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08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以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的检测系统检测50份喜马拉雅旱獭肝组织可能存在的嗜肝病毒c基因、s抗原及c抗原的表达,同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s抗原、c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6%(13/50)、36%(18/50);在抗原双阳性的10份肝组织标本中有c基因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0%.c抗原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和/或胞核,呈散在、片簇状分布,c基因定位于肝细胞的细胞核,阳性细胞散在分布.50份标本中5份出现肝炎的病理改变,与抗原检出问无明显相关性.使用WHV的病毒检测系统证实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可能存在类似WHV的嗜肝病毒感染,从组织学的角度为中国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嗜肝病毒自然感染提供证据,此种动物有可能用于建立嗜肝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2.
在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式下,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出发点, 在2004级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探索性实验。实践证明, 探索性实验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显然, 探索性实验的开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尝试。  相似文献   
993.
在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式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在2004级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探索性实验.实践证明,探索性实验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显然,探索性实验的开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尝试.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粪便形态指标鉴定有蹄类动物的性别和年龄对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个体的生态学和性别分离具有重要价值。利用2006年3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45头(次)已知性别和年龄组的野生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粪便4006粒,将坡鹿划分为成年雄鹿、成年雌鹿、亚成年雄鹿、亚成年雌鹿和幼鹿5个性别年龄组,使用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粪粒的4项直接测度指标(干重、体积、长轴长、短轴长)以及2项间接测度指标(长短轴比和椭球形状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对海南坡鹿粪粒的性别年龄组正判率为成年雄鹿76.17%、成年雌鹿42.22%、亚成年雄鹿34.94%、亚成年雌鹿40.46%、幼鹿79.34%,聚类分析的判别率为成年雄鹿19.48%、成年雌鹿20.02%、亚成年雄鹿37.37%、亚成年雌鹿42.82%、幼鹿91.50%。利用粪粒形态判别海南坡鹿的性别年龄组最可靠的是幼鹿,次之为成年雄鹿。利用粪粒形态判别海南坡鹿的性别年龄组可以应用于以取样原理进行的群体水平研究,但个体水平上的性别和年龄鉴定由于判别误差较大而难以应用。  相似文献   
995.
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目前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方面:(1)基因突变与抗生素抗性;(2)外排泵与抗生素抗性:(3)耐药基因编码的钝化酶和灭活酶引起的抗生素抗性;(4)可移动的细菌遗传耐药基因元件及其转移与抗生素抗性.本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与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6.
H-FABP基因的多态性和营养因素对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龙  萨晓婴  孟和  潘玉春 《遗传》2009,31(7):713-718
遗传和营养因素都能影响猪肉的品质。但是, 到目前为止同时研究遗传和营养因素对肉质影响的报道很少。在本研究中, 136头PIC5系杂交猪, 体重65 kg, 被随机分成4组, 各组分别给予不同日粮。在饲养35 d、体重大约90 kg时统一屠宰并且进行肉质测定、H-FABP基因分型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1)所采用的3种日粮对肉色、屠宰后24 h的pH、肌内脂肪和肌肉蛋白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2)H-FABP基因型对肌内脂肪和肌肉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影响; (3)H-FABP基因多态性和营养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H 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对照组的AA基因型具有最高pH值, 高维生素E组的AA基因型具有最高肌内脂肪值。实验结果提示在关于猪肉质的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同时考虑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997.
为明确蛛丝蛋白NT结构域的生物学功能,首次研究了MiSp NT结构域在不同pH条件下的二聚化动力学及二级结构特性. 基于蛛丝蛋白MiSp全长编码基因,克隆并分别在BL21(DE3)和Rosetta-gami 2(DE3)中重组表达MiSp NT结构域: BL21(DE3)表达水平较高,约35 mg/L LB培养基,表达产物需经短暂超声和2 mol/L尿素促溶;Rosetta-gami 2(DE3)表达产物可溶性较好,但表达水平仅为BL21 (DE3) 一半左右. 融合蛋白经凝血酶介导的2次Ni-NTA纯化,纯度达到95%以上. Trp 荧光光谱分析表明,MiSpNT在pH为7.0左右时开始二聚化,pH5.7时二聚体为主要构象,pHT约为6.6. MiSp NT在pH 7.5,6.5和5.5条件下的CD图谱相似,均主要为α-helix,表明NT二聚化与二级结构水平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蛛丝蛋白NT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成丝机理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98.
表土厚度、覆盖物厚度、引用乔木种子数是土壤种子库应用于植被恢复工程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确定最优工程条件,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用Design Expert进行响应面优化,以获取最优模型及各因素最优水平.结果表明: 本次响应面优化应采用二次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001),能够很好地反映全体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响应模型的最优点为:表土厚度为4.3 cm,覆盖物厚度为2 cm,引入乔木种子数为224 ind·m-2,种子库萌发个体总数可以高达6222 株·m-2.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过程中,表土厚度与覆盖物厚度、表土厚度与引入乔木种子数交互作用显著,而覆盖物厚度与引入乔木种子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土厚度的响应曲线陡峭,且回归方程的标准化系数最大,是影响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个体总数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锌指结构家族成员GATA-4作为一种特定的细胞核转录因子,涉及基因调节的不同环节,控制着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的调节,正日益受到高度重视.该文系统阐述了GATA-4因子的结构、表达及其在心脏发育、心肌肥厚和抗心肌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三尖齿兽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戈壁锥齿兽科 (Gobiconodontidae)一个新的属种———陆家屯弥曼齿兽 (Meeman nodon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标本产于辽宁西部朝阳市上园镇陆家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段的凝灰质砂岩层中 ,为一具完整齿列的左下颌骨。新属与戈壁锥齿兽 (Gobiconodon)共有以下区别于其他三尖齿兽类的特征 :2颗下门齿 ,i1增大 ,后部门齿、犬齿和前部前臼齿尖锥形 ,前臼齿具有高的中央尖和小的附尖 ,i~p1向前平伏。因此 ,新属被归入戈壁锥齿兽科。弥曼齿兽与戈壁锥齿兽及其相近属的区别在于 :下门齿和下犬齿更加平伏 ,i1在比例上更大 ,而i2则更小 ;最后一枚下前臼齿与第一枚下臼齿之间没有齿隙 ;前臼齿退化 ;下臼齿长度大于高度 ,主尖向后倾斜 ,与b尖和c尖相比 ,a尖较低 ,m1显著小于m2~ 4。新属下臼齿没有齿带 ,与爬兽 (Repenomamus)相似 ,而与戈壁锥齿兽不同。基于与爬兽齿列的对比 ,讨论了戈壁锥齿兽类的齿式 ,认为其应具有两颗门齿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 1颗门齿 ,从而将戈壁锥齿兽类下齿列齿式修订为 :2·1·2~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