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24篇
  免费   9248篇
  国内免费   10043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1351篇
  2022年   1957篇
  2021年   5765篇
  2020年   4002篇
  2019年   4992篇
  2018年   4738篇
  2017年   3482篇
  2016年   4921篇
  2015年   7123篇
  2014年   8436篇
  2013年   8903篇
  2012年   10704篇
  2011年   9647篇
  2010年   6012篇
  2009年   5393篇
  2008年   6147篇
  2007年   5598篇
  2006年   4835篇
  2005年   3819篇
  2004年   3235篇
  2003年   2998篇
  2002年   2547篇
  2001年   2104篇
  2000年   1923篇
  1999年   1887篇
  1998年   1145篇
  1997年   1100篇
  1996年   1040篇
  1995年   886篇
  1994年   855篇
  1993年   667篇
  1992年   893篇
  1991年   684篇
  1990年   521篇
  1989年   502篇
  1988年   405篇
  1987年   381篇
  1986年   283篇
  1985年   312篇
  1984年   168篇
  1983年   183篇
  1982年   118篇
  1981年   97篇
  1980年   66篇
  1979年   93篇
  1977年   62篇
  1975年   62篇
  1974年   57篇
  1973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营养液砂培试验,发现并鉴定出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是一种新的镉(Cd)超积累植物。调查结果发现,钻叶紫菀对土壤中高含量的Cd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其地上部茎、叶Cd含量分别为90.0-150.7mg/kg和119.8-172.6mg/kg,平均值分别为132.8mg/kg和139.2mg/kg。砂基营养液培养试验证明,钻叶紫菀对生长介质中的Cd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当生长介质中Cd浓度高达150mg/L时,植株仍生长正常,其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地上部Cd含量及其积累量均随生长介质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介质中Cd浓度为120mg/L时,地上部茎Cd含量和积累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72.50mg/kg、4.93mg/株。结果表明,钻叶紫菀是一种新的Cd超积累植物,为今后探明植物超积累Cd的机理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92.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因组织学异质性、侵袭能力强、术后复发快等问题,致使患者经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后的预后差,总体生存期短。GBM细胞来源外泌体(GBM cell-derived exosome,GBM-exo)能够通过其携带的细胞因子、miRNA、DNA和蛋白质等调节GBM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通过血管生成蛋白和非编码RNA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通过调节因子、蛋白质和药物靶向免疫检查点等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以及通过非编码RNA对抗GBM细胞的耐药性,有望成为个性化治疗GBM的重要靶标,且可以作为GBM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本文阐述了GBM-exo的制备方法和生物学特征,及其在GBM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研发诊治GBM的新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有机酸是含有一种或多种低分子量酸性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的可生物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医药、生物基材料工业等领域。酵母菌具有生物安全、抗逆性强、底物谱广泛、方便遗传改造,以及大规模培养技术成熟等独特优点,因此利用酵母菌生产有机酸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利用酵母生产有机酸还存在浓度低、副产物多,以及发酵效率低等缺陷。随着酵母菌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酵母菌生产有机酸取得了快速进展。本文总结了利用酵母合成11种有机酸的研究,包括内源和异源合成的大宗羧酸和高价值有机酸,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995.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探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特征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布格局,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沿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逐渐递减趋势。森林草原带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森林带、草原带和草原荒漠带;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衡量群落稳定性的指标,其稳定性大小表现为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降雨量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影响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驱动机制,为维持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研究了广西荔浦上泥盆统榴江组上部扁豆状灰岩中所含的法门期竹节石2属3种,其产出层位分别为牙形刺化石带的 Palmatolepis crepida带和 Pa.marginifera带。  相似文献   
997.
Curcumin, a relatively non-toxic natural product isolated from Curcuma longa, is a modest inhibitor of the HIV-1 (1050 = 100 μM) and HIV-2 (IC50 = 250 μM) proteases. Simple modifications of the curcumin structure raise the IC50 value but complexes of the central dihydroxy groups of curcumin with boron lower the IC50 to a value as low as 6 μM. The boron complexes are also time-dependent inactivators of the HIV proteases. The increased affinity of the boron complexes may reflect binding of the orthogonal domains of the inhibitor in intersecting sites within the substrate-binding cavity of the enzyme, while activation of the ,β-unsaturated carbonyl group of curcumin by chelation to boron probably accounts for tim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998.
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的一种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兴东  宋永昌 《生态学报》1993,13(3):287-290
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基本规律。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每个阶段可视为系统的不同状态。就演替系统而言,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可由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这种系统状态间转移的过程实际上对应着演替过程。植物群落演替系统是动态系统。就是说系统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动态系统都可用微分方程(组)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用微分方程(组)描述的反映系统动态特征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系统动态数学模型按解决问题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一  相似文献   
999.
陈林  宋丽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2):472-487
流式细胞术是通过对液流中各种荧光标记的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高效的定性或定量测定的方法,在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植物组织及细胞壁和次生代谢产物等细胞的特殊成分和结构,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文在介绍流式细胞仪发展和组成分类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流式细胞术在植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应用限制,进而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拓宽植物流式细胞术的潜在应用范围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研究在水库围隔实验生态系统中鲢鱼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鲢鱼后,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毛产量分别下降了58.7%、63.6%、52.5%和65.0%;透明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8.2%、32.5%;铜绿微囊藻数量减少了90.6%“水华”得到明显抑制。但小型绿藻(<20μm)数量未出现显著变化,因而其在藻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反而提高了82.3%。围隔内可被鲢鱼滤食的大型藻类(硅藻、甲藻、隐藻和绿藻(>20μm))占藻类生物量的85.8%,因此鲢鱼的存在能明显限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此外,放养鲢鱼还显著降低了水体中的COD,TP,DO和pH值,这表明鲢鱼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