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4篇
  免费   2919篇
  国内免费   407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1707篇
  2020年   1311篇
  2019年   1582篇
  2018年   1333篇
  2017年   1072篇
  2016年   1384篇
  2015年   2027篇
  2014年   2433篇
  2013年   2460篇
  2012年   3005篇
  2011年   2810篇
  2010年   1753篇
  2009年   1529篇
  2008年   1726篇
  2007年   1493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1072篇
  2004年   893篇
  2003年   873篇
  2002年   718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21.
Sporothrix schenckii produces two extracellular proteinases, namely proteinase I and II. Proteinase I is a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ed by chymostatin, while proteinase II is an aspartic proteinase, inhibited by pepstatin. Studies on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the effect of proteinase inhibitors on cell growth suggest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se proteinases in terms of fungal invasion and growth. There has, however, been no evidence presented demonstrating thatS. schenckii produces 2 extracellular proteinases in vivo. In order to substantiate the in vivo production of proteinases and to attempt a preliminary serodiagnosis of sporotrichosis,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2 proteinases were assayed usingS. schenckii inoculated hairless mice. Subsequent to an intracutaneous injection ofS. schenckii to the mouse skin, nodules spontaneously formed and disappeared for a period of 4 week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Micro-organisms disappeared during the fourth week. Serum antibody titers against purified proteinases I and II were measured weekly,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IA). As a result, the time course of the antibody titers to both proteinases I and II were parallel to that of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in an experimental mouse sporotrichosis mode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S. schenckii produces both proteinases I and II in vivo. Moreove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these proteinases can contribute to a serodiagnosis of sporotrichosis.  相似文献   
122.
在地衣芽孢杆菌NCIB 6816菌株碱性蛋白酶基因已知序列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合适的引物,利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从地衣芽孢杆菌2709菌株的柒色体DNA中扩增了2709碱性蛋白酶的编码序列。对两个克隆的PCR片段的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709碱性蛋白酶的编码序列同相应的NCIB 6816序列相比有3%左右的碱基组成差异。由此推定的2709碱性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肯定了2709碱性蛋白酶属典型的subtilisin Carlsberg类,同时还表明来源于不同地衣芽孢杆菌菌株的subtilisin Carlsberg存在着若干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报导了薄层层析法及高压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地测定植物油甘油酯的组成,对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植物油的水解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植物油(橄榄油)的水解性不同,同一脂肪酶水解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脂肪酶的水解率也不同,脂肪酶水解植物油有最适pH和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24.
鼎湖山自然林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调查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主要文献,研究了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的固氮资源。结果得出鼎湖山自然林中常见的木本豆科植物共有41种,其中乔木15种,灌木6种,木质藤本20种;有结瘤固氮特性的2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5种,木质藤本10种;经初步调查未见根瘤的6种,其中乔木2种,灌木1种,木质藤本3种;未调查的9种,其中乔木2种,木质藤本7种。本研究结果为鼎湖山木本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论据,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牙龈类杆菌曾是重要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最近重新命名为牙龈卟啉杆菌,该菌为牙周病龈下菌斑中关键性厌氧菌,与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作者用牙龈卟啉杆菌侵袭型菌株W83,作为免疫原,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最后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牙龈卟啉杆菌W83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经鉴定该单抗特异性良好,可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6.
127.
苏雷  向韬  李倩倩  马哲 《微生物学报》2023,63(4):1379-1391
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AOB)的代谢多样性,使得该菌群能够在海洋、湿地和陆地等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甚至在一些极热和极寒环境中也检测到了该菌群的存在。本文回顾并总结了厌氧氨氧化菌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发现、分布及脱氮贡献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厌氧氨氧化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该综述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氮循环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实际角色和功能,并基于厌氧氨氧化(anaerobicammoniaoxidation,anammox)过程,探究能与其进行协作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以期为这些工艺的研发和推广提供生态学基础和新的思考,从而实现脱氮工艺的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寡营养对人体肠道细菌培养组的条件。【方法】通过稀释富集培养基、固体平板和增菌肉汤培养基成分获得寡营养培养基。对健康人粪便样本分别用原液(0)、5、10、20、30和40倍稀释的富集培养基(添加羊血和瘤胃液的血培养瓶)连续增菌,在不同时间点(第0、3、6、9、15、27、30天)吸取增菌液,用YCFA (yeast casitone fatty acid)固体培养平板分离菌落;用YCFA增菌肉汤增菌后再次挑取单菌落,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质谱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菌株。通过比较上述6种寡营养条件分离肠道菌群的效果,选取富集培养基原液、稀释10倍和30倍这3 种条件下分离效果较好的富集条件,与同样稀释倍数条件的固体平板和增菌肉汤分别组合成9种培养基条件,进一步优化肠道菌群的培养组条件。【结果】在6种寡营养富集培养基中,未稀释(原液)、10 倍和30倍稀释的富集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种类比其他...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对分离自健康成人粪便样本的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c7进行分类学鉴定和益生潜力评估。【方法】基于16SrRNA基因和基因组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对Lc7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耐酸和胆汁酸盐、粘附、抗氧化和抑菌实验,以及溶血、明胶酶活性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评估Lc7的益生特性。同时,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Lc7的体内抗炎潜力。【结果】Lc7鉴定为L. coryniformis,在酸和胆汁酸盐的连续作用下,Lc7的存活率为70.17%。Lc7对HT-29细胞的粘附指数为56.33 CFU/cell,其自聚集和疏水性分别为80%和40%;Lc7对福氏志贺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等7个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OH)的清除率分别为91.70%和48.53%;Lc7无溶血现象和明胶酶活性,对选取的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在小鼠结肠炎实验中,Lc7干预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  相似文献   
130.
张莉方  徐宁莉  陶瑾  胡蕾  张国强 《微生物学报》2023,63(10):4000-4015
【目的】为选育出高度耐酸性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突变菌株,研究其胁迫耐受性能及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能力。【方法】以酒酒球菌SD-2a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筛选高耐酸性酒酒球菌突变菌株,并探究其乙醇耐受性及在模拟酒和葡萄酒条件下的MLF能力。【结果】经过ARTP诱变处理后,利用pH 3.0的胁迫传代培养和分离纯化等,获得了5株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好的耐酸突变菌株,且在高乙醇浓度下表现出了较好的耐乙醇性。其中突变菌株ARTP-2在模拟酒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l-苹果酸累积降解量最高,且其在葡萄酒中l-苹果酸降解速率快于出发菌株,在第18天完成MLF,发酵后的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接种SD-2a的酒样。【结论】突变菌株ARTP-2具有良好的胁迫耐受性和MLF能力,对葡萄酒的香气起到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优质的MLF商业发酵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