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21篇
  免费   4101篇
  国内免费   15348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992篇
  2022年   1586篇
  2021年   1853篇
  2020年   1795篇
  2019年   2075篇
  2018年   1415篇
  2017年   1377篇
  2016年   1452篇
  2015年   1972篇
  2014年   2665篇
  2013年   2375篇
  2012年   3195篇
  2011年   3130篇
  2010年   2445篇
  2009年   2529篇
  2008年   2770篇
  2007年   2534篇
  2006年   2321篇
  2005年   1868篇
  2004年   1567篇
  2003年   1254篇
  2002年   1107篇
  2001年   1007篇
  2000年   936篇
  1999年   612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2篇
  1957年   14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102.
对用海藻酸钙包埋胡萝卜体细胞胚(0.6—2mm)制作的人工种子进行贮藏研究,发现低温及干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工种子萌发。失水率达67%的种子,2℃贮藏60天后, 在发芽培养基上发芽率为100%,7天内的成苗率达80%。未经贮藏的对照种子发芽率为100%,成苗率为76%。无论在“种皮”还是在胚胎悬浮培养液中加入脱落酸或香豆素,都能抑制胚的生长,但也促进了胚的衰老。铝箔袋内密闭贮藏期间种子不萌发,但活力下降快。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活力指数、脱氢酶活性、氧吸收率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3.
检测植物病毒,通常采用琼脂双向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三种方法,而在研究一些植物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方面,琼脂双向扩散则能提供其他方法所不能提供的免疫学图谱。我们在做琼脂双向扩散时发现,植物病毒的某些寄主与提纯病毒时所用磷酸盐缓冲液之间常能形成非特异带。本文报道非特异带的干扰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猕猴(Macaca mulatta)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猕猴雌性生命表。南湾猕猴各年度全群平均存活率高于93%,特定年龄组逐年存活率直到13岁仍达0.81以上,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1327,年周增长率为1.1419。用莱斯利矩阵对种群发展作预测,将预测值与1985-1987年的实测值作卡方适应性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方法预测南湾猕猴种群动态,在7年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5.
刘均利  张席锦 《生理学报》1989,41(5):523-528
本工作研究了巯基物质在消炎痛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中的可能作用。在胃粘膜损伤发生过程中、胃粘膜内非蛋白及蛋白结合的巯基物质含量均无明显降低。虽然半胱胺灌胃(132或264μmol)或皮下注射(132μmol)后均明显抑制消炎痛溃疡的发生,其抑制率分别为82%,92%和75%,但同样具有巯基的半胱氨酸却无保护作用。半胱胺(132μmol)皮下注射可使消炎痛大鼠胃酸分泌抑制46%,而灌胃则无此作用。两种途径给予的半胱胺均不影响胃壁结合粘液的分泌。这些结果表明,胃粘膜内巯基物质似不参与消炎痛的致溃疡过程。半胱胺在此种模型上虽有强烈的细胞保护作用,但似乎不是由于其分子上所带的巯基所致。因此,巯基物质在消炎痛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模型上没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An analog of alpha-factor, th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ridecapeptide mating pheromone (Trp-His-Trp-Leu-Gln-Leu-Lys-Pro-Gly-Gln-Pro-Met-Tyr), in which the side chains of Lys7 and Gln10 were covalently linked, was synthesized using solid phase methodologies. The yield of the purified cyclic analog cyclo7,10[Nle12]alpha-factor was 30%, and its structure was verified by amino acid analysis, peptide sequencing, fast atom bombardment-mass spectrometry, and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Cyclo7,10[Nle12]alpha-factor caused growth arrest and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S. cerevisiae MATa cells qualitatively identical to those induced by linear pheromone and was one-fourth to one-twentieth as active as the linear alpha-factor depending upon the S. cerevisiae strain tested. Consistent with the relative activities of the linear and cyclic peptides, binding competition studies indicated that cyclo7,10[Nle12]alpha-factor had approximately 20-40-fold less affinity for the alpha-factor receptor. Hydrolysis of the cyclic peptide by the target cells did not lead to opening of the ring and was less rapid than that of linear alpha-factor. The alpha-factor antagonist des-Trp1-[Ala3,Nle12]alpha-factor reversed the activity of the cyclic analog, and cyclo7,10[Nle12]alpha-factor was not active at the restrictive temperature in a temperature-sensitive receptor mutant.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yclic alpha-factor occupies the same binding site within the receptor as is occupied by the natural pheromone. The cyclic alpha-factor represents a rare example of an agonist among covalently constrained congeners of small linear peptide messengers.  相似文献   
107.
匡溥人  刘德胜 《动物学报》1992,38(4):352-354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我国鳋科的5个属的种类。首次发现在它们的胸部腹面游泳足连接板之下均有一板状结构,其形状与栉齿的着生情况在不同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属不同种之间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过去未曾被注意过的结构,权且称之为胸板。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不与连接板相连。胸板上的栉齿从形态-功能-适应三位一体分析,它与附着寄主有夭,以免被水流冲走,与无栉齿的相比,应是一个进步性状。  相似文献   
108.
武陵山地区的淡水软体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月英  张文珍 《动物学报》1992,38(4):359-371
1988—1989年在我国西南武陵山地区对乌江、清江、澧水及沅江四大水系进行了资源考察。共采集到标本53种,隶属2纲12科27属,其中腹足纲41种,瓣鳃纲12种,内有7个新种(另外发表)。淡水软体动物的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有29种,占总数的54.8%;种类组成以沅江水系最多,有44种,其中22种仅采于沅江。田螺属(Viviparus Montfort,1810)的种类首次在东洋界境内被发现。文章对淡水软体动物的资源作了评价,并对寄生虫媒介贝类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9.
白鹇距长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育仁  刘仲敏 《动物学报》1992,38(3):278-285
注意到白鹧雄鸟距长在一定时期内随年龄增长的事实,本文根据相邻2年同一月龄之间有12个月的间隔,距长数据除有较为集中外一定又有组间明显差别的特点,推测估计部分标本之年龄,加上确知年龄的部分标本,共测定89个个体120个距长样本数据,得到距长随年(月)龄增长的关系式:SL=am/1+bm,用此式可以实测距长初步估计野外采集到的白鹇个体的年龄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特产雉类—褐马鸡,藏马鸡和蓝马鸡卵壳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甘雅玲  卢汰春 《动物学报》1992,38(2):124-127
迄今为止,在国内有关野生鸟类卵壳的超微结构报道尚少。我们对中国特产鸡类——三种马鸡卵壳的表皮、气孔、木栅层、锥体层、乳头结、壳膜和基帽进行了扫描巨镜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三种马鸡不同结构的形态,对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