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222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开展甘薯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评价,可以系统地了解种质的营养价值、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为甘薯生产的品种选择和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依据。对2017-2019年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的62份甘薯种质进行了干物率、胡萝卜素含量、生薯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食味的测定,并进行了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种质中,有高干物率品种24份,胡萝卜素含量≥5 mg/100 g·FW的品种5份,生薯可溶性糖含量超过水果甘薯六十日的品种7份,熟薯麦芽糖含量超过迷你甘薯心香的品种6份。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7.00 mg/g·FW,占可溶性糖的47.49%。在熟薯中麦芽糖含量最高,麦芽糖与可溶性糖含量高度相关(r=0.925)。食味与熟薯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薯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F1、F2、F3、F4分别与食用品质、淀粉和油炸薯片加工性能、蔗糖含量有关,可以代表94.15%的甘薯品质变量信息。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种质的品质类型可以分为Ⅰ、Ⅱ、Ⅲ3个类群和Ⅰ-1、Ⅰ-2、Ⅱ-1、Ⅱ-2、Ⅲ-1、Ⅲ-2 6个亚群,依用途可以简要归类为:淀粉型23份,粮饲兼用型19份,优质食用型16份,油炸薯片型4份。总之,浙江省甘薯种质资源以淀粉型和粮饲兼用型为主,品质类型丰富,在鲜食及淀粉、全粉、薯脯、油炸薯片加工等用途上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水生真菌调查中,从中国云南和西藏的沉水腐木中分离得到4个菌株。基于LSU、SSU、ITS、TEF1-α和RPB2序列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个菌株属于菩提科香港霉属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4个菌株聚集在一起,并与泰国香港霉形成姐妹支。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将这4个菌株鉴定为新种棕孢香港霉。棕孢香港霉是香港霉属的第二个有性型物种,它因子囊果的孔口处有棕色至黑色的刚毛,且子囊孢子呈梭形,孢子两端逐渐变窄且钝圆,红棕色至暗棕色,具有多个隔膜而区别于另一个有性型物种泰国香港霉。本研究提供了该真菌新种的描述及图版并比较了该种与其他物种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对中国滇西北地区淡水木腐真菌进行了调查,在云南省的苍山、怒江和澜沧江采集到3个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LSU、SSU、TEF1-α和RPB2)描述了新种——苍山长喙孢Rostriconidium cangshanense。苍山长喙孢的特征是菌体形态与营养菌丝不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者松散成束,光滑或粗糙;产孢细胞多芽、深褐色、具有黑色驼峰状的分生孢子脱落痕;分生孢子梭形至倒棒状、长喙状,6-8个横隔,有明显油滴状细胞内含物,有时具顶端粘膜鞘。露兜长喙孢Rostriconidium pandanicola报道为世界淡水环境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4.
黄山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百膺  向兴  罗洋  毛小涛  张超  孙丙华  王希 《菌物学报》2021,40(10):2735-2751
黄山地势高差明显,植被类型多样,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真菌群落的天然实验室。本研究采集黄山典型植被下土壤样本,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真菌群落组成的潜在因素。结果共检测到13个真菌门,优势真菌门依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获得38目,202属,相对丰度介于7.30%-90.71%,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矮林及落叶阔叶林中出现高值,局部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格局;子囊菌门Ascomycota有56目,393属,相对丰度介于4.69%-53.07%,随着典型植被类型变化无明显变化规律;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获得1目和2属,相对丰度介于2.88%-29.92%,随着典型植被类型变化呈现U型变化模式;5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共检测到34个不同分类单元的真菌指示类群,落叶阔叶林土壤真菌指示类群最为丰富,占67%;pH显著影响土壤真菌α多样性(Pearson,P<0.001),是黄山土壤真菌群落变异的主控因子(Monte Corlo 检验,P<0.01)。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肾内科就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持续3个月,记录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值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血磷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调节钙磷代谢平衡,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6.
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14种石斛的花粉团形态及其表面纹饰超微特征,为该属的物种划分和系统演化提供花粉形态证据。解剖镜下,14种石斛的花药里有4枚花粉团,表面金黄油亮呈蜡质,质地坚硬。根据每种石斛的4枚花粉团的总体轮廓形态和大小,可分为3种形态(心形、近心形和长心形)和4种类型(极小花粉团,小花粉团,大花粉团和超大花粉团)。根据单个花粉团边界轮廓的曲直,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月牙型、弓型、棍状和米粒型)。扫描电镜下,14种石斛的花粉团表面纹饰类型有5种(光滑平整型、光滑带丝状突起型、光滑不平整型、粗网纹状型和皱波状型),在广东石斛和球花石斛的花粉团表面观察到晶体的存在。花粉团的形态大小和外壁纹饰特征在种间变化明显,对澄清石斛属的分类学问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7.
人类呼出气体中的各种化合物能提供各种疾病和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近年来,由于红外、电化学、化学发光等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质谱仪的使用,使得在极低浓度下精确测量呼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气溶胶颗粒成为可能,呼吸检测领域因而取得了重大进展:,呼吸检测因其可以作为一种实时、快速和无创的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各种疾病与健康状况信息,在科学研究、临床运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综述主要概述呼出气体成分分析方法及在疾病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旨在为将来疾病的实时、快速和无创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8.
为探明三氟苯嘧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时长以及对稻田蜘蛛和水稻的安全性,为该药剂种子处理防治稻飞虱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设置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按不同浓度(0.375、0.75、1.125和1.5 g a.i./kg种子)对水稻种子分别以干种子拌种(干拌)、清水浸种后拌种(湿拌)和药剂浸种3种方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的水稻发芽率和出苗率均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播种后100 d,各浓度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当药剂浓度相同时,干拌与湿拌防治时长要优于药剂浸种;不同浓度三氟苯嘧啶药剂处理在3种方式下稻田蜘蛛种群数量均略低于空白对照田蜘蛛数量.因此,水稻生产中使用三氟苯嘧啶0.375~1.5 g a.i./kg种子干拌或湿拌处理,可有效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影响较小,对水稻种子发芽、出苗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9.
针对应用防护剂防治储粮害虫时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影响储粮防护剂药效的因素,如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药剂剂型和施药方法、粮食种类和环境条件.并探讨了相关研究结果在储粮害虫防治实践中的意义和储粮防护剂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0.
胡蜂Vespidae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和授粉昆虫,敌害是制约胡蜂种群存活与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弄清胡蜂的敌害种类和危害,可以为下一步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目测法和设监视器等方法对广西胡蜂标准蜂群培育及其野训成为经济蜂群阶段的敌害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胡蜂的敌害共有33种,其中有害动物19种、有害微生物14种.在标准蜂群野训成为经济蜂群期,对胡蜂危害严重的有害动物为蚂蚁、鸟类、盗虻、蝙蝠及松鼠等,蚂蚁对蜂群的危害最严重、最普遍;在蜂王越冬及标准蜂群培育期,对胡蜂危害严重的病害种类较多,有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病、白垩病、欧幼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病.14种有害微生物中,有13种病害是蜜蜂群中常见的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