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薏苡种子胚芽鞘细胞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薏苡浸泡种子胚芽鞘的结构。胚芽 外,内表皮薄壁组织及2个侧位的维管束组成。在外表皮两处,观察到径向壁不边原细胞群,它们实际是合胞体。薄壁细胞含丰富的核糖体,内质网小泡和线粒体,说明代谢活动已经活跃。初生纹孔场内有胞间连丝,显示胞间已存在物质的共质运转。  相似文献   
82.
运用双重组合设计建立黑龙江省玉米降水产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旋转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双重组合试验设计,建立黑龙江省关于降水、有机质、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的玉米产量模型,探讨了双重组合试验设计在建模时用可控因素去挂接不可控因素的应用,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频数分析,提出玉米产量大子3000公斤的高产在艺措施.  相似文献   
83.
冷仙  曾源  周键  杨飞龄  武瑞东 《生态学报》2023,43(3):1040-1053
定期开展保护成效评估,是制定保护决策与提升保护地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景观动态能够直观地指示保护地成效,但针对区域尺度保护地网络,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景观保护成效研究还相对缺乏。以我国西南地区10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状况、自然生境格局与连通性以及人类干扰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模型的综合分析方法,评估自然保护区在1990—2015年间的景观保护成效,并探讨自然保护区属性与保护成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1990—2000年至2010—2015年评估时段,保护成效上升的自然保护区数量约占77.5%,但低于保护成效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的自然保护区数量持续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的整体景观成效趋于两极化发展。(2)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保护成效明显提升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川藏滇桂四省区,成效下降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黔、桂及两者交界区域。(3)不同类型与等级的自然保护区之间保护成效存在差异。类型上,整体成效表现为森林生态类较好、内陆湿地类次之、野生动植物类较差,而保护成效改善程度为野生动物类>内陆湿地类>森林...  相似文献   
84.
为揭示亚热带人工林常见造林树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马尾松、米老排、枫香、冬青、火力楠、麻栎和光皮桦7个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不同树种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群落构成以及微生物功能群基因丰度。结果表明: 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亚热带造林树种的优势细菌门,不同树种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土壤C/N、凋落物氮和凋落物C/N是影响土壤细菌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造林树种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和完全氨氧化菌amoA基因丰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完全氨氧化菌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只有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丰度与土壤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氨氧化古菌在亚热带酸性森林土壤自养硝化作用中可能发挥主要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氮是不同树种影响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对树种的响应比细菌群落结构更加敏感,未来应从微生物功能群角度深入探究不同造林树种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5.
用PCR方法扩增到抵抗素基因(Resistin, RSTN)并将其亚克隆至pET-32a(+)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ET-RSTN。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重组resistin蛋白分子量大小约30kDa。对表达条件如温度、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并用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30℃、4h、IPTG浓度为1mmol/L时,可溶性重组resistin的含量最高。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是Resistin蛋白,并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纯化的Resistin蛋白。  相似文献   
86.
以6种不同方式对林相图中同一样带取样,采用CA、DCA和CCA 3种排序方法,研究了取样方式对排序轴的解释效果、物种与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之间、环境因子与坐标轴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方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排序结果.大样方和长方形样方都增强了排序轴的解释效果,并对双序图中稀有种、独特种的位置有较大的影响;环境因子中土壤因子对样方的大小和形状都很敏感,坡度、经纬度只对样方大小敏感,坡位、海拔、温度和降水则对样方形状敏感;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海拔、温度和降水的作用降低,而坡向的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首发癌为食管鳞癌的多原发癌(ESCCFPM)患者的肿瘤临床特点以及生存预后等临床信息,更好的了解食管鳞癌与其他癌症之间的联系,为指导临床诊治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收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2004 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ESCCFPM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图,Log-Rank检验评估各曲线间的差异。生存预后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540例ESCCFPM患者,其中双原发癌491例,三原发癌42例,四原发癌7例。ESCCFPM患者好发于男性,以61~80岁为高发年龄段。食管鳞癌后第二原发癌好发于呼吸系统(36.9%),其次是消化系统(35.2%)及生殖系统(8.9%);本研究病例的1年、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5.9%、50.4%和38.9%。食管鳞癌确诊时年龄、T分期、多原发癌发病间隔分组、多原发癌数目、手术治疗、淋巴结切除、放疗及化疗可影响ESCCFPM患者预后。而年龄、种族、T分期、多原发癌发病间隔分组、多原发癌数目、手术及放疗是影响ESCCFP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首发癌为食管鳞癌的多原发癌患者,以双原发癌为主,并发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肿瘤常见,对于年龄在61~80岁的ESCCFPM患者,加强呼吸及消化道肿瘤的随访可能有助于识别多原发癌。手术及放化疗可能提高患者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88.
为了准确掌握紫丁香资源花部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水平,为紫丁香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195株紫丁香实生单株为材料,对其5个数量性状和4个质量性状的变异、性状间相关性和聚类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且符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19.72%~30.22%,平均24.97%,其中花序长变异最大;根据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将群体花色划分为白色系、浅粉色系、紫色系、紫红色系、紫粉色系和蓝紫色系等6个色系,其中紫色系(54.35%)和紫红色系(32.31%)所占比例最大;4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36~1.09,平均0.86,其中花冠裂片(状态)最大,表明群体中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数量性状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花序长与花序宽相关系数最大,为0.767。聚类分析表明,195株紫丁香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大类,第一类群主要性状表现为花冠筒长;第二类群表现为花序长;第三类群表现为花冠裂片长。参试紫丁香资源花部性状表型变异丰富。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ESRD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采用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KDQOL-SF1.2)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析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ESRD患者中约有93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97%(93/198),并将其纳入睡眠障碍组,剩余的105例纳入非睡眠障碍组。非睡眠障碍组KDQOL-SF 1.2评分高于睡眠障碍组,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睡眠障碍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肌酐(Scr)、血钙、血磷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性别、配偶、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血清白蛋白、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iPTH、Scr、血钙、血磷均是ESR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PSQI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KDQOL-SF 1.2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iPTH、Scr、血钙、血磷均是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浆visfatin、IL-6、TNF-α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检测空腹血浆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血压、visfatin、TNF-α、白介素-6等。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浆visfatin、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肥胖组比较,糖尿病非肥胖组visfatin(301.60±58.07)明显升高,糖尿病肥胖组visfatin(336.68±37.61)、TNF-α(3.58±1.10)明显升高(P〈0.05)。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TNF-α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正相关,血浆IL-6与血糖(FPG)显著正相关,血浆visfatin与腰臀比值(WHR)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isfatin、IL-6、TNF-α的变化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