefits and costs.
2. The influences of pollen standing crop, grain volume, protein content and foraging costs on the choice of plant species by pollen-collecting bumble bees were assessed. Pollen wa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available to bees and these species were ranked according to eleven currencies that differentially incorporate these influences on foraging economics.
3. Comparison of observed preferences at three sites with species rankings based on foraging currencies revealed that bumble bees do not assess plant species based solely on intrafloral characteristics. Instead, pollen-foraging bumble bees are sensitive to protein availability at the site as a whole as well as foraging costs, and forage in a manner that maximizes the site-specific efficiency of protein collection (protein collected/energetic costs). Such behaviour would promote proper larval development while maximizing forager lifespan.  相似文献   
906.
白额巨蟹蛛对红头丽蝇捕食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实验条件(温度19~23 ℃、相对湿度80 %)下白额巨蟹蛛对红头丽蝇的捕食行为和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观察结果,并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白额巨蟹蛛捕食红头丽蝇的功能反应直线回归方程为:NA=1.0031 N/(1 0.0626 N).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蜘蛛控制卫生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7.
记述了采自山东省的短角瘿蚊1新种:泰山短角瘿蚊Anarete tai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山东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08.
909.
基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收集保存的爵床科植物资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对67种具有园林应用潜力的爵床科植物进行观赏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一级指标中,花观赏性所占权重最大,表示花观赏性在爵床科植物观赏价值综合评价中是最重要的方面;在二级指标中,花(序)量、花(序)色鲜艳度和盛花期时长对爵床科植物观赏价值的影响权重均超过10%,对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而花(序)大小、花后观赏性和叶片盖度对爵床科植物观赏价值的影响权重均低于5%,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小。依据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对67种爵床科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分并划分等级,赤苞花(Megaskepasma erythrochlamys)、宽叶十万错(Asystasia gangetica)、鸟尾花(Crossandra infundibuliformis)、翠芦莉(Ruellia simplex)、翼叶山牵牛(Thunbergia alata)、金苞花(Pachystachys lutea)、黄花老鸦嘴(Thunbergia mysorensis)、白苞爵床(Justicia betonica)、叉花草(Strobilanthes hamiltoniana)、绯红珊瑚花(Pachystachys coccinea)、白金羽花(Schaueria calytricha)、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等12种植物的观赏价值较高,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具有较好的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0.
【目的】利用多种药用植物水提液绿色合成纳米银粒子,测定分析其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的毒杀活性和作用机理,探索绿色合成的(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在白蚁防治方面的潜力,拓宽AgNP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分别利用药用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白毛夏枯草Ajuga nipponensis全株、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根和鱼腥草Houttuy niacordata全株的水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银粒子,采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纳米粒度分析仪验证AgNPs的生成并表征其粒子大小、形状和聚集程度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毒杀效果。通过测定800 mg/L AgNPs处理7 d的台湾乳白蚁工蚁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滤纸酶活性(filter paper activity, FPA)水平,来探析AgNPs对白蚁的毒杀作用机理。【结果】4种药用植物水提取液合成的AgNPs颗粒均呈球形,粒径在69~180 nm之间;7 d内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LC50值分别为150, 340, 342和309 mg/L;800 mg/L AgNPs处理7 d后台湾乳白蚁工蚁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AchE活性和FPA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4种植物提取物合成的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它们可通过降低白蚁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AchE活性和FPA来影响其存活,说明绿色合成的AgNPs在防治台湾乳白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