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HeLa细胞中Skp2的表达调控p21WAFCIP1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素 蛋白酶体抑制剂MG 132处理的HeLa和SaoS 2细胞中 ,低表达的p2 1WAF CIP1受泛素 蛋白酶体通路调控 .为探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E3连接酶底物结合亚基 Skp2和低表达的p2 1WAF CIP1之间的关系 ,在HeLa细胞中转染Skp2的反义寡核苷酸后 ,p2 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同时 ,相对于转染空载体和Skp2ΔF(Skp2的F box缺失突变体 )的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全长Skp2的HeLa细胞中 ,p2 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说明肿瘤细胞中Skp2调节p2 1的稳定性 ,并且这种调控作用依赖于Skp2蛋白中的F box结构 .免疫荧光结果表明 ,Skp2和p2 1共定位于细胞核 ,这为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前提 ;体内相互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 ,p2 1和其它SCFSkp2 的底物一样与Skp2直接结合 ,并且它们之间的结合区不在F box结构域 ,这一结果在体外的GST pulldown实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2.
土壤水分和氮添加对华北平原高产农田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105 d的恒温(25℃)控湿室内培养方法,探讨了华北平原高产粮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以及水分和有机、无机氮输入对其影响。试验设4个肥料添加水平和4个水分梯度,分别为对照(S0)、仅添加无机氮(尿素)(S1)、无机氮和有机氮(鸡粪)配施(S2)以及仅添加有机氮(S3)和25%(田间持水量;M0)、50%(M1)、75%(M2)和100%(M3)共16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各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后1 d达第1高峰,之后直线下降,培养7 d时下降幅度达57.2%—75.0%,培养20—30 d时出现第2高峰。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有208.8—1161 mg/kg,主要集中在前30 d,可占整个培养期的59.1%—69.9%,105 d的净矿化率为0.07%—2.01%。根据双指数方程模拟结果,研究了土壤潜在矿化碳库(C1+C2),其中活性碳库(C1)和惰性碳库(C2)分别为53.0—135.1 mg/kg和156.9—1069 mg/kg,潜在矿化率为1.75%—9.66%。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有机碳矿化,且与潜在矿化碳库呈二次函数关系(P0.05)。田间持水量25%—100%范围内,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有机碳矿化速率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降低,其中M2(田间持水量75%)的有机碳净矿化率最高。有机碳矿化量与土壤微生物碳和矿质氮含量呈线性正相关(P0.05),保持氮水平(200 kg N/hm2)相同,有机氮(鸡粪)和无机氮(尿素)均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有机氮和无机氮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均与土壤含水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93.
紫杉醇 (Paclitaxel,商品名为Taxol)是存在于红豆杉属(Taxussp .)植物中的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 ,因其具有广谱强效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抗癌机理而倍受人们关注。然而 ,紫杉醇天然资源十分有限 ,自 1992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批准紫杉醇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以来 ,其供需矛盾日益尖锐[1 ] 。目前 ,普遍认为采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是解决其药源紧缺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迄今为止 ,在红豆杉细胞的代谢规律和培养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 ,但前景仍不容乐观 ,离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主要…  相似文献   
94.
试论二叠纪牙形石古地理分区、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二叠纪6个时期牙形石的分布及其古地理分区的划分和演变,探讨牙形石古地区分区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古气候演变的关系,应用上述古地理分区模式恢复科迪勒拉山脉有关地体牙形石群落的古地理。  相似文献   
95.
凋亡蛋白和Nmi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来源于鸡贫血病毒的小分子蛋白质———凋亡蛋白 (apopti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白细胞cDNA文库筛选凋亡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质 ,核苷酸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检索表明 ,其中一个约为 1.2kb的克隆与Nmi(N Mycinteractionprotein)高度同源。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 ,在哺乳动物细胞水平仍能够检测到凋亡蛋白与全长Nmi的特异相互作用。利用构建好的分别缺失C端 11个氨基酸、中间 33~46位氨基酸和二者均缺失的 3个凋亡蛋白突变体进行相互作用位点研究 ,结果表明凋亡蛋白的 33~ 46位氨基酸(核外运信号 )对于凋亡蛋白与Nmi的相互作用是必需的 ,而C端核定位信号 /DNA结合序列对于凋亡蛋白与Nmi的相互作用不是充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
从牛尾草[Isodon ternifolius(D.Don)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牛尾草素H(1),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它的结构。此外,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香茶菜醛(2),长管香茶菜素A,E和G(3-5),开展香茶菜素E(6),以及木樨草素(7),芹菜素(8),α-香树脂醇(9),乌索酸(10)和2α-羟基乌索酸(11)。  相似文献   
97.
从牛筋条(Dichotomanthes tristaniaecarpa)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它们被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醇(2),5,7-二羟基色酮(3),(-)-表儿茶素(4),圣草酚3′-O-β-D-葡萄糖苷(5),圣草酚7-O-β-D-(6′-乙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圣草酚7-O-β-D-(6′-甲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7),野蔷薇苷(8),其中化合物6,7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
DNA损伤生物学反应中ATM对p21~(WAF1/CIP1)蛋白的直接磷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 (mutatedinataxiatelangiectasia ,ATM)是直接感受DNA双链断裂损伤并起始诸多DNA损伤信号反应通路的主开关分子 .已有研究发现 ,DNA损伤生物学反应中 ,ATM可通过磷酸化活化p5 3,继而转录活化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p2 1WAF1 CIP1的表达 ,而对于ATM是否直接参与p2 1WAF1 CIP1的早期活化迄今尚无实验证明 .通过免疫共沉淀反应 ,检测到细胞电离辐射 (ionizingradiation ,IR)反应早期ATM与p2 1WAF1 CIP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将p2 1WAF1 CIP1蛋白编码基因全长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 2 ,经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获取GST p2 1融合蛋白作为磷酸化底物 .体外磷酸化实验检测证明 ,IR活化的ATM具磷酸化p2 1WAF1 CIP1蛋白的功能 ,并且此磷酸化功能可被PI3K家族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所抑制 .结果揭示了IR后ATM可通过直接磷酸化p2 1WAF1 CIP1蛋白 ,在IR致DNA损伤生物学反应早期调控p2 1WAF1 CIP1蛋白的快速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
前体、诱导子及抑制剂对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前体、诱导子和抑制剂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紫杉醇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向培养基中加入 30mg/L 3 甲基 2 丁烯 1 醇 ,2mmol/L苯甲酸钠 ,10mg/L氯化氯胆碱 (CCC) ,10 0 μmol/L茉莉酸甲酯 (MJ) ,0 1mmol/L丝氨酸 (Ser)可以使紫杉醇含量增加 1141 1%。  相似文献   
100.
水杨酸对细胞培养生产紫杉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杨酸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烷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对不同的紫杉烷的合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